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子大孫子,老人的命根子。
劉老太太每每想起最疼愛的小兒子沒有繼承人,心底就無限悔恨。
恨自己為什麼會同意小兒子娶一個外地來的女人。
外地女人不知根知底,也沒有福氣,克死她的小兒子,還沒能給他們家留下個能傳承香火的兒子,隻留下個讨人厭的丫頭片子。
劉老太太看見那娘倆心就煩。
更是在小兒子纏綿病榻的最後時光不斷遺憾,為什麼張淑娟生的是個小丫頭,都十來歲了,養活到那麼大了,怎麼就是個不值錢的丫頭片子呢。
小兒子在床上病了很多年,張淑娟隻在新婚的時候懷上了個丫頭。
後來小兒子身體每況愈下,張淑娟的身體也不争氣,沒能再懷上一個。
劉老太太想起來就恨不得吃了張淑娟。
當年她的小兒子可是人人羨慕的司機,那可是鐵飯碗。
全國各地的跑。
家裡的青磚瓦房,可都是小兒子奮鬥出來的。
村子裡不知道多少戶人家想要把女兒嫁進來,她還沒有篩選好條件,兒子就直接帶回來了一個女人。
一個外地女人。
介紹信都開好了,白紙黑字大紅章,寫的清清楚楚。
這個叫做張淑娟的女人前來結婚,嫁給她的小兒子。
劉老太太苦口婆心勸告小兒子,這個外地女人留不得。
他們這裡要什麼樣的找不到。
更何況她兒子端的可是司機這樣的鐵飯碗。
在其他人還吃不飽飯的年代,她兒子就能夠給家裡奮鬥出來青磚大瓦房了,這是多麼大的本事。
劉老太太覺得,她的兒子應該娶的是城裡的姑娘,而不是這個皮膚黑黑又粗糙的女人。
甚至是根本沒有和家裡任何人商量,直接就領了回來。
她氣得差點兒昏過去。
劉老太太生平第一次動手打了那個她疼愛很多年的小兒子。
一哭二鬧三上吊她也使用上了,可就是無法阻止小兒子。
那可是她最疼愛的小兒子。
劉老太太最終沒有辦法,隻能捏着鼻子認下了這個女人。
她也是從媳婦那個階段熬過來的,有的是方法折磨張淑娟。
可是這個女人偏偏懷孕了,還愛吃酸的。
酸兒辣女。
那可是她小兒子的第一個孩子,還是男娃娃。
就這樣,劉老太太沒有再繼續折騰張淑娟。
為了即将出生的小孫子,劉老太太忍了,好吃好喝伺候着張淑娟。
可是沒成想,這個福氣薄的外地女人,早産了。
懷胎八月的時候摔了一跤早産,就是這一摔,把她心心念念的寶貝孫子摔沒了。
她好吃好喝伺候了幾個月,最終生出來的是個丫頭片子,要張淑娟還有什麼用。
如果不是沒法離婚的話,她一定不會再讓張淑娟這個女人進家門。
這還不算。
劉老太太覺得,張淑娟就是一個倒黴蛋。
當初那一跤不僅僅把她的寶貝孫子跌沒了,還把他們家的福氣跌沒了。
小兒子在之後的一次開車中,遇見了劫道。
那群天殺的惡徒劫了好幾輛車,身中數刀,如果不是被村民及時發現,根本就搶救不回來。
人是搶救回來了,可是身體卻再也恢複不到從前了。
醫生說,肝髒受損能撿回來一條命已經很不容易了,身體怎麼也無法恢複到從前,隻能在床上養着了。
小兒子的身體下床都困難,怎麼還敢奢望開車的,司機這份鐵飯碗,也算是走到了盡頭。
劉老太太偏心小兒子,司機這份工作她沒有給家裡的任何一個孩子。
幾個兒媳婦堵在屋子裡質問她的時候,她隻是輕飄飄問了一句:“如果再發生小兒子這樣的事情,你們怎麼辦?”
