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王便是廢太子。
越止微微一怔,然後冉冉一笑,笑容和煦溫柔。
“已有新主,自然再不能是舊時樣子。”
按古裝劇刻闆印象,和尚住寺,尼姑住庵。
可法華寺卻是尼姑修行所在,寺内盡是比丘尼,并無一個須眉。
薛凝從甯川侯府遷出,便要客居此處。
此寺是裴後出脂粉錢所建,寺成後香火鼎盛,京城女眷絡繹不絕。
先前得趙皇後是世家貴女,端莊賢淑,本與陛下青梅竹馬,不過遠不及如今裴後心機貌美。
前太子被廢,趙皇後也知情識趣,自請退位,後又避出宮去。
據說陛下也頗為惆怅,仿佛也念點原配之情,卻不願傷了如今心肝。
這故事情節擱現代,怕是要嫡嫡道道,真愛摳寵掐起來。
但現實就是勝利者大過天,裴後得勢,法雲寺香火旺不說,據說還比别處要靈驗些。
薛凝也無心點評這些狗血事,隻盤算法雲寺算是半個皇家寺廟,會比别處幹淨些,安保環境也不會差。
寺呀庵什麼的,管理不善擱古代就是半個風月場所,所以要選肯定得選法雲寺這樣的京城知名女寺。
薛凝也要考慮離開甯川侯府後的人身安全。
比起幾個小女娘獨門獨戶,還是常住在女寺客寮裡更安全。
說完好處說壞處,名寺女尼頗會拿捏架子,自有幾分冷豔高貴,寺内客寮也不是那麼容易住進來。
不過對于薛凝也算不得什麼問題,這又是忠臣孤女,又是被甯川侯府欺壓的小可憐,薛凝身上zzzq的buff疊滿,說是有無敵金身也不為過。
迎接薛凝的淨空更是一臉和氣。
除開薛凝,跟随薛凝來寺中的還有兩個小婢。
一個是雲蔻,另一個則是翠婵。
翠婵父母是侯府家生子,不過其父争權得罪府上管事,便刻意拿翠婵來惡心。故翠婵先是侍候越止,然後又安排服侍薛凝。
按鄭老夫人說法,好好一個女娘身邊就一個婢子跟着服侍,說出去也不大好看,便又添了一個。
這惡差事便砸在翠婵頭上。
翠婵聽府上四娘子議論過,談及宮裡雖罰了甯川侯府,可薛娘子那兇悍名聲也傳了出去。
本來沈偃跟薛凝親事有定下來意思,如今沈家卻沒了聲音。
四娘子說對沈郎君倒是件好事。
其實沈家原本将全部心思放在已死的沈家大郎身上。按大夏律令,如若分家,嫡長子分七成,其他三成才諸子均分。除開嫡長子,這嫡庶都在這諸子包括之中。
三年前,沈家大郎亡故,然後才輪到沈偃被家中悉心栽培。
雲氏雖是親生母親,但待次子始終不似長子。
若換成沈家大郎,沈家必不會給沈偃說這門親。
也是薛凝名聲鬧成這樣,沈家終究不好太苛待沈偃了,這傳出去也不好聽,于是終于罷了這門親事。
那時鄭四娘子冷笑着說薛娘子折騰出的福氣多着呢。
這哪家高門肯娶個這麼會鬧騰的?偏偏薛凝又有個忠臣孤女buff在,等閑還動不得。這娶回家,跟娶尊菩薩似的。别看如今人人替薛凝唏噓可憐,說到娶進門就見真實心意了。
翠婵也覺前程一黑,加之膽子小,如今正自瑟瑟發抖中。
不過翠婵打量之下,發現薛娘子倒是沉靜得緊。
甯川侯府已替薛凝預捐筆香油錢。
要是薛凝當真離府别居,那就是不原諒意思,便令甯川侯府更尴尬打臉,但留下來也十分不合适。鄭老夫人便想出一個折中之策,說薛凝喜愛清淨,去法華寺長住。
鄭家已跟寺監商量過,每年會替薛凝捐筆香油錢。
這是房租年付,不過寺裡不能叫房租,叫随喜贊歎。
薛凝也不客氣。
淨空侍候這麼個主,全程面上堆歡,和藹可親。
入了寺門,先是天王殿,供的是韋陀菩薩。再往前,圓通殿中供的是觀世音菩薩。
薛凝聽說觀音本為男相,不過大夏的觀音大抵已是女相。聽說法華寺觀音是照着裴後容貌塑的,且頗為靈驗。
薛凝擡頭看時,莫名覺得有點子像裴無忌。
再一看,觀音眉目慈和,看着也不像了。
裴無忌生得兇神惡煞的!
薛凝不知曉法華寺的觀音像本就有這麼個說法,一說像裴後,一說像裴無忌。
有些癡心裴無忌的小女娘還會經常來法華寺,就是為了看這尊觀音像。
再往前,就是大雄寶殿,供奉釋迦摩尼佛祖。
淨空替薛凝取香,薛凝也入鄉随俗拜拜。
淨空老導遊了,侍候過的達官貴人府上女眷不少。她領着薛凝折返經過放生池時,眼見薛凝打量池子裡小紅魚,還娴熟從袖裡取了塊小點心,讓薛凝捏碎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