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繼續播放下一期]
【列國志第十六期】
【越過三八線】
【随着第二次戰役落下帷幕美軍的“聖誕攻勢”被挫敗,東西兩線一路退卻到三八線一帶,西線的一部美軍更是因為在一周時間内瘋狂撤退250公裡而舉世聞名。】
阿爾弗雷德:“……能不能換種方式舉世聞名?”
伊利亞:“速度是挺快的。”
王耀:“能看得出來他們對生存的渴望。”
弗朗西斯:“沒關系,明年的聖誕節也是聖誕節。”
亞瑟:“你可以換種方式安慰他的。”
【中美在三八線陷入對峙,為了給中國施壓,11月30日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說出了一句令全世界瞠目結舌的話——美國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
這個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徹底引爆了全世界!在其他國家看來此時的中國應該無比恐慌,畢竟原子彈的威力太過恐怖!】
[原子彈(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分為兩級及三級式)。亦有些還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氫元素,以增大輻射強度擴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産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
阿爾弗雷德卻先皺了眉頭說道:“多半假的,提前告知不就是讓對方有充足的準備時間嗎?”
王耀分析完也逐漸冷靜下來接着說道:“但不得不承認原子彈的确是威脅别國的好東西。”
“而且這是許多國家都畏懼的東西,的确……”伊利亞看着系統顯示的解釋又說道:“是很值得重視的東西。”
弗朗西斯:“為什麼我反而有種不好的預感。”
亞瑟:“收起你那不靠譜的第六感吧,弗朗西斯,這種時候别開玩笑了。”
弗朗西斯:“嘿,别這樣嘛,亞瑟,我認真的。”
【但我們的領袖卻笑了笑,說了這樣一番話——“這是一種恫吓,一種赤裸裸的核訛詐,不要說蘇聯已經掌握了核武器,就是像對日本一樣也在朝鮮投原子彈那杜魯門也沒有義務事先通知對方,讓對方先做做準備呀,說來說去,這種做法的實質就是威脅和恐吓。”
真正感到恐慌的不是中國而是英國。
實際上在朝鮮戰争爆發後,就有一部分歐洲國家表示了反對,他們認為蘇聯軍事威脅的重點在歐洲但美國人卻瘋狂地把他們拖入了朝鮮的泥悼。
這會嚴重削弱歐洲的防禦力量,威脅到歐洲的安全。
上百名工黨議員聯名上書英國首相艾德禮,其中就包括了二戰時曾與美國并肩作戰的前首相丘吉爾。
堅決反對“在任何情況下”使用原子彈,為此艾德禮首相親自飛往華盛頓與杜魯門會面,為期三天的會談充滿了嚴重的分歧。】
亞瑟看着一臉尴尬的弗朗西斯說道:“……弗朗西斯,你先閉上你的鳥嘴。”
弗朗西斯:“……”
這不能怨他吧……
“咳咳。”阿爾弗雷德選擇忽視亞瑟和弗朗西斯偷來的目光,假裝沒看到并淡定從容的說道:“那位領袖倒是與我想的差不多,充其量就是名聲吓人的恐吓,還是沒吓到人的恐吓。”
王耀:“嚴重的分歧?看來會談相當不愉快。”
伊利亞:“分明應該是各持己見的吵了三天。”
本田菊有些不知所措了,像對日本一樣……也就是說他未來被投放過原子彈……
【英國方面希望可以采用“陰柔政策”,通過談判使聯合國軍撤出朝鮮,甚至可以讓中國重返聯合國。
但美國卻堅持“教訓一下中國”,停火是可以的,但是放棄韓國讓中國重返聯合國就沒得談。
這期間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奉命飛往朝鮮了解戰況,雖然平壤已經在12月6日被(中朝)解放,但整體形勢并不像麥克阿瑟說的那樣嚴重。
美國如果不必死守漢城,完全可以在韓國大部分地區堅守下去,柯林斯把這個“喜訊”傳回,美國高層信心倍增。
杜魯門認定美國不會被逐出朝鮮,于是有了底氣的美國人一手擴軍備戰,一手祭起“和平”大旗。】
阿爾弗雷德:“你們還真挺知道怎麼做到完美的時間管理。”
伊利亞:“堅守竟也算的上喜訊了。”
王耀:“可能是覺得不能要求太高了吧。”
弗朗西斯:“他是懂兩手準備是什麼意思的。”
亞瑟:“不聽他人勸,遭殃的隻會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