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幾句,縣令了解了秀娘事件始末,黛玉幾人倒也沒有提什麼讓縣令為難的要求,隻說秀娘才生産完,又在田裡暈倒,身體不好,希望能饒了秀娘的殺威棒,或者延後。
縣令也不是腐朽之輩,知道他會酌情考慮。
幾人閑談幾句,縣令便說升堂時辰到,讓黛玉幾人在後台旁聽,并讓随從去問白涵、楊苼是否有意前來旁聽。
黛玉幾人并沒有聽縣令的話留在後堂,而是拒絕了縣令的美意,黛玉道,“世叔美意,原不該辭,隻是我們幫了秀娘,想要在前面給她鼓勁。”
郡主和張閱也齊齊點頭。
縣令略勸了勸,又想着不是什麼大事,就同意了。
楚彬、張闡護送黛玉幾人到了大堂,黛玉幾人走向秀娘,安慰了她一會兒,才走到縣衙門口等待。
幾人看到衛若蘭、柳湘蓮并幾個見過的世兄們也在外面圍觀,隻點頭問禮,便沒再說話。
縣衙大堂上兩列衙役喊着;“威、武,威、武……”
縣令在威武聲中帶着進入大堂、做到案後,拍下驚堂木,“升堂。帶原告、被告。”
縣令道,“原告遞訴狀。”
張管事遞上訴狀,縣令又看了一邊訴狀。
縣令道,“原告訴冤情。”
秀娘想着幾位姑娘的叮囑,出前跪下,“民女秀娘,四年前嫁入李家,第一年生長女,第二年生次女,婆婆告訴我家裡窮養不起,要送人了;我才嫁入李家,家裡男人也聽婆婆的,不敢反抗婆婆,想着還會有孩子;第二年生了第二個孩子,我都沒見到,就被送人了,求着她把孩子要回來,被打了又打;四天前,我又生了第三個女兒,生下就被抱走了,我掙紮着跟出去,看見她們要溺斃她,我撲過去,卻被我男人攔住了;第三天,婆婆就趕我去田裡幹活,暈倒了,被莊子上的幾位姑娘救了,姑娘們心好,聽了我遭遇,說要給我讨個公道,要幫我和離,李家不願意,姑娘們才幫我把他們告上了公堂。”
秀娘說到最後,難過的不能自已,泣不成聲、語不成句,話說完後,頭重重的磕在地上,“民女願受殺威棒,求大人給民女做主,為無數無辜的女嬰做主。”
秀娘喃喃道,“她們連眼睛都沒睜開,就沒了。”
女子們聽完了,臉上都挂上了淚。
後台的楊苼、白涵、安甯也滿面淚水,怒火叢生。
男子們也都滿面悲色。
當然,也有人覺得妻告夫家,是為不孝。
外面女子紛紛喊着為秀娘求情。
縣令聽後一拍驚堂木道,“肅清。妻告夫,仗責十,念在秀娘剛剛生産,押後實行。傳被告。”
李家衆人出列,跪在地上,喊道,“草民冤枉。”
縣令審問幾句,李大娘拒不承認。
縣令看他們死不悔改,道,“傳證據、傳仵作。”
一隊衙役帶着昨日收斂回的嬰兒屍體到了堂上,仵作道,“五十六具屍體都是女嬰,三十人被捂死,二十六人被捂死。”
外面聽得衆人嘩然。
男人大多不把女子的命當命,可這麼多女嬰擺在一起,有的都成了白骨,很是觸目驚心。
女子們身體一軟,互相攙扶着才沒有軟倒在地。
秀娘和李家的幾個失去過女兒的妯娌看見屍體的那刻,就撲了過去,悲聲喊道,“我的女兒啊。”
衙役們攔住往前撲的繡娘和李家幾個女人。
裡正和村裡老人看了,喃喃道,“完了,全完了。”
李家衆人也癱軟在堂上。
縣令問道,“被告可認罪?”
李家衆人看證據确鑿,供認不諱,連連磕頭,“草民認罪。”
李大娘道,“我沒罪,丫頭片子命賤,就不該糧食,又不是我這樣做。”
裡正聽了頓感不好,恨恨地盯着李大娘。
縣令悲憫道,“你也是女子。”又肅聲道,“如此慘案,非一人所為。現宣布李大娘坐牢十年,李家所有男子服徭役十年,李大娘和李家男子各仗八十,現在實行;本縣将派衙役清查所轄所有村子,犯案者、從犯者将根據情節輕重量刑。我已将此案上報刑部、大理寺和順天府,到時候官府會有專人清查溺嬰事件,坦白從寬,望各位奔走相告,引以為戒。”
縣令又道,“以後再有此等事情,盡管來找本縣主持公道,從嚴懲治。”
縣令又宣布,“縣衙會挑選吉日下葬所有嬰兒屍體,請高僧為死者超度。到時候縣衙會公布時間,有意者可來吊唁。”
秀娘和李家小媳婦們跪下連連道,“謝謝青天大老爺、謝謝青天大老爺。”
縣令一拍驚堂木,“散堂。”
仆婦們趕忙勸慰,扶起她們。
女子們紛紛喜極而泣。
黛玉幾人拉着手道,“我們成功了。”
衙役帶走李大娘和李家衆男子,闆子打下,衆人“啊”的痛呼出聲,李大娘還叫喊着,“我沒有錯,丫頭片子就不該浪費糧食,我沒錯,我沒錯,大家都這樣說……”
為了讓他們受到更多的懲罰,行刑的人特意沒有下狠手,留着他們的要命,隻是罪不會少。
後來,李家男人服徭役時一人慘死,三人殘疾,李大娘在牢裡幹活時,被意外掉落的石頭砸中腦袋,瘋了。
秀娘被送往林家繡莊,學了一手好繡藝,過得還算完滿;在秀娘的介紹下,她們村好多女子,包括李家的幾個小媳婦都進了繡莊,有天賦的學習刺繡,沒有的天賦幫忙灑掃、紡線等,都漸漸有了養活的能力,不再任婆家、娘家宰割。
衛若蘭幾人知道此次事情是林黛玉、楚楠、張閱幾人牽頭,很是佩服;都想不到如此柔弱的幾個姑娘竟敢幫助婦人将夫家告上公堂。
經此一事,他們都女子的固有印象也慢慢發生變化。
衛若蘭更是覺得,弱女子尚且如此,助人為樂;他一介男子,更該做些什麼。
這邊事了,早朝時,刑部侍郎張衡就早上接到的有關溺斃女嬰折子上奏。
大理寺卿、順天府尹出列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