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這邊的兄弟姐妹之間一直不和,小時候我總也在外婆家,離柴灣鎮上畢竟很近,我們三個也是經常一起玩,為兵拖着兩行大鼻涕,跟在後面,直到我們初中畢業,離家。這十來年,我跟為兵聯系遠遠多于衛國,但他們畢竟是堂兄弟,比我還是要親近一些。我覺得衛國是知道為兵的事的。
進了屋,泡了茶,開了電視。
“衛國,說說為兵吧……”
“啊……”衛國稍微一猶豫,點下頭來,“也好……”
“這些年,我們都是各自在外面,考回來之後,也開始聯系多起來的……我那職位是個閑職,發發疫苗,查查獸藥,做下台賬,我們這兒養雞都幾十年了,也沒什麼重大疫情,就是非洲豬瘟麻煩點,老是要去看無害化處理,看飼養前防疫。”
“我們這兒主要還是養雞,養豬的還是少……”
“千禧年左右,蛋雞就突破一億羽了,現在小散戶養殖的也少了,基本都是萬羽起步,還有不少你這樣養殖肉雞的……”
“我這飼養周期短啊……蛋雞一批就是五百天……”
“這幾年沒那麼賺錢了,也是三批同時的,老中青,不停的淘汰……我們上大學那會兒你爸不是有一批雞就是這麼搞的,然後别人都不賺錢,他算下還是不錯……我當時就想,是不是你在搞養殖統計……”
“那時候我讓我爸留意下,拾蛋的時候在沒下蛋的籠子上加個竹夾子,三天兩個蛋這個标準,達不到的果斷去賣老母雞……這東西隻要去一看就知道了,後來就擴散開了……但是我還真不知道他們搞三批同養……”
“蛋雞九十天左右開産,一個月之後進第二批,這樣第一批雞二百兩天的時候,就可以遞補,後來又搞了第三批,據說三批雞有個數量比例,我也沒問過……”
“這種事,你問了人家也不肯說的……”
“是的……你知不知道為兵也養過雞?”
“不知道啊,我爸我媽都沒跟我提起過……”
“虧了很多錢,誰把壞事往外說……”
“什麼時候啊?養的什麼雞?”
“我回來上班的頭一年……那幾年烏骨雞很緊俏,上門收購到十四五塊一斤,普通三黃雞不過五塊……那幾年也不知道哪兒刮來的風,就是說那玩意兒很補,特别是補女人……”
“不會是那個烏雞白鳳丸吧……”
“具體我也不知道……當時為兵聽人忽悠,這說烏骨雞中的上品叫竹絲雞,是安徽還不知道是廣東培育的新品種……我們都是搞這個的,這烏雞跟竹絲雞不過就是個叫法不一樣而已,哪兒分好壞!”
“是的啊,但是我們本地确實沒有烏骨雞的雞苗賣啊……他從哪兒進的?”
“具體不知道,反正發過來的雞苗都是那種标準瓦楞紙托盤,應該也是大企業的……”
“那他在哪兒養的?他自己一點也不懂怎麼敢弄的?”
“在東鄉裡頭,黃海邊上,我後來給他送藥去過一次……那邊環境是沒得說,離沿海公路大概一公裡,再往那邊去大概一兩公裡就是好海堤了,按照道理來說,防疫是很好做的。”
“雞棚是新的還是舊的?”
“那雞棚是前一個老闆跟正大合作的時候建的,大概得有一百米長,兩條,全自動的水線、料線、風機,燈全部都是自動化的,還又自己的配料機器,粉碎機、混合機,全套的……我估計當時投入有上百萬……”
“那就是養殖了之後發現不賺錢,還不如收租金?”
“那時候我們這邊哪兒有什麼養肉雞的,肉雞價格确實還可以,虧估計不至于,但是能拿這麼多錢出來搞這個的,也不是一般人……”
“那為兵多少年一年的租金搞下來的?”
“好像是五萬……我算過的,确實不算貴,差不多兩千個平方,一批少說養兩萬個,就算是養三黃雞,一批雞賺個三四萬問題不大,一年有個十來萬賺頭肯定可以……”
“關鍵是他好好的搞裝修的,看的上這十來萬麼?”
“這不就是好烏骨雞的事了……烏骨雞苗五塊多,但是也就貴這個啊,吃的少,養大概70天左右,一直雞搞個十來塊呢,一批雞就有二十萬,一年就算是養三批,也有六十萬!”
“但是這烏雞容易生病啊……”
“是的,還有就是中間的這些飼料、獸藥、耗材,都是要錢的,又不是你在柴灣,都是一個地方,都知根知底,反正都是賣了雞結賬,這中間起碼要有好幾十萬在轉,要是再一發病更加完蛋!”
“你那時候給他送的什麼藥?”
“氯黴素原粉啊,要不我能那麼快給你搞兩桶!”
“那他那邊也是發法氏囊了?”
“我懷疑之前的老闆不養了,就是因為發了法氏囊……租給本地懂行的肯定不要的……偏偏為兵那時候一頭勁的要去搞烏骨雞……”
“那确實上當了……”
“那年,他不是買了個奔馳麼,開出去,那到哪兒都是個老闆了……也正常……”
“這個事大舅知道麼?”
“我估計是不知道的,不過還好,從三十多天發病,一直用藥到六十來天賣雞,最後為兵跟我說沒虧幾萬塊,我估計他沒說實話,應該有一二十萬虧裡面了!”
“那林曉說最近一段時間為兵在家住了?”
“在鬧離婚……”
“這麼大事,沒見誰提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