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句俗語——風水輪流轉......”
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會遇到這樣一位英語老師,比起别的學科老師相對樸素的着裝,英語老師的衣着一向很亮眼。
比如現在。
我的視線一直跟着英語老師的裙擺流轉,像撲蝴蝶的貓。
蝴蝶飛落在我的書桌前。
我讪讪擡起頭,映入眼簾的是她溫柔裡帶着嚴厲的眼神,她敲了敲我的書桌,我乖乖站起。
“請問我剛剛講到哪了,千流同學。”
“風水輪流轉。”我即答。
“算你過關。”她放下搭在我課桌上的手,“請問風水輪流轉的英文是什麼?”
我心中暗暗松下一口氣,之前在某個科普視頻裡曾經聽到過這個俗語,恰好印象深刻。
"Every dog has its day."
*
[這算風水輪流轉嗎]
研磨誇張地大幅度伸出手,伸到分割線劃分的糕點盒的另一端,而自己的這邊幾個梅花糕還半滿地裝在精裝的中式木雕盒裡。
千流絕對注意到了。
她先是漫不經心地掃過他的手,而後眼裡發出亮晶晶的光芒,主動把糕點盒向前推了推,好讓他不用把手伸得那麼遠,随後滿懷期待地盯着他,雙眼明晃晃寫着“快吃快吃”。
研磨在千流失落的注視下把半空中的糕點放了回去。
他開始反思。
難道自己之前讓着千流的樣子和千流現在這樣,那麼明顯嗎?
......應該稍微比千流隐晦些吧。
他們倆的投喂關系一直随着年歲和關系的變動而變化。
在高中前,千流一直自持大人,頗有“孔融讓梨”的風度,眼巴巴地把吃的多分給他一眼。
于是研磨在那熾熱的目光下屢屢說“吃不下了”,千流便興高采烈地收入囊中。
而在他因為窺到千流過往的一角,心情複雜地在各種情況下暗戳戳地投喂她,雖然沒有主觀的這種想法,但行為上就是這麼做了。
行為是思想的映射。
但在過了那段糾結期,加上他進入高中,千流在某一天莊重地宣布他們是平等的分食關系。
為此她特地購置了一份倆人Q版小人的蛋糕,就像這是研磨的成年禮一樣。
她把塑料小刀遞到研磨手中,在半空中虛畫出一道分割線:“就沿着這裡,切下去,我特地讓老闆弄成非常嚴謹的一半一半的關系哦。”
研磨手持着塑料小刀,在兩個Q版小人間比劃比劃。
他突然偷偷歎了口氣,自诩還不錯的觀察能力總在猝不及防的時候鈍鈍地敲打他的思緒。
每個人心裡都有難以打破的秩序,就算人常因情緒的波動做出擾亂自身秩序的行為,但更多情況下,他們的舉動都受這樣頑固秩序的支配。
所謂“對年紀稍小”的孩子要多加照顧——是對自身童年的代償。
而所謂的“分食儀式”,是将獨立作為成長的标志,從此不必依賴他人。
但他更多地想到千流嘩啦啦把一大堆吃的推到他那裡之後,自己空蕩蕩的桌面。
——怎麼會有這麼笨的人。
他忍不住想。
正常來說,人要是有能力得到過去得不到的東西,不應該放肆地購買,把自己空曠的地帶填滿嗎。
為什麼要一股腦地推給别人?
他決定告訴千流正确的選擇。
研磨把塑料小刀丢到盤子裡,指了指蛋糕上的兩個小人。
“我不想切。”
“為什麼?”她迷糊地看向他,就像面前是一個年僅七八歲左右淘氣的小孩。
研磨讓千流湊近些看:“發絲。”
“哈?!蛋糕上有頭發嗎?”千流如坐針氈,聚精會神地進行審視,眼睛X光把蛋糕掃了個遍,最後目光落在了Q版小人上。
她眨眨眼:“研磨說的是小人的頭發嗎?”
研磨用沉默表示默認。
蛋糕上的兩個小人站在兩棵櫻花樹下,櫻花花瓣紛紛飄落,就像是為了表現畫面的動感與彰顯繪畫師的水平,小人的發絲也随着那陣風飄舞起來。
風中淩亂的潦草小千流與小研磨,被風牽起的頭發纏在了一起。
“唔。”一步,兩步。
千流給研磨一個緊緊的、突然襲擊的擁抱。
她上下敲打研磨腦袋的動作并沒有什麼分量,隻會把他的頭發攪亂。
“嘛,真是的。原來研磨舍不得把我們倆分開。”
——幽靈,不,是中國的鬼魂。
原來鬼魂的擁抱是這種感覺。
輕飄飄的、沒有什麼實感。
連雙手都找不到落點,因為不管怎麼抓緊也隻是一團空氣。
但他感受到了暖洋洋的氣息,就像整個人都被熾熱的擁抱融化,研磨想起冬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