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把目光過分聚焦于高級俘虜的下三路,容易讓我們忽視戰争對百姓造成的苦難。
趙宋的皇室們尚能選擇北上随行人員,汴京的百姓們卻被命令束手任憑金兵搶掠。連退籍的官妓都被一個個抓出,走上了北上的長路。
up剛剛把網上傳播最多的下三路洗腦包破了,但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靖康恥隻是一場普通的亡國。
先帝叫門、新帝夜奔、忠良受戮、百姓被屠……人們被惡意的虛構占去注意力,并不代表“恥辱”是不存在的。
靖康恥依然是靖康恥。】
趙匡胤揉揉太陽穴,他黝黑的皮膚在日光下發光,室内所有東西一起白了起來。
“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萬國明。”
這是他寫太陽的詩句,也是他的渴望。
唐末五代世道黑暗,他追随太陽一樣英明的周世宗柴榮,要定鼎江山。
柴榮早逝後,他逐日而行,統一南方,遏止兵災,從此趙宋成了漢人頭上高懸的太陽。
而他的後人親手澆滅了日光。
“崽賣爺田不心疼!叫門、夜奔……對得起你們的臣子嗎?”
“笃笃笃——”
趙匡胤循聲看去,見到趙光義敲着自己的椅子。他這個文采出衆的弟弟青着嘴唇,面色發白:“大哥,叫門……是這種叫法嗎?”
趙普看一眼趙光義,轉頭道:“陛下,皇帝叫門還被當作恥辱,不會是汴京的城門被那什麼先帝親手打開了?”
【托網絡的福,明堡宗朱祁鎮的叫門事迹廣為人知。朱祁鎮本人也因此在多個網文裡被刀,榮獲特殊成就——與胡亥比肩。
所以說,宋徽宗趙佶果然是幸運兒啊!
現代言靖康必說黃謠的網絡傾向,居然讓他逃過了被嘲諷“叫門天子”的命運。
明明這兩個被俘皇帝都曾經趾高氣昂地要求一城守軍投降。】
嬴政眼皮一跳,朱元璋目瞪口呆。
胡亥是大秦的十八公子,嬴政還記得他出生時那玉雪可愛的樣子。照天幕所說,他這個孩子禍害了大秦,讓他要千年萬代傳承下去的大秦亡了國!
大秦的萬世永存他可能看不到,可這個傾注了一代代人心血的國家,怎麼能讓胡亥這麼糟蹋?
嬴政一陣暈眩,他趕緊扶住頭顱。日光變得迷離,無數黑點在他眼前晃動。
“令扶蘇好好鍛煉,修養身體。”
胡亥有機會登上皇位,必然是他的大兒子扶蘇壽數不永,死在了他前面。
半晌後,嬴政盯着面前沒批完的竹簡,怒火被時間消磨,讓他能夠盡可能平靜去看整件事。
“胡亥長大以後,還是随着衆公子學習。”
他不至于因為以後的事遷怒一個沒幾歲的孩子。
他給了孩子一個機會,要是再長歪,别怪他無情。
明朝,朱元璋回過味來,氣得眼歪鼻斜。
“朱祁鎮,咱的子孫後代,能當胡亥、當趙佶?”
風牽着朱元璋的發絲,于是他随風往前走幾步,迎着洞開的殿門。
“他媽生他的時候把人丢了,胎盤養大了是吧!”
朱标看着自己父親,也不覺得皇帝做這種事情丢人。他們家是泥腿子裡出來的,天命在身即可,也沒人能強求他們做什麼自己不想做的事。
隻是“祁”字輩……他家的輩分不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嗎?哪兒來的“祁”?
一旁的燕王朱棣沒有動作。他背了一遍自家孩子字輩,“高瞻祁見祐”。
難道是以後大哥絕嗣,自家小宗入大宗?
朱棣閉着眼睛想。
【根據跟從“北狩”的曹勳《進前十事劄子》,宋徽宗北上路過趙州城,為金人勸降守軍。守軍不作回應,箭如雨下。
河北的百姓忠誠于趙宋,堅守城池,不願投降。曹勳感動于他們的忠義,逃回南方後向趙構提議聯結河北諸州抗金。他還在宋朝崇文抑武的壓力下請求讓當地守軍世代鎮守,絲毫不怕他們産生割據的念頭。
河北百姓赤心為國,趙佶你又對他們做了什麼呢?叫門、讓投降,你忘了金兵是怎麼劫掠的汴京嗎?】
聽到叫門一詞被這樣翻譯,宋朝的文人們紛紛掩面。
他們講氣節,講風骨,是宋朝崇文政策下養出的一代士大夫。他們中有人清有人濁,有人坦蕩有人虛僞,但這個宋徽宗趙佶的行為,簡直就是在把大宋的臉面往地下踩!
皇室的老師不都是名臣嗎?一群身居高位的士大夫居然能教出這種不要臉的玩意?
沒人管這位還是他們未來的皇帝。
宋神宗趙顼一掌劈在龍椅上,疼的他想龇牙咧嘴。
奈何他面前是群臣,他是皇帝。
朝堂上王安石和司馬光正吵着要不要變法,二人雙雙被龍椅上巨響吸引過來,看見了趙顼漲紅的臉和通紅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