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畢竟無論是資主義本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利益可都是無法忽視。”
王耀:“要不我換一下座位,你們倆近距離吵。”
【朝鮮方面多次表現出武力統一的意願,但他們的想法并沒有得到蘇聯的同意。
此時的斯大林擔心朝鮮方面的軍事行動會引來美國的武裝幹涉,進而引發美蘇全面軍事沖突。
然而随着蘇聯簽訂中蘇條約的□□政府的倒台,斯大林認識到在東北亞的既得利益即将失去,他決心将控制朝鮮南部提上日程。】
最後這一段對王耀無疑是值得深思的話,條約、□□政府、蘇聯在東北亞的既得利益……能想到的太多了。
而阿爾弗雷德對此輕蔑的笑了一聲,說道:“你們的關系好像也沒那麼友好,以及你想自己的勢力統一我也想。”
伊利亞回道:“沒那麼容易的,瓊斯先生。”
阿爾弗雷德:“你說了可不算。”
【加上1950年初美國為了緩解蘇聯在西歐給予的軍事壓力,公開表示韓國并不包含在美軍的西太平洋“防禦換線”之内。
這意味着即使朝鮮爆發了戰争,美國也不會參與進來,進而避免了美蘇直接沖突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一點更是給了蘇聯武裝行動的信心,1950年6月25日拂曉在蘇聯的支持下,□□下令軍隊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韓國的突然進攻,朝鮮戰争爆發,冷戰進入到了最高潮。】
阿爾弗雷德:“那可不一定,别那麼輕信我啊布拉金斯基先生。”
伊利亞:“你也沒有勝利不是嗎?瓊斯先生可不需要立國之戰。”
王耀:“……”
實在不行他換個座位吧。
弗朗西斯:“誰都不想再發生一次世界大戰。”
亞瑟:“我們需要想盡辦法阻止可能。”
【朝鮮方向聲稱是——“李承晚軍隊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對朝鮮發動了突然襲擊,這次戰争是美帝國主義蓄意發動,對朝鮮來說是抗美衛國戰争!”
但後來根據蘇聯檔案的解密實際上這場内戰是在斯大林的同意和援助下才開始的,戰争爆發當天,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裁斷朝鮮正在爆發的不是戰争,而是朝鮮對世界和平的威脅。
與此同時,得到蘇聯軍事顧問援助的朝鮮軍如狂風般突進。
戰争僅僅爆發三天,就已經攻克了韓國首都漢城,朝鮮進軍的速度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美國人認識到再不出手一切就來不及了。
一旦蘇聯控制了整個朝鮮半島,美國在遠東的利益将受到緻命性打擊,甚至整個世界力量的格局都會被颠覆。】
弗朗西斯:“僅僅三天?”
亞瑟:“……很出乎意料的速度。”
阿爾弗雷德:“布拉金斯基先生,我說過别輕信我。”
伊利亞:“戰争已見分曉。”
王耀:“但具體的結局仍未揭曉。”
【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一方面命令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另一方面命令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阻止解放軍□□的步伐。
同時在他的操縱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通過了美國的提案——決定組建聯合國軍,向韓國提供一切的軍事援助(27日通過)。】
王耀:“台灣……”
他一定會□□的,多久都會。
伊利亞:“這還有其他國家說話的地方嗎?”
阿爾弗雷德:“誰讓大國說的話往往都會有人聽呢。”
【可現在問題出現了聯合國安理會投票為什麼缺少了蘇聯的身影?
讓我們把時間倒轉到1950年1月,蘇聯因為新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提議未通過而宣布退出安理會,以至于錯過了後來讨論朝鮮戰争的安理會會議。】
伊利亞:“退出安理會?”
王耀:“關于我的提議……謝謝。”
阿爾弗雷德:“真是令人驚訝的消息。”
弗朗西斯:“退出了嗎?那不就是歪打正着嗎?”
亞瑟:“伊利亞他還傻到這種地步。”
因為一個提議而做出這樣的事,誰都覺得蘇聯這一步有别的目的,他們不覺得一個國家能傻到這樣更何況還是一個未來成為世界一極的國家。
【根據後來披露的檔案,當時蘇聯錯過會議主要有四個目的。
一是表明蘇聯與新中國的團結一緻。
二是強調美國的政策荒誕愚蠢,因為美國承認國民黨政府是中國在安理會的代表而不允許真正的中國代表進入安理會。
三是使得安理會在兩個大國代表(蘇聯、中國)缺席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成為非法。
四則是解開美國的束縛,讓美國徹底放飛自我,讓他利用安理會的多數票再多做些蠢事,讓全世界知道美國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