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日子無波無瀾,黛玉早晨起床,梳洗後用完早餐,帶着丫鬟們慢慢走向父母的墳墓。
一路野花漫漫,綠草成茵,如一副精美的畫卷;天空雲彩翻騰,如錦緞鋪就,令人目眩神韻,天地交織,隻讓人覺得不負晨光,心情舒展,可黛玉卻沒有欣賞的心情。
走到墳墓前,雪雁她們知道黛玉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祭拜,連忙把祭品和蒲團鋪到地上,三拜九叩,上香,燒紙……
一切結束,丫鬟們緩緩退到兩米以外,黛玉起身整理好衣服,坐在蒲團上,靜靜地陪着父母,偶爾說兩句話,念兩句詩……
差不多快用午膳的時候,雪雁湊上前,“姑娘,該回去了。”
黛玉慢慢回過神,起身離開,“好。”
丫鬟們收拾好東西,跟着黛玉離開。
走回村子,在地裡忙活一早上的村民也踏上了歸家路,看着黛玉和幾個丫鬟,一點都不像村子裡的人,她們早就知道有錢人家要搬過來,原來是個姑娘。
他們竊竊私語,“真好啊,一個姑娘都過得那麼好。”
“要我家大寶能攀上姑娘,找個工,成為人上人,該多好。”
“看樣子,那姑娘家裡死人了。”
“哎。”
……
一行人隻敢遠遠地看着,不敢叫黛玉和丫鬟們聽見或看見;有人固然想“富貴人家”這棵大樹,可黛玉她們沒有和村裡接觸前,是不敢輕舉妄動的,還會管着孩子,隻怕不小心得罪了大人物,一家子不好過。
黛玉一行回家的時候,廚房正好做好午膳,守孝期間素菜,但怕黛玉虧了身體,時常熬些燕窩粥、參湯之類的滋補藥膳,給黛玉補身體。
黛玉剛上墳回來,也沒什麼胃口,看着滿桌時蔬,便叫雪雁她們一起用。
不過,黛玉在雪雁她們的勸說下,又加上廚子的手藝和食材都上佳,還是吃了些。
用完膳,黛玉就回了書房看書,再想想群芳會的事該怎麼開始,誰去辦……
丫鬟們看她太悶了,便抱着小白兔過去給她逗趣。
日複一日,日子就這樣過下去。
雪雁幾個想着姑娘在家裡的時候隻能去花園解解悶,村裡沒那麼多規矩,姑娘出去轉轉心情還能好點,不至于正日傷懷,來村裡的時候好一陣高興。
誰知黛玉除了去給父母上墳,就在屋裡看書、處理事物,丫鬟們看着難免心焦,覺得日子憋悶,時常擔心黛玉太過傷懷。
寒氣散盡,春暖花開,屋子外面的小花園開始綻放,放在小村莊裡格外稀奇,小孩子們慢慢忘了父母的叮囑,跑到院子外面探頭探腦,黛玉有時在屋裡聽着她們的童言童語,叽叽喳喳很是熱鬧,便放下手中的書,透過窗紗看起來,也被感染的開懷起來。
雪雁幾個看着黛玉難得開懷,便把黛玉用不完的點心果子給孩子們吃,招惹孩子們常來玩,變着法的勸黛玉出去。
被勸的多了,黛玉也心動了。
慢慢地,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黛玉就帶着丫鬟們在村裡走走,碰上時常去院外玩的小孩,叫着“姐姐”過來問候,黛玉也親切的回着,心情好的時候,甚至會蹲下逗幾句。
日日夕陽西下,日日光景不同,黛玉看了,每每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了第二日傍晚,就會踏出院門,去賞今日的景。
黛玉走着,時常想,要爹娘在,也會像我一樣,日日出門去追逐晚景。
如今,隻我替他看了。
到了第二日,黛玉去墳前的時候會慢慢的告訴父母,有事也會帶着筆墨,把昨日的美景繪成一幅圖,燒給父母。
中午陽光正好的時候,黛玉也會着本書,邁出院門,坐外面秋千上看書,太陽灑在黛玉身上暖陽陽的,很舒服。
看在路人和丫鬟們眼中,隻覺得黛玉如仙人下凡一般,花園也被黛玉襯得格外美好;要有不怕熱的小孩出來玩,看見會直呼“仙女下凡了!”
“仙女姐姐好漂亮。”
“要把仙女姐姐娶回家。”
……
童言童語逗得丫鬟們笑的合不攏嘴,逗得黛玉也沒了心思看書,沒了心思傷懷。
不過,黛玉也不氣惱,合起書,把孩子們招過來,坐在旁邊,給孩童們講故事。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到黛玉要去午睡的時候,就遣孩子們去玩。
小孩們散開去找小夥伴們,給小夥伴們炫耀仙女姐姐給她們講故事的事,引得小夥伴一陣羨慕,後來,一天比一天的孩子多,黛玉也一日比一日開懷。
雪雁還提議,“我看姑娘喜歡孩子,要不收拾間屋子,姑娘叫孩子們認字。”
黛玉聽了心動了瞬間,隻是還想着多陪父母段時間,道,“過段時間再說吧。”
雪雁聽了,知道黛玉同意了,隻是還有顧慮,隻吩咐下面的小厮們先準備着。
午睡醒了,要有事需要黛玉處理,黛玉會先處理了;要沒有事,黛玉會看會書,再寫篇文章。
待夕陽西下出門散散心。
傍晚回來後,丫鬟們就伺候黛玉用完膳、洗漱。
夕陽落下,天空被夜色徹底染黑。
黛玉的屋裡點起燈燭,要看書,雪雁她們怕傷着眼睛,勸着不讓看,便打個棋譜,彈個琴……
刺繡太費眼睛,丫鬟們也一力包了,具不許黛玉動手的。
黛玉想自己繡些什麼,或送給姐妹,或燒給父母,或送給衛若蘭,都隻能下午做。
可能受心情所困,黛玉彈的琴多傷懷,丫鬟們聽了難受,就把琴收起來。
黛玉無法,隻能叫丫鬟陪她下個棋,不過,她們的棋藝都不如她,黛玉無聊,隻能早些睡了。
林家傳承多年,鋪子、莊子都已穩定,有忠誠的家生子管着;林管家她們又心疼黛玉才失去父母,不想黛玉太勞累,隻有處理不了的才找黛玉,要黛玉處理的事情實在不多。
黛玉思慮的多是群芳會的事。
黛玉守孝,身邊的丫鬟們又都年齡小,壓不住陣,一時半會,黛玉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京裡群芳女學、群芳繡莊、群芳脂粉、群芳正心堂都發展的不錯,可要給她們支援人手,也是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