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諸公争議商讨後定性,人丁興旺則國家興,人丁是國家建設、征戰的基礎,生育是女性的關鍵使命,關乎國朝未來,為此,必須殺殺民間溺斃的歪風邪氣。
皇帝下朝後,宣刑部侍郎、大理寺卿、順天府尹、六部尚書等到禦書房開小朝會。
下朝後,吳縣令的處理方案被遞到刑部張侍郎、大理寺卿等手中;皇帝禦書房小朝會讨論溺斃之風具體處理辦法時,刑部張侍郎向皇帝進言,可參考吳縣令的處理辦法。
皇帝認可,經過與各位大臣的商議,派出多位欽差,奔赴大楚各地徹查女嬰溺斃事宜,要求從嚴從重,不要鬧出人命,并想辦法改變根除溺斃之風。
縣衙,人潮散去,隻餘黛玉等人。
黛玉看秀娘和李家幾個小媳婦無所适從,想着都是女子,現在李家衆人都被羁押,她們未來堪憂,便問她們要怎麼辦,囑咐她們要互相商量、互相幫助,沒什麼坎是過不去的,要有需要也可以去林家繡莊上工。
李家小媳婦們知道溺嬰本是民不舉官不究的事,婆婆、相公們被關押都是因為她們要替秀娘做主,卻一點也怨不起她們,隻擔憂未來生活;聽了黛玉的囑托,連連道謝。
待秀娘拿到和離書便讓雪雁送秀娘和李家的幾個小媳婦去林家繡莊;又囑咐秀娘先休息,人還未招夠,待養好身體再上工、學繡藝。
慎親王妃楊苼、白涵、縣令夫人安甯圍一起寒暄,衛若竹、柳湘蓮幾人向白涵、安甯、楊苼問安後,柳湘蓮幾人便告辭離開;衛若蘭想着妹妹也在張家讀書,指不定妹妹也是其中一員,便留下來聽聽後續。
安甯看張閱、楚楠走過來,想着她們自家人都有話說,便告辭,留下地方給她們。
張閱、楚楠走過來,滿臉慚愧,先向白涵道歉,道,“伯母/姨媽,對不起,我們不該先斬後奏。”
楚楠又看向母親,“母妃,是我不好,我不該瞞着你。”
白涵、楊苼早先想着要好好教訓她們一頓,又想着她們以後要做的事情,可能要面對的危險,十分心疼,隻道,“以後可不許如此了。”
張閱、楚楠看伯母、母妃沒有怪罪,頓時放松,齊聲道,“以後不會了,這不是事出從權嘛?”
白涵、楊苼聽了怒瞪過去,楚楠、張閱頓時收住。
兩個哥哥也在一旁聊妹妹們太過大膽,看母親輕輕放過,忙道,“這次可吓着我們了,以後遇到可要告訴哥哥,有哥哥幫你們解決。”
楚楠、張閱猜都知道他們會怎麼解決,無外乎拿身份施壓,隐晦地翻個白眼。
楚楠故意問道,“那哥哥打算怎麼解決呀?”
楚楠果真了解兄長,楚彬道,“當然是亮出身份,讓他們答應和離,以後再也不敢溺嬰。”
張閱、楚楠聽了冷哼一聲。
這時黛玉送走秀娘等人,走了過來,向白涵、楊苼請安後問道,“世兄揚湯止沸,又怎麼保證他們一定會聽你們的?”又道,“還是釜底抽薪地好。”
張闡也道,“民不敢與官鬥,你們要亮出身份,那大娘指定馬上給秀娘和離書,那用得着上公堂?”
楚楠、張閱悲憤道,“那些被溺斃的女嬰就該永遠待在糞坑裡嗎?那些女嬰就活該睜不開眼睛看世界嗎?”
楚彬、張闡聽了,反應過來,指着楚楠、張閱道,“你們故意鬧大的。你們太大膽了,誰給你們的膽子?”
楚楠、張閱、林黛玉幾人确實故意的,黛玉她們從知道秀娘被溺斃三個孩子開始,就知道這樣的事情不是一例兩例,更可能是常态!何況,她們那天在村裡遊覽時,見到的女童不過四五,男童卻有二三十,差距之大,細思恐極。
後來,也是她們特意叮囑張管家不要暴漏身份。
她們問過張管事泰安縣令的詳細情況,黛玉想起父親曾提起過吳縣令的為人,才如此定計。
這一切,都不是巧合,是她們的精心推算。
好在,十分幸運,她們幫那些女嬰争取到了正義;後續會如何發展,她們也一定會繼續關注。
張閱、楚楠沉默。她們知道兄長是為了她們好,今日又為了她們奔波,不好回答。
林黛玉無所顧忌,鎮定地回問,“世兄難道覺得不應該嗎?難道害怕就不做了?有光明正大讨回公道的途徑,為什麼要選擇仗勢欺人?若你們這樣想,那聖賢書不讀也罷。”
楚彬、張闡啞口無言,隻喃喃道,“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楊苼、白涵、衛若蘭聽了黛玉的質問,頓時鼓起掌來。
楊苼更是道,“好,與你父親年輕時的幾分疏狂,林大人後繼有人。”
白涵也道,“是啊,生女如此,林大人一定很驕傲。”
黛玉也見過父親的朋友,隻是他們看他總是很遺憾,遺憾父親沒有後繼之人;今日,聽楊苼說她父親後繼有人,三份驚喜、七分感慨,連道:“姨媽過獎,侄女還差的遠。”
白涵道,“不用謙虛,你楊姨從不虛言。”
黛玉聽罷害羞低頭。
楊苼、白涵又看向兒子,“我回去再好好教你。”
張闡、楚彬暗道不好,又不知為了什麼,明明他們也是為了妹妹,這本不是妹妹該幹的事。
衛若蘭聽了黛玉的提問,不覺震耳欲聾。原來,他們平日習以為常的事情并不是對的。
雖然他不曾仗勢欺人,可難免仗着身份便利辦些事情,不覺有些慚愧。
原來,女子并不一定是三從四德、賢淑優雅;林世妹振振有詞的樣子,郡主和張師妹悲憤發問的樣子也很好。
從此,在衛若蘭心裡,女子的樣子有了兩種樣子,他莫名的覺得第二種樣子很好。
若他的妹妹與她們同行,他會支持她,也會很驕傲。
衛若蘭的叫好,讓林黛玉、張閱、楚楠知道,原來男子的看法也不都一樣;楊苼、白涵則下定決心好好教育兒子,哪怕不幫女兒/侄女/學生,也不能給女兒添亂。
後面,衛若蘭聽了楊苼對黛玉的評價,更是想道,原是他們狹隘,原不該以男女來評價一個人是否優秀,女子也能繼承父母衣缽!
看沒人說話,衛若蘭上前問道,“白姨,我可以去看看若竹嗎?”
白涵考慮了一會兒,衛若蘭等的頗有些心驚膽顫,才道,“行。見見也就放心了。”
說罷,楚彬、張闡去向縣令道謝、告辭;張閱、楚楠、林黛玉則跟着白涵、楊苼去向安甯告辭。
安甯見了林黛玉、楚楠、張閱,拉着她們連道“好孩子”;又讓丫鬟送上表禮,黛玉幾人推辭,安甯道,“收着,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就當我對你們樂于助人的褒獎。”
又看楊苼、白涵點頭,黛玉幾人才謝過安甯,把禮盒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