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往西行了大半日,便正式進入了宿州地界。
元氏一族早就得知九公主要前來賀壽的消息。
多日之前便派專人,日夜守在宿樂交界的官道上。車隊才踏進宿州界,城内的元氏族人就得到了消息,整整齊齊列隊相迎了。
松蘿透過車窗看向外頭,不由得贊歎起來:''殿下,宿州看起來可真氣派啊。''
元季瑤對外頭的景象也有一絲好奇,但面對元氏族人,她必須保持皇親貴胄應有的姿容态度。
而且····她看向松蘿搭在車簾上的那隻手,縫隙間,似乎隐隐可見那熟悉的背影,她心中不由得閃過一絲遺憾。
宿州到了,也意味着他該走了。
這一路,并不如自己預料中那般,朝夕相對,情意漸濃。
她暗自傷感,若是再多幾日,就好了······
''殿下,宿州郡守及元氏族長前來相迎。''熟悉的聲音傳入耳中,她的心倏爾一緊,随即緩緩松開。
罷了,長路有盡頭,人總有一别,更何況,她明知他心中記挂着隴西舊部。
于是心一沉,緩聲道:''知道了。''
元氏一族如今由三房的嫡子元修茂擔任家主,他年方五十有餘,身姿挺拔,氣宇軒昂,與宿州郡守溫大人一同站在隊伍前,也頗有幾分威嚴氣勢。
''下官宿州郡守溫玉成,拜見九公主殿下,公主金安。''
''元氏後人元修茂,拜見公主殿下,公主妝安。''
身後一衆官員與族人都齊齊下拜,場面恢弘莊重。
得寶立在人前,昂首挺胸道了一句:''殿下口谕,衆人免禮。''
衆人這才起身,由專人引領着公主的車駕,一路往城東的元府行去。
從前的宿州并非富裕之地,夾雜在隴西、樂道與泗水之間占盡地理優勢;後來武帝登基,宿州才大興土木,變成了如今的風華寶地。
城門威武,道路平坦,東、西、南、北四個市坊商賈林立,人流如織。
尤其是宿州城内的元家祖宅,修得更是富麗堂皇,華貴之氣絲毫不輸都城内的侯爵府邸。
馬車在紅毯前端緩緩停下。
元氏的福壽仙姑已然位列在首,老人家内着鎏金繡花百子群,外加一道深綠色的褂子,暗底金紋,繡着仙鶴延年,頭戴寶石抹額,手持楠木金拐,面目慈祥望着姗姗而至的九公主殿下。
''殿下不遠千裡而來,老身真是罪過啊。''蒼老的聲線夾雜着微微的顫栗,老人家熱切的淚水眼看就要奪眶而出。
元季瑤在衆人的矚目中親自扶起姑太祖的手,她雖與這位老人家實在算不上熟稔,但臨行前貴妃娘娘千叮咛萬囑咐,要她務必揣着十二分的恭敬。
想到此,九公主便也熱切地回應對方:''能親自前來向姑太祖賀壽,是九兒前世修來的福氣,父皇母後心中都萬分記挂着您,還請您一定保重身體,姿壽延年。''
老祖宗笑容滿滿:''老身謹遵聖意,九殿下,快快請進。''
一衆元氏族人都整整齊齊立在門口,明裡暗裡打量起這位赫赫有名的九公主殿下,不愧是皇城裡嬌養的明珠。
金钗紫衣,膚白勝雪,一雙清澈的眸子眉眼如畫,雖隻有及笄之齡,可氣質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雍容大方。
谪仙下凡,實在叫人眼前一亮。
元季瑤與姑太祖攜手進入元氏大宅。
寬宅大院被池水環繞,雕梁畫棟,草木葳蕤、井然有序。
''幸得聖上厚愛,咱們元氏一族安居宿州,錦衣玉食,家宅和睦。''說話間,衆人步入了正堂,巍峨肅穆的牌匾上,是父皇當年禦筆親題的:福蘊華堂。
元季瑤當仁不讓坐在了首位。
元修茂攜一衆子孫前來向九公主殿下請安。
望着下面一張張畢恭畢敬的面龐,她驚覺其中幾個的眉眼間,竟真的與父兄有幾分神似,不由得暗暗感歎,果然是血脈傳承之家。
姑太祖盈盈笑道:''殿下,這幾位便是咱們府上玄孫一輩:少軒、少容、少安、知儀、知夏、知晴。"
語落,隻見三位英俊少年與三位窈窕少女一字排開,齊齊向九公主行禮。
元季瑤矜持地颔首,目光從容掃過衆人,元家教養出來的後輩,果然氣質出衆,想來他們幾個應當是與自己平輩。
''初次見面,本宮略備薄禮,還望諸位姊妹兄弟莫要嫌棄。''
語落,一旁的青柑便端上早早備好的錦盒。
衆人齊道一聲:''多謝公主殿下。''
随後,元季瑤又按照禮節向姑太祖恭敬送上了皇後以及貴妃娘娘等人準備的壽禮。
得聖恩垂愛,元氏一族男女老少的臉上皆露出滿滿喜色。
家主元修茂跪地謝恩:''九殿下遠道而來,府中已經備好了接風宴席,還請殿下賞光。另外,府中專門開辟了清淨怡人的芳歇園,内外修繕一新,恭請殿下屈尊。''
語落,他殷切的目光落在九公主身上。
這一次,九公主身負重任而來,要在老祖宗壽宴那一天,親宣旨意,送上福壽仙姑的尊号。
放眼整個北朝,實乃獨一無二的尊榮。
所以元氏一族加緊修繕了院落,添置了不少物件,翹首以待九公主下榻。
''有勞諸位了。''元季瑤的目光掃過室内,某人手持長劍的拓跋身姿在一衆人中顯得格外突兀。
或是有心靈感應,他的目光也越過衆人與她相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