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劉賢對法海感激涕零,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得到了升華,再不會為與小青相親失敗這件事而郁結。他看着和尚就像是看着明燈,眼裡都有了光。
他拉着和尚的手,說得懇切:“宜年師父,您有如此造詣,竟還隐于鬧市,此等修行之心令人敬佩!如果我提出想要拜您為師,日日傾聽您的教誨,會不會太過于冒昧?”
确實是很冒昧。
之前也有街坊提出要拜他為師,法海通通回絕。街坊大多是一些年紀較大的阿叔阿嬸,目不識丁,聽聽經法可以,認真修學是不可行。
不過劉賢一個學武的青年捕快,讀過書不用說,還能定下心聽經,确實是一個好苗子,讓法海頗為欣賞。
“過譽,是劉捕快悟性好。收徒之事,宜年不敢當。”法海當即拒絕了拜師請求,但也鼓勵他繼續求學,“若是劉捕快您不嫌棄,宜年抄有經書幾卷,可贈與學習。往後有不解之處,你我可交流探讨。”
“快别叫我劉捕快,師父您叫我阿賢即可。”
說罷,他便領着劉捕快去了安家院子裡,他回屋拿出自己抄錄的一卷經書,贈與劉賢。
平日閑時,他找不到小青所在,會教安甯和安樂寫字,都是以他默出的佛學經典為範本。
劉賢展開一看,贊歎不已:“師父您不僅思維高深,書法也超凡。筆力遒勁,字句靜雅,妙哉!此等書卷,說是名家藏品也不過為,我定當珍而藏之,奉為至寶!”
他将經書收起來,握住和尚的手,感激不已。
法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道:“善哉,阿賢,書卷字句為外物,亦是夢幻泡影其一,唯有本心領悟,方能成至寶。”
“宜年師父所言如雷貫耳,阿賢會銘記在心。”劉賢對和尚更加欽佩,依依不舍方才告别。
法海送走了劉賢,見鋪子裡的糕點售盡,便提前打烊,開始準備晚飯。他是從小和尚過來的,做齋菜自不在話下,但要做葷素搭配的家常菜還是有得學。
齋菜講究口味清淡,最忌諱濃烈。而平常人家吃飯,還是更喜歡有滋有味些。
他做好了一家人的菜,收了一人份的量進食盒裡,趁着安甯和安樂還沒有下學,到院子裡問:“小青,你要帶回去吃嗎?”
玉青從陰影裡走了出來,面色極不好看,一把拿過法海手裡的食盒,語氣冷硬:“這賣相可真不敢恭維,你舍不得放鹽也舍不得加肉,看起來寡得慌。”
法海能感覺到玉青一直躲在院子裡某處,但玉青不露面,他也就沒招呼。玉青是東海島上來的,法海想着他應該喜歡吃海鮮,便炖了海帶湯,蒸了花蛤和銀魚。
“你可以先吃吃看,想吃别的口味的話再告訴我。”法海對自己的手藝也不算特别有信心,“我可以試着做,若是你不喜歡,也不用勉強。可以剩下了,喂給橋下的大黃。”
橋下住着幾隻流浪狗,法海用爛棉絮給它們搭了窩,有剩飯剩菜也會拿過去喂。
玉青聽着卻更生氣,給他吃的竟然與狗食是一個等級,他冷哼一聲想将食盒砸地上,但見着和尚溫和的眼神最終沒下得去手。
法海也不算完全的呆子,察覺到了玉青情緒不高,便關心道:“是不是幫你姐姐張羅婚事有了難處?你來找我怎麼一直不出聲?是心情不好嗎?”
“你知道我來找你,還跟鋪子裡那幾個阿公阿婆羅裡吧嗦一大堆!跟那個煩人的捕快拉拉扯扯!還阿賢?你跟他很熟嗎你就阿賢阿賢地喊?什麼叫我一直不出聲?你明知道我在,就不能趕了那些亂七八糟的人走?你非得讓人進來,還跟他私相授受?”玉青生氣,左手提着食盒,右手對和尚指指點點。
法海糾正他:“也不算是私相授受,是正大光明交流佛學經典。”
玉青見和尚都聽不懂罵,翻了個白眼,轉身就要走。
法海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但還是下意識拉住了他的手,輕聲叫道:“小青。”
“幹什麼?”玉青極不耐煩,但喜歡和尚手掌的溫度,所以沒有掙開。
法海把他往自己這邊輕輕一拉,湊過去在青蛇的臉上貼了一下。他不方便離開鋪子,又想要玉青來找他,所以他語氣更軟了些,央着玉青說:“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