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紅樓賈政很正經 > 第43章 春日暖農田做學堂

第43章 春日暖農田做學堂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寶钗說罷,看賈政神情中很是贊同,又道“另一種,我想試着做一些洋人喜歡的品類,這不一定能做得好,隻是一種嘗試。”寶钗說完,靜待賈政反應。

雖然寶钗所說的,賈政也都想到了。就如之前京郊的炭窯,賈政所做的商業安排與寶钗方才所說,大緻相同。隻是他能想到寶钗所說的這些,是因為他受過現代教育,而寶钗卻沒有。

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寶钗能想到開發更多消費群體,并且擴展銷路,将産品銷售到國外。無論成功與否,這種周全的考慮與大膽的創新,本身就很值得誇贊。

足以見得,寶钗是個目光長遠,眼界開闊的人。

賈政笑笑,便說道,“你說得很對,我再沒有什麼要說的。你若做好決定了,需要打點各處官員,隻需告訴我。其他的,我也幫不到你了。”

寶钗也笑“姨夫總是自謙,我對洋人一無所知,姨夫似乎很是了解呢!若真要做這個生意,更少不了姨夫的指點。”

賈政難得有些不好意思,便說“你看過那本書了?”賈政所說,便是黛玉生辰那日,他送給黛玉的禮物。

寶钗點點頭,她們姐妹幾個都看過了,很是驚歎賈政寫的故事。其實賈政隻是憑借記憶,寫了幾篇莎士比亞的故事。

賈政笑笑,便道“了解國外的人很多,隻是你們并沒有發現,若真要做生意的話,還是要找一些熟悉語言,并去過那裡的人才好。我也隻是道聽途說罷了。”

正值農耕時節,白鹿書院的晏樂先生與青崖書院的時清先生商議後,決定帶着兩所書院的學生,同去周邊鄉村了解農戶生活。

因為先前有過救災的經曆,钗黛姐妹四個并無絲毫不習慣的。到了農戶家裡,也很是自如。晏樂先生便更對她們欣賞幾分了。

“寶玉,你不好好跟在時先生後面,跑來這裡做什麼?”黛玉打趣寶玉道。

寶玉卻笑“我們書院統共三四個人,何必與你們分得那麼開,大家穿插着走,既認識更多同學,又能說說笑笑,豈不更好?”

“再說了,時先生不也是老要跟在晏先生身旁嗎?”寶玉手指了指時清,笑道。

姐妹幾個順着看過去,果然是晏樂正與時清說笑。二人也不知道說些什麼,看起來卻很有趣。

兩位先生先是帶着學生們在農田中走了走,若遇到耕農,便随口交談幾句,并與學生們講一講耕農種些什麼,又是如何收成的,諸如此類。

又遇到一大片稻田,時清來了興緻。他走到水渠旁,示意學生們也跟過來看。晏樂也同時示意白鹿書院的學生去看。

“江南地區的稻田大多是引河水或者湖水灌溉的。往往有一水車,或人力踩水車,或用牲畜,以此産生動力,将水流引到田裡。”時清頓了頓,看學生們聽得認真,就繼續道:

“你們看這位老伯和嬸子正在插秧,都需要挽起褲腿,赤腳踩到水裡,很是辛苦,也容易被一些蟲子叮咬,又如一種叫水蛭的蟲子,咬一口定要吸飽了血···”

學生中有幾個家中本來就是農戶,此時聽了,也很是贊同地點頭,深有體會。

時清說罷,又看晏樂。晏樂笑了笑,接着時清又道“你們中有誰知道水稻如何施肥嗎?”

有幾個農家學生便回答,是榨油後剩的豆渣或其他的廢料。

晏樂點頭贊道“咱們書院的同學出身不同,因此每人了解的事物也就不同。有些農戶家的孩子懂許多耕種之事,而富貴家的孩子卻對吃穿玩物很是精通。這并不能說明誰聰明或者誰比較笨,隻是因為不同的成長環境産生的差異。”

“我與時先生總喜歡帶你們到各處走走看看,并不是懶得教你們讀書,隻是想讓你們了解到更多種生活的面貌。貧窮不是一時的,富貴也很短暫。你們如今多看多學,日後總能用得上的。”晏樂說罷,笑了笑。

這是晏樂創辦白鹿書院多年來一直秉持的理念。所謂“有教無類”,她從不因為學生的出身而選擇他們,隻看重學生個人的品質。

而時清,也是受到了晏樂這種理念的影響。她們也都曾是富貴家庭出身,而現在,她們都隻是書院的教書匠。

從稻田離開,先生們又帶着學生去了村裡的一處私塾。私塾的先生是晏樂的好友。在私塾歇了一會兒,晏樂和時清便讓學生們去村子裡随意走走。

“寶姐姐,你這幾日忙些什麼呢?在家裡都總見不到你。”探春想到此事,便問寶钗。

黛玉也是好奇地等寶钗回答。

寶钗因為已經完成大半,也不再隐瞞,笑說“打算籌建一處絲織廠,比較忙,沒顧得上與姐妹們玩。”

黛玉了然笑笑,又道“我就說呢,定是正經事務,不然也不會累得眼紋都有了。”

探春着急在寶钗臉上看了看,問道“林姐姐胡說,我卻看不到。寶姐姐才十幾歲,不過是熬了幾天夜,哪有你說的那麼誇張?”

寶钗笑了笑,知道黛玉在開玩笑,也并不很在乎,挽着黛玉和探春在村子裡邊走邊看。

正是農忙時候,村子裡多是老弱婦孺,零散幾個小孩子四處玩着。爬樹摘花,追趕打鬧,很是活潑。

寶钗眼尖,看到拐角一處屋子,正有一個婦人在用織機織布。寶钗起了興趣,就想看看。

三姐妹便相攜着走到那戶人家門口,寶玉覺得無趣,和其他同學去玩了。那農婦姓劉,見她們過來,就笑了笑,招呼了一聲。

寶钗有意想說說話,隻是看到她忙着織布,就不好開口。

黛玉卻笑道“嬸子,這些布匹都是您織的嗎?可真好看!”

劉嬸笑了笑,便道“姐兒逗我,這布你們怎麼能看得上呢?”隻是黛玉一句誇贊她也開心,就起身為三個姑娘倒了水,端給她們喝。

黛玉邊喝水,邊故意看一眼寶钗。

寶钗也不分辯,笑問道“嬸子,你們村裡家家都有織機來織布嗎?”

劉嬸道“怎麼可能呢?織機也不是每家都買得起的。我家男人是個殘疾,幹不了農活。家裡全靠我,隻是我又要伺候他,不能出去幹活,就借錢買了織機。既不用出門,好歹也有些錢賺。”說罷,又坐了下來忙着織布了。

黛玉和探春知道寶钗必定有正事要問,也不着急催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