屋子裡的兒媳與屋外豎起耳朵偷聽的兒子們齊齊沉默,啞口無言。
是啊,他們最優秀的弟弟在外都無法保護好自己,如今幾乎癱在床上,還不分白天黑夜的咳嗽。
他們遇到這樣的事情還能活嗎?
答案肯定是不能。
縣城他們都很少去,要是去了省城那種大地方,他們還能找到回來的路嗎?
答案仍然是不能。
他們都不會開車,學習開車的過程很苦。
小弟當時暑熱天氣在外邊練習開車,跟在老師傅後邊裝孫子挨打罵,說盡了好話加上自己摸索,才把這開車的手藝學下來。
換做他們來,三四十歲的年齡了,再去學習開車的話,怎麼都不如年少時學習的好。
更何況,都是當爹的人了,再低頭去别人面前裝孫子,他們也舍不下臉面。
這工作隻能落到其他人手裡。
小兒子的身體要不斷吃藥,這些年家裡也攢下了一些積蓄。
可是樹大沒分家,再怎麼偏心小兒子,錢也不能可這一邊花。
劉老太太思來想去,最終決定把工作賣掉。
他們家沒有合适的人,但是其他人家有啊。
廠裡的領導,村長家的兒子,這些都是合适的人家。
他們願意出高價錢。
這可是鐵飯碗,都是不往外流通的。
劉老太太選來選去最終選擇了村長家中。
村長家裡是最合适的。
給的價格也不低,外邊買這份工作要一千,村長也給了一千。
而且村長就在他們村子裡,以後家裡有個大大小小的事情,怎麼樣村長都要看在買賣工作的份上照顧三分。
于是,劉老太太和村長一番拉扯,最終拍闆九百塊錢賣出工作。
這是村長,要想以後還能夠求人辦事兒,必須讓幾分利。
九百塊錢劉老太太分成了五份。
三個兒子各占一份,她一份加上小兒子一份。
小兒子自然是拿大頭的。
畢竟工作還是他的。
剩下的她和兒子各拿一百。
這些錢她也不會讓幾個兒子白白拿走。
以後小兒子有個什麼事情,這幾個哥哥,怎麼都要搭把手的。
隻要她還活着,誰也不能忘記這件事情。
賣工作的錢,負擔着小兒子的藥費。
如果真的可以一直這樣下去,劉老太太想,她很願意。
隻要小兒子能活着,比什麼都強。
到現在這個地步了,她已經看開了。
什麼錢财工作都比不上還活在人世間。
可是小兒子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
熬了幾年之後,就這麼撒手人寰。
劉老太太當時恨呐,為什麼張淑娟沒能給她兒子留下一個孩子。
就一個丫頭片子有什麼用處。
摔盆還是找的侄子。
一個小丫頭片子想要摔盆她都不夠資格。
劉老太太在小兒子的葬禮上,可沒有給張淑娟母女倆好臉色。
如果不是她們,自己兒子也不會淪落到無人摔盆的地步。
到現在還要侄子摔盆,像是笑話一樣。
張淑娟也沒有給兒子留下後代,就一個丫頭片子,他們家不養閑人,更不養外地人。
劉老太太半分也不想看到張淑娟母女。
葬禮結束後,直接就讓張淑娟離開了。
她生的丫頭片子也讓人帶走了。
但是其他的,一分也别想。
劉老太太覺得自己沒有再賣張淑娟一次已經是夠好的了。
多得是賣兒賣女的。
兒子死了讓媳婦再嫁換取彩禮的情況也不再少數。
不過劉老太太不願意做那種惡事。
更何況張淑娟一個外地女人,在這裡的名聲已經壞透了。
誰不知道張淑娟嫁進來幾年,他們家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
即便是賣也賣不出什麼好的價錢。
拿張淑娟換取彩禮,家裡還要照顧一個小丫頭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