沈宣有些敷衍的點點頭,不想多解釋什麼。
鐘小妹見了便又問:“你男人到底是幹什麼的啊?哪兒來的那麼多錢?”
沈宣其實也不知薛鳳麟到底是幹什麼的,索性就不說話了,隻起身背上背簍說道:“我挖完了,先走了。”
鐘小妹還沒問道想要的答案,見沈宣就這麼走了,還挺遺憾跺了跺腳的。
此時不遠處的鐘哥兒才走過來道:“瞧那人來的時候渾身是血的,說不定不是什麼正經營生的,你還是少問些吧。”
再說王奶娘這邊讓媒人幫忙給王小蓮相看。因着有了三畝田地的陪嫁,倒是進行的比之前順利。
沒過半日,媒人便回來回報道:“說是一裡地遠的鄰村裡,有個孫秀才,長得也還稱頭,聽說你家肯給三畝田的陪嫁,就答應了。”
“竟是個秀才老爺?”王奶娘心中一喜,接着又有些擔憂的問道:“這麼一個秀才老爺,應該不愁娶妻,怎麼肯看上我們家哥兒?”
那媒人才道:“那自是有原因的,容我同你說說。”
原來那孫秀才已經年近三十,一直在家讀書科舉,靠寡母養活,也是到了今年才剛中的秀才。
而且他家隻有寡母,所以沒有什麼錢,彩禮是出不起的,隻能在村裡擺一場酒席。
“竟是寡母獨子?還彩禮都出不起!”王奶娘聞言眉頭一皺:“都能念得起書了,怎得還這般窮?我得再考慮考慮。”
那媒人聞言便有些揶揄的笑道:“若是樣樣都好,不早就成家立業,怎麼還能輪得到你挑?”
王小蓮此時一聽,便也有些急了。挽着王奶娘的胳膊說道:“這好歹已經考上了秀才,賺錢還不是早晚的事?再說我還有田地陪嫁,難道還能被欺負了去?”
王奶娘一聽,便知王小蓮怕是看上那個秀才了。
隻是她心中還是猶豫,怕王小蓮嫁過去吃虧。
王小蓮卻是纏着她一頓勸說,又說不行就偷偷去鄰村看上一眼,瞧瞧那秀才什麼模樣?
王小蓮之前挑挑揀揀,在家留到了十八歲也沒出嫁。
被村裡人笑話了嫁不出去後,就一心想要攀個高枝,嫁個有身份地位的,說出去也有面子。
那孫秀才雖然年紀長了些,但好歹有個秀才的功名,嫁過去以後就是秀才夫人了。
再加上秀才以上的功名家中可以有免稅等諸多好處,王小蓮便覺得錯過了這村便沒了這店,迫不及待的想要和那孫秀才成親。
王奶娘被他纏的無奈,隻得答應陪他一起去看看。
兩人到了鄰村,偷偷從那秀才家屋外往裡看,就發現孫秀才在院子裡念書,穿着一身秀士服,看着文質彬彬,還很白淨,确實是與村裡那些種田的漢子不太一樣。
王小蓮當下臉都紅了,就芳心暗許,滿意的不得了。
王奶娘見了,也覺得這秀才看着還算一表人才。就去找了媒人在中間說和,兩家一起把親事定下了,準備下個月月底就擺酒出嫁。
王小蓮得了樁好親事,一下子就在村子裡抖起來了。
他早就受夠了村民的嘲笑,如今是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要嫁秀才老爺。就直接跑到村裡四處顯擺。
他還記恨着那日鐘哥兒兄妹說他的話,就跑到村口集市上,特地去鐘哥兒賣鞋墊子的攤子前炫耀。
“所以我說啊,好飯不怕晚。”王小蓮故意陰陽怪氣的在鐘哥兒面前說道:“比如我等到這個年紀,不也要嫁秀才老爺了麼?不像有些人,長得平平常常,家裡也沒點家底,整日在背地裡議論這個那個的,日後還不知道嫁不嫁的出去呢。”
鐘哥兒被王小蓮氣得内傷,卻也沒有辦法反駁。
誰讓王小蓮陪嫁多,有整整三畝田呢!
而自己别說陪嫁了,家裡還指望着他和妹妹嫁個彩禮多的,好給小兒子娶媳婦用呢!
鐘哥兒家裡生到第三個才生出個男娃,父母一向隻疼弟弟。
他和鐘小妹每天天一亮就出門幹活,又是挖筍又是賣鞋墊子的忙不過來,弟弟在家裡卻是吃香喝辣,連地都不用下。
然而一到吃東西的時候,就得先緊着弟弟來,他們隻能吃他吃剩下的。
鐘哥兒今天一上午就隻賣出了兩對鞋墊兒,收了攤子回家後,又被母親和父親輪流說了一頓。
吃完了午飯,鐘大媽來到鐘哥兒床前,說已經給他相看了一戶人家。
“就在本村,離得近,家裡還有五畝田,說是覺得你人勤快能幹,願意出五兩銀子做彩禮,讓你嫁過去做後娘。”鐘大媽說道。
鐘家托媒人給鐘哥兒相看的這戶人家是個鳏夫,已經三十有二,臉上一把大胡子,家裡還有兩個兒子。
鐘哥兒一聽,心都涼了。自己才十六歲,這人比他大了一倍!家裡的大兒子都十二了,隻比自己小四歲。
看出來鐘哥兒心裡很不情願,鐘大媽便拉下臉道:“你懂什麼?年紀大點才知道疼人。除了他以外,誰還肯給你一個哥兒出五兩銀子?”
“沈宣都知道要找到個買得起排骨的,你怎麼這麼沒用,偏偏是個哥兒,要是個女兒還能嫁的好點。難道要和王小蓮一樣等到十八歲家裡賠錢嫁出去?”
鐘哥兒心中難過極了,但也無可奈何,家裡看上了那人的彩禮,是肯定會同意的,誰讓自己是個哥兒呢?
不過他一時想到了沈宣,心裡倒是安慰了一些。
沈宣嫁的那人是個醜八怪,比起他來,那老鳏夫好歹平頭正臉,也不算看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