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現在沒有冰箱,這麼熱的天氣,怎麼讓食材保鮮,就是一個大問題!
還有一些小吃,需要猛火,在竈台上倒是可以制作,到了路邊攤就不方便了。
大晉又沒有煤氣爐,總不能一邊擺攤,一邊在下面劈柴燒吧?
思索許久後,沈宣最終才定下了一個最為方便安全的項目,開茶水攤子。
這項目費不了什麼事,一個人也方便制作兜售,還不怕天熱變質把人給吃壞了。隻需要找周邊的鋪子租用井水即可。
茶水攤子說來簡單,然而要想賺錢,便得有自己的特色。
在錦鯉街上,每家大點的酒樓裡都有茶水賣。就連路邊的馄饨攤子,也可以兩文買一碗白水喝。
除此以外,沈宣在錦鯉街上還有一家有力的競争對手。
包子鋪旁有家賣酸梅湯的茶水攤子生意特别好。就沈宣去寫表文那幾日,這攤子一炷香的功夫就能賣出十幾碗酸梅湯。
時常還有雅集裡的客人就饞這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特地讓小厮拿了裡面的茶壺過來打酸梅湯喝。
沈宣這次想要制作的茶水是柑橘檸檬茶。
不過因着沒有現代的工具輔助,這檸檬茶也不能和現代一樣制作。
沈宣預備先在家裡把茶膏給做好了,再封在罐子裡帶過去沖。
這樣雖然口味上不如現代的手打檸檬茶那麼新鮮,但卻不怕茶水變質,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配方,也不怕被人偷學了去。
想好以後,沈宣就開始準備起擺攤需要的東西。首先,是擺攤需要的攤位。
錦鯉街沿街兩旁都可以随意擺攤,不過樂州知府的衙内偶爾會來找茬,隻需要搞定他們即可。
現今街上的攤子一共分為三種,一種有固定的棚子,有爐竈桌椅闆凳,占地面積較大。
這些攤子多半是賣馄饨面條之類的,租用了周圍商鋪的井水和柴禾,每日都在固定的位置。
除了這種以外,還有一種是一張竹桌幾根竹杆就能搭起的簡易移動攤位。
這種攤位有賣絹花手帕的,也有賣各色小吃的。每天早上出攤的人會把東西背過來在街上搭好,地點通常不會固定,之前沈宣搭夥的祭紙攤子就是這種。
最後一種是直接提着籃子或背簍來街上走街串巷的貨郎。多半是賣些糖葫蘆、茶雞蛋之類的小玩意。
他們有些就是附近的居民擺攤補貼家用,有些是大戶人家的下人偷偷出來賺私房。
因為賣的東西簡單,就不需要特地擺一個攤位,通常随便賣過一兩日就不來了,生意沒有那麼穩定。
不過沈宣這次在錦鯉街,卻不準備用這三種攤子裡的任何一種。
因為他住的遠,每日從雲水村到錦鯉街來回不便。為了方便出攤,沈宣決定去訂制一輛擺攤車。
左右他已經買了騾子,每日讓騾子拉着擺攤車來回,倒也方便。
想好以後,沈宣出了門,朝着村裡的楊木匠家裡去了。
楊木匠家住在村東頭,離他住的地方有些遠。一路穿過田埂,沈宣便聽見村民們還在議論鐘哥兒家的事。
“聽說鐘家的哥兒還沒找到,八成是找不到了。”
“要是被拐子拐了還好,就怕跑進了深山裡,被什麼野獸給叼了。”
“唉,之前親事都已經談好了,說是下半年就過門。如今倒好,家裡交不出人,又舍不得那門親事給的彩禮,就說要把女兒給嫁過去。”
“鐘小妹不是才十四麼?竟然要嫁給那三十二歲的老鳏夫?”
“可不是麼?鐘家要拿彩禮銀子給小兒子娶媳婦。村裡除了那個老鳏夫,誰還出得起五兩銀子的彩禮?”
沈宣聽了心中直咋舌,有些同情鐘哥兒與鐘小妹竟然遇上了這樣的父母。
王小蓮性子那麼壞,可王奶娘還是心疼他的,所以還給他陪嫁了三畝田産。而鐘哥兒和鐘小妹的爹娘就完全是索命的鬼,不把他們榨幹是不罷休的。
沈宣很快到了楊木匠家裡,把自己的需求給他描述了一遍。
楊木匠一輩子隻在雲水村裡給周邊的村民們做東西,也就隻會那幾闆斧。聽沈宣講了半天,也沒聽懂到底是怎麼回事,很快就有些不耐煩了。
“什麼擺攤車,從來就沒聽過。”楊木匠有些倨傲的說道:“你一個哥兒,怎麼異想天開?還想着出去做生意?生意是這麼好做的麼?”
“你若還是不懂,便把碳條拿來,我給你畫幅圖。”沈宣耐心的對他說道。木匠都是會用碳條制圖的,楊木匠家裡就有這些工具。
“畫什麼圖?我一個木匠,難道不比你一個哥兒懂得多?”楊木匠一聽沈宣說他不懂,反倒惱了起來,直接将沈宣給轟了出去。
“這擺攤車就是你亂說的,壓根就做不出來。你啊,還是老老實實在家給相公生孩子,别想些什麼不切實際的。”楊木匠當着一群村民的面對沈宣說道。
“什麼?沈宣要去擺攤了?”
“他一個哥兒,還去擺攤?真的假的?”
不多時,此事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雲水村竟都知道沈宣要出去擺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