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姑蘇林黛玉[紅樓] > 第38章 第三十八夜

第38章 第三十八夜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黛玉又不想把群芳會的産業和林家的産業混在一起,以免以後說不清楚,不好找林管家處理。

不過,黛玉也拿了私房給林管家,讓林管家先留意着鋪子,有合适的就買了。

素心來江南更早些,隻是剛嫁入一個新家庭,雖然公婆和善,丈夫也體貼,可到底一大家生活在一起,要适應一段時間。

後來,又遇上林海病逝,更沒有功夫,出了正月,才來信和黛玉商量。

黛玉也多年不在江南,又恰逢喪事,不好出門了解情況,一時也沒注意,隻讓素心先準備着,叮囑要有合适鋪子可以先拿下,又讓讓林管家幫忙培養人手。

江南商業、文風鼎盛,商業競争更是激烈,群芳會的産業背靠林家、江南府尹,立足沒甚問題,隻是想要賺很多銀錢,貼補女學、救助婦女不易實現。

女學的話,有林家女學,有林家堂姐妹、英蓮、曾經的同窗們在,群芳女學倒不愁夫子,可大戶人家的第一選擇是林家女學。

姑蘇群芳女學倒沒必要像京城一樣,或可直接辦在村裡,參考楚楠曾說過的職業教育,隻教孩子們識字、管賬、刺繡、脂粉制作、廚藝等生存技能。

若是一切順利的話,還可以嘗試一下楚楠曾暢想的男女同院。

到時候幾個村子開一個,周圍村裡的孩子都可以來學院讀書,讓孩子們長些見識,樹立正确的是非觀,起碼不會依據鄉裡約定俗成、甚至有些野蠻的風俗生活,不再覺得溺死女嬰正常;都學了手藝,婚後夫妻二人共同努力,衣食富裕後總不至于苛待女孩子,下一代的女孩子總會過得好些,以後,一代總會比一代好,女子的噩夢總有消失。

若女學辦的不順利,也要叫女孩子們識字,自尊自愛,起碼以後遭遇暴行,會反抗,而不是逆來順受。

黛玉又想,或許不一定要辦繡莊、脂粉鋪,也可以找些姑蘇特有的東西,開辦其他産業。

開始的資金黛玉和素心可以墊着,可後續運轉不能全靠她們,她們的私房也不過杯水車薪。

難的不是開始,是攤子鋪大了,銀錢跟不上白費功夫;是如何讓百姓接受女學……

黛玉想了許久,定不了注意,把自己的想法寫了,給遠在北疆的楚楠去了一封信,問她們是怎麼做的,或可得到啟發。

其實,黛玉、素心的難處,楊梧、孫芷、宋靜、楚楠、李思都有,經濟困難,她們可以用私房、嫁妝先貼補着,可沒人着實是個問題。

婚後家裡一攤事,群芳會的産業又沒人,得找人,培養人,還得根據當地實地情況調整情況。

女學又沒有合适的老師,她們自己分身乏術,親自上都沒時間,隻能慢慢尋麼着,一步一步來。

楚楠、李思在北疆,繡品賣不出去,便改賣北疆人需要的成衣,以最優惠的價錢為軍隊提供軍服被褥;脂粉價格對北疆人來說太貴,不實用,買的人很少,但她們發現北疆幹燥,便寫信給京裡,寶玉、探春研究了滋潤的面脂方子,寄給她們;楚楠還讓人研究方便食品,想着改良軍隊的飲食,提高戰士的身體素質,讓他們活下來的機會更大些。

探春他們的信到達北疆後,楚楠幾人都很高新,想着脂粉鋪有救了,誰知道,随信而來的還有黛玉喪父的噩耗。

這是已經過完年了。

姑娘們各散天涯,通信不便,一封信往往需要兩三月才能寄到,便約定逢年過節送年禮的稍封信,其他時候有急事在寄信。

黛玉喪父後,也沒有心情聯系姐妹們;楚楠她們送年禮都提前兩三個月送,京裡送出的時候還未得到消息,楚楠她們年前送出的信,也還未到黛玉手裡。

楚楠、李思、沈安拿着信,坐在一起。

楚楠看着林海死亡的日期,想着,難道是命中注定嗎?林妹妹要喪父喪母,黛玉以後該怎麼辦?不過,看到黛玉在姑蘇守孝,到底松了一口氣,曾經的一切都是黛玉喪父後才發生在賈府的。

如今,黛玉在姑蘇,怕不會發生了?可林大人都回京了,還是殉職在江南,萬一黛玉也逃不過命運可怎麼辦?不行,北疆的布局必須盡快完成,黛玉出孝後肯定會回京?

