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系列結束,下面繼續播放布基納法索的下篇章。]
【非洲的切格瓦拉是誰?】
亞瑟:“切格瓦拉是誰?”
他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回答。
【上一集說到勒緊褲腰都還不上債的桑古爾都被推翻後,新軍頭澤博上台,對于桑古爾來說他終于解脫了。
相對于桑古爾,澤博的統治不說是政通人和吧,至少也可以說是喪盡天良,澤博上台後大量進口糧食然後加價賣給災區百姓,雖然災區百姓普遍沒啥錢,但為了活下去他們必須傾家湯産。】
看到這裡弗朗西斯恍然大悟:“原來是布基納法索,這麼說終于要開始剩下那部分曆史了?”
亞瑟:“看來就是如此。”
【澤博的統治直接導緻了上沃爾特一百多萬人逃離家鄉,相比于勉強維持的桑古爾,澤博是棄明投暗,改正歸邪了屬于是。
但你要說澤博一點好事都沒幹也不對,由于他是軍政府上台,所以軍隊的幹部大量進入政府,澤博提拔了兩個人,這兩個人将影響上沃爾特未來幾十年的曆史進程。】
王耀:“那個切格瓦拉?但是還有誰?”
伊利亞:“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他提拔了兩個人才,這對上沃爾特而言是好事,看來是積極的影響。”
阿爾弗雷德:“切格瓦拉嗎…”
【雙子星】
【大家好我是新人up主小約翰可汗。
1949年8月托馬斯·桑卡拉出生于上沃爾特的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非洲裔的法國老兵,在德國戰俘營裡度過了整個二戰,二戰結束後父親榮歸故裡。
由于他的父親為法國打過仗,人品也不錯,因此被提拔為殖民地的官員,所以桑卡拉即使沒遭過雷劈也很順利的進入了教會學校,成為了山竹人預備隊,但是桑卡拉注定沒有山竹人的基因。】
伊利亞:“他注定要走上另一條道路,和周圍人不一樣的路。”
阿爾弗雷德:“切,真是無孔不入。”
伊利亞毫不客氣的直接反駁:“你們才是,資本家們。”
你們才是無孔不入的蛀蟲。
【他在中學畢業以後沒有在山竹人的道路上深造,而是報考了卡迪奧戈軍事學院,在軍校裡他遇見了一個叫圖雷的教授。
這個教授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在學校裡給學生們講授蘇聯和中國的革命曆程,教他們什麼是共産主義,讨論什麼是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這成為了桑卡拉真正的啟蒙教育。】
王耀:“這是遇到恩師了啊。”
這是他們該知道的,人隻有知道了一切後,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選擇。
【軍校畢業的桑卡拉被公派出國進修,當然了上沃爾特這種小偷進去都想捐錢的國庫,去英法留學是别想了,所以桑卡拉的留學目的地稍微差了一點點,他留學的目的地是馬達加斯加。
到了馬達加斯加,這裡的軍校比上沃爾特的軍校還野,不僅教軍事還教種地,桑卡拉在這裡學了不少農業技能。
在馬達加斯加留學的時候當地發生了兩次民衆起義,桑卡拉在這裡親眼目睹了人民能爆發出多大的力量,他開始讀一些馬克思和列甯的書籍。】
弗朗西斯:“馬達加斯加?不過軍事學校教種地嗎?”
亞瑟:“從基層開始,那他清楚的事情可太多了,走上這條路,就是天時地利加人和啊。不過,其他的事還得另說啊。”
伊利亞:“人民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力量,他們隻是需要指引。”
王耀:“指引嗎……”
【1972年學生畢業的桑卡拉終于走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爺投共了!】
伊利亞:“歡迎。”
【回國後的桑卡拉開始按照蘇聯紅軍的模式來訓練上沃爾特的□□,他給每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他對士兵說:?沒有愛國主義的士兵隻有一個下場,潛在的罪犯。?
在他的訓練下,上沃爾特擁有了一支強悍的□□部隊并且在1974年與馬裡的沖突中大獲全勝。】
王耀:“他是個聰明人。”
他看了阿爾弗雷德,想道,可是美國眼裡容不得他吧。
伊利亞:“那麼讓我們祝他好運。”
【衆所周知,在20世紀在非洲當□□就像是在歐洲當畫家一樣,都是很有前途的職業。
與馬裡的戰争讓桑卡拉一戰成名,很快,國内的粉絲們驚訝的發現這個桑卡拉不僅是戰争英雄,他這個人簡直是被窩裡放屁,能文(聞)能武(捂)啊。】
王耀:“……”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弗朗西斯:“這個比喻,畫家這個職業怎麼了嗎?哪個畫家不畫畫了跑去幹什麼大事了?”
亞瑟:“這句話放在這裡,不是好事啊。”
阿爾弗雷德:“這又是什麼歇後語?”
王耀:“你别好奇這個,真的。”
【桑卡拉除了能打仗搞音樂和運動都是一把好手,唱跳rap籃球都會,更重要的是已經身居高位的他從來不擺架子,每天騎着自行車上班,跟普通百姓沒有任何區别。
這些舉動迅速的讓桑卡拉在上沃爾特獲得了普遍擁戴,受歡迎程度堪比春運時的火車票。】
[嘻哈(hip hop)是在20世紀70年代誕生于美國貧民區街頭的一種文化形式,一般的說法認為它誕生于美國紐約州布朗克斯區。
其首先在紐約州北部布朗克斯市區的非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間興起,繼而發展壯大,并席卷全球。
Rap(說唱)是嘻哈文化的藝術表達形式,是獨特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
王耀了然,這并不是自己了解的那個說唱,而是另一個國家的一種音樂形式,與自己無關,不過這也算一種才能吧。
“興趣愛好很廣啊。”阿爾弗雷德:“但,算了,不重要。”
【戰功赫赫的桑卡拉被派往摩洛哥進修,在摩洛哥他見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布萊斯·孔波雷。
對于桑卡拉而言孔波雷簡直就是他的鏡子,孔波雷同樣出身于軍人家庭,父親也是蹲過戰俘營的法軍老兵,回國後同樣成為了殖民地官員,兒子同樣成為了軍人。
不過孔波雷之所以能成為軍人,原因是比較離奇的,雖然孔波雷從小一直想當兵,但可能是二戰留下的陰影太深,他父親堅決的拒絕了這個夢想,而是讓孔波雷成為了一名做題家,進入了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