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在被天幕這樣播報的情況下,他還能殺出一條血路來,他拓跋珪也将遭遇平生最大的挑戰。
都說知己知彼,他又怎能錯漏天幕上的一字半句。
……
【這可能是支妙音聽過的最為大膽的一句話。】
【天街踏盡公卿骨!】
【張角沒做到這一步,讓洛陽被黃巾席卷,二百年後的錢塘,卻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宏願。】
【姜定又告訴她,如果她還覺得暫時做不出決定,不信那個人會變成勝利者的話,不如再看一看,東南吳會之地,接下來的發展是否會遵照着預測來走。】
【換了誰在支妙音的位置上,都得被這種局勢發展打懵了。】
【按照她後來修編的《比丘尼傳》所寫,在遭到了這等“驚吓”後,姜定隻對她提出了一個請求——】
【要看好戲,總該付點門票的,反正她從簡靜寺中帶出來的錢财夠多,不如撥攏些錢财作為支援。】
【結果,就演變成了史書上的“妙音見大有可為,傾付家資”。】
支妙音先前還鎮定自若的表情,頓時就扭曲了。
等等,什麼叫做“傾付家資”?
她自認多年修身養性,又能在權勢漩渦中心謀算人心,已是萬事不驚,然而這接連幾個驚天消息發生在天幕中的她身上,好像有再好的養氣功夫都沒用。
若不是還想看看天命何方,她高低得把某位“故交”給舉報了。
隻能強行将注意力轉回了天幕之上。
【随後,姜定拜訪了一個人。】
【既要效仿黃巾,聚攏東南流民難民,總得需要一個本地的領頭人。這個人最好是本就懷有異心,還在當地有着極高的名望。】
【這個人選,其實我們在先前已經提到過了。】
【“三吳”一帶的天師道領袖,原本是錢塘杜子恭,但他死得要比司馬曜更早,這個時候,他的道統與名望都已經傳到了一個叫孫泰的人這裡。】
【更準确的說,孫泰其實并不屬于平民行列,叫“寒門”要更為合适得多。他的家族也是在永嘉南渡後,才從琅琊遷移到吳郡,但很可惜,傳到太元年間,隻剩下叔侄二人還有些名氣,這個名氣,還是拜師杜子恭得來的。直到杜子恭身死,孫泰才算真正迎來了轉機。】
【他繼承杜子恭道法,受人尊敬,不僅百姓會因為天師道信仰向他定期送來瓜果甘露,以及其他孝敬的禮物,黃門郎孔道、鄱陽太守桓放之等人也對他禮遇有加。】
“嘶——”
遠在吳郡錢塘道場中的孫泰頓時倒抽了一口冷氣,跳了起來。
他先前聽到那七個字的時候,還覺大為痛快,仿佛早年間被世家門閥之見打壓的郁氣,都已一掃而空。
但是這事若是攤在他的頭上,還是被天幕堂而皇之地宣告了出來,那就一點也不妙了!
他一邊讓人小心出門打探官府的行動,一邊又死死地盯着天幕。
不對勁,這很不對勁。
他與那什麼“姜定”一點私交都沒有,那人莫名其妙地找上門來,他憑什麼要聽對方的?
沒有道理!
想到這兒,孫泰又放緩了呼吸,心中暗忖,這或許隻是個失敗的嘗試而已。
可他又不免在想,倘若世道真如天幕所說,在司馬曜死後發生了這樣多的事情……
【這裡又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
【支妙音覺得,雖然吳會百姓遭遇種種壓迫,也有一個相對統一的信仰,可細看孫泰此人的行事作風,一看就不像是能夠被輕易驅使的,拜訪他有什麼用?】
【姜定卻告訴她,按照永安大帝給出的計劃,這一次拜訪本來就不是要讓孫泰臣服的,這也根本不可能做到。】
【要達成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讓孫泰知道,有這樣一個人來到了這裡,也有人看好他,能帶領天師道弟子做出一番大事。】
【若是按照結盟目的來看,姜定的這次拜訪無疑是失敗的。孫泰義正辭嚴地将人給攆了出去,絕口不提合作一事。】
【但隻從姜定提到的這點來看,這次拜訪又無疑是成功的。】
【這位從建康遠道而來的“書生”人是走了,卻留下了一句“若一意孤行必不長遠”的谶語,和一份隻勾勒了一半就已足夠誘人的藍圖,讓孫泰原本就并不安分的心躁動了起來。】
“叔叔,你——”孫泰的侄子孫恩瞪大了眼睛,匆匆離席而起。
“閉嘴!”孫泰一口喝止住了他,腳尖卻已對準了門外,仿佛再聽到一句對他不利的話,他便能即刻拔腿逃竄。
【不錯,孫泰拒絕了姜定的聯手建議,也不想聽一個晚輩的指揮。但這絕不意味着,他是晉朝的忠臣。】
【在世家門閥之下,寒門的處境也沒好到哪裡去,偏偏他還一邊遭受世俗的偏見,一邊又因為宗教的緣故被高高擡起。】
【如果将他形容成一架天平的話,他一定是最容易失衡的那一種。】
【姜定的到訪,是驚動天平的第一道推手。而第二道推手,就是在這個時候送來的建康軍情。】
【王恭氣勢洶洶地包圍建康,卻沒能成功誅滅司馬道子,而是隻看着王國寶人頭落地,就已引兵離去。明明兩方的兵力都不在少數,居然連打都沒有打上一下。】
【對于一部分被蒙在鼓裡的百姓來說,這是朝堂的重要人物進行了一番博弈,以盡可能和平的方式解決了沖突。】
【對于永安來說,是晉朝的世家早已爛到了根上。】
【那麼對于孫泰來說呢?】
【不誇張地說,孫泰樂瘋了!他覺得自己收到了一個很好的消息。】
【晉朝的兵力可能遠沒有他想的那麼強悍,連這種完全應該打起來的場合,都靠着彼此退讓來解決問題。他現在振臂一呼,起碼就能有數千信衆追随,為何不能一試?】
……
【于是,就在這一年四月,孫泰舉兵造反了。】
【他一邊說着“你這個書生不要上門搞事,妖言惑衆”,一邊就毫不猶豫地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