黛玉和衛若蘭定親了,他在北疆,得想辦法聯系上,萬一他這兩年出了意外,黛玉怎麼辦?

雖然多有變化,可萬一結果變不了怎麼辦?必須好好想想!

李思看着楚楠沉思,知道她和黛玉關系好,倒也沒打擾,向沈安道,“黛玉該多難過啊,我們都不在。這都過去半年了,我們趕緊寫信送去姑蘇,再送些東西過去,讓她知道,還有我們在。”

沈安聽了道,“趕緊走,年前送的東西怕還沒到黛玉手裡。”

兩人看着楚楠還在沉思,也沒打擾她,兩人攜手去翻庫房,收拾了一車給黛玉的東西。

收拾完想着得盡快送過去,又去找楚楠寫信。

李思、沈安說的都是些關心之語,又想着黛玉一人在姑蘇守孝,日子肯定清苦,一個勁的叮囑黛玉小心身體。

楚楠想着黛玉與父親感情好,肯定短時間走不出來,姑蘇又在人傑地靈、才子輩出的江南,适合做文化中心,便出了辦個女報的想法,拿事業轉移黛玉注意力,免得黛玉太過傷心,傷了身體。

當天下午,楚楠一行收拾的禮物和信就讓下人送往了姑蘇。

楊梧和張闡去了南疆,張闡雖然早先不認可妹妹出門抛頭露面,但在母親的勸說、妹妹們日複一日的堅持下,早改了,為楊梧在南疆辦學提供了不少幫助。

隻是小縣城,繡莊、脂粉鋪難有用武之地,楊梧便沒開,一邊尋麼着當地有什麼特色,一邊寫信問姐妹們,隻是回信還沒到。

女學也不是一開始就有人去,多的是不支持女孩上學的家庭,後來楊梧、張闡兩口子商量着,要改善鄉風,必須興文教;興文教,拿着朝廷祿米不幹事的秀才們可以用起來。

最後,張闡便動員秀才們辦學,還提出若家裡女孩入學群芳女學,男孩束脩減半。

百姓們算算賬,覺得劃算,慢慢也把孩子送過來了,隻是有的家長頑固,不願意,隻得慢慢改變了。

宋靜和素心的情況差不多,到了襄城後,适應了好一段時間,好不容易騰出手來,要大展拳腳,卻發現缺人、缺錢。

若她們隻想賺錢,從京裡發貨就好,以京城繡品、脂粉為噱頭,想來襄城的富戶會一擁而上,你争我搶,可後續又該怎麼辦?

她們的目的畢竟不隻是為了賺錢,後面換了本地的繡娘,她們還會買賬嗎?

最後,隻得慢慢了解當地情況,以圖後來。

孫芷和李恣到了蜀地安頓下後,孫芷不擅經營,倒沒想着經營繡莊、脂粉鋪,隻在縣衙附近,租了個院子辦女學,不分貧賤富貴,隻要想學都免費教,隻要求學生學成後繼續辦學,叫女孩子們讀書。

孫芷每日下去教學,上午或有事的時候護佑讓身邊的丫鬟、嬷嬷去教,剛開始人丁零落,慢慢的學生也多了。

李恣休沐時,夫妻二人閑逛時發現蜀繡很不錯,孫芷想着可以讓她們繡了,送去京裡,也能多賣些錢;後面和李恣商量後,由縣衙牽頭,收購繡品,送往京中,有人賺了錢,自然有人後頭跟上,讓家裡姑娘們學起刺繡,想着以後賺錢,姑娘們一時也好了不少。

孫芷自然也沒閑着,讓丫鬟、嬷嬷們把京裡流行的花樣整理出來,在學裡教,家長知道後,紛紛把孩子送往女學。

她們知道黛玉喪父的消息時,都已經過了許久,趕忙寫信送往姑蘇。

姑娘們給黛玉送信的時候,黛玉差不多時間也輾轉收到了姑娘們年前送來的信和禮物,說了她們的經曆,想讓黛玉節哀,又怕惹黛玉傷心,一時很難下筆,斟酌許久才成文。

黛玉看了信後,心情了好了些許,給各位姐妹回了信,又把孫芷的做法分享給了楊梧、宋靜、素心,想着也許會有新的想法,直路不通,或可迂回。

北疆苦寒,衛若蘭日日操練,根本顧不上思念親人,隻每次休沐的時候,寫兩封信,一封往京城,一封往姑蘇。

夜深人靜時,才有時間想起信走到了那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