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其實還沒有說明白,又或者說我還沒給他們想好怎麼有一個恰當的聯系,就好比譚嘯爺爺的那封信,我更想表達的是爺爺對譚嘯未來生活的擔憂,譚嘯孑然一身,站在爺爺的角度,如果不給譚嘯有個什麼“拖油瓶”,那譚嘯一個人未免太孤獨了,可換句話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不過也是老人的一份過度的疼愛。
其實季婕懷孕的事情以及她父母那頭并不打算輕拿輕放,但我似乎厭倦了家長裡短,又或者是我真的不是一個合格的作者,我實在是不想寫這些,索性三兩句結尾,畢竟那是季婕的父母,現實裡我不知道季婕會做出什麼選擇,但小說裡,我仍舊強行的給了所有人一個看似完美的結局。
我的本意真的隻想讓我的主角有着甜甜的戀愛,但不知道為什麼,故事發展到這個地步,我不想寫人性的惡,可是我又将我筆下的人物塑造的如此,這是我不願看到的。小說本就是烏托邦,何必結合現實,那太痛苦了。
主角其實沒什麼,但如果細細剖來,季凡的敏感,哪怕我想将譚嘯塑造成一個溫柔包容的人,但他不經意間露出的“自以為”,都促使文章的走向變得奇奇怪怪,這不是我一開始的預期,或許是對我一時沖動開文的懲罰。
相對于主角,我感覺我其實對配角有更多的關注,配角的故事背景似乎更完善,但對于最後出國這個結局,其實是我不知道怎麼寫了,季婕父母的退卻并不是因為“愛孩子”,實際上這樣的家庭構成也很難去有什麼善意,所以季婕譚楚二人留在國内,其實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至于最後季凡帶譚嘯回家見父母,怕不是也要被纏上一陣子,隻是二人能不能解決這個事情,還是個未知數,其實我更傾向于季婕母親在收了錢以及看在季婕父親回家跟她老老實實過日子的面子上,真的放下了所有(但其實我覺得不會),可以說她是個受害者,但是是她自己選擇自己“被害”的,所以對于季婕來說,她又何嘗想經曆這一切。
還有個小伏筆,就是譚嘯送的表,我沒想過譚嘯會有些“自以為是”,不知道讀者能不能感覺出來,但是在我寫下譚嘯說的話時,有時我甚至會反感“他”的說法,可我也沒想過去改,最後也就這樣了,我隻能以“缺憾美”這種掩人耳目的原因遮掩我寫作能力不足。
其實要寫的遠不止于此,但要真讓我寫我還真寫不出來,故事走向是沒問題的,一開始的想法,最後就是譚嘯去分公司找季凡,之後兩個人的相處也會改變,但沒機會了,我不習慣改文,我很佩服那些在寫文之前會将各種資料準備好,會不斷地改文讓文章變得更好,但是我懶...
那就在這裡簡單說一下,後半段我其實更傾向于“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