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先讨論一下皇子的教育,衆卿以為如何?”
皇子教育可能影響到未來皇帝對變法的态度。而趙顼此時提出此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皇室不要養出趙佶那種叫門的混蛋。
想想這厮大抵是他兒子或孫子,趙顼就覺得皇室教育問題真的迫在眉睫!
【哦對了,說到沒骨氣,我們順手cue一下趙構。
紹興五年以後,趙構多次拉着孝道當大旗,把自己對金人的投降行為說成一場“為了迎回雙親”的忍辱負重。他還說自己投降是為了和平,為了不讓百姓受戰火蹂躏。
我們來看看他的名言:
“今日梓宮、太後、淵聖皇帝皆未還,不和則無可還之理。”①
隻有求和才能把我親爹屍體、親媽和親哥要回來,所以我一定要求和!
“若使百姓免于兵革之苦,得安其生,朕亦何愛一己之屈!”②
為了和平,我必須做出犧牲!那就稱臣求和吧!
好的趙構,我們都知道你孝順又心系百姓了,那你告訴我們為什麼你要在合約裡把嶽飛等人打下來的洛陽、鄭州等地拱手送出呢?】
“金人不是答應将陝西大散關以南的地都還給大宋了嗎?”趙構明白于天幕的質問,卻仍然掙紮,“他将地還我,我把地給他,有什麼不妥?”
他在南邊好歹守住了大宋的土地。雖然沒能如漢光武帝劉秀般的再造大宋,但他護宋之功,怎麼也該被天幕誇上一兩句吧!
而且大宋隻有他一位直系皇子逃出,天命在身,不必多言。
孟太後依然卧在榻上,不發一言。
她眯着眼睛看太陽,也看天幕口中她當親生孩子照顧的趙構是如何的不堪。可當年趙構登基改元“建炎”,不就是沖着漢光武帝興複漢室的事迹去的嗎?
那時多好啊……他用漢光武帝為自己的登基造了天意,又用建炎連接起光武帝的年号建武;她則看着中興的志向在青年的眼中流轉,光輝在這一刻灑滿行宮。
那時候的趙構還不是現在這種在戰和之間反複搖擺,仿佛時刻要屈膝下跪的樣子。
自從與秦桧拜相,他就病了。主和派找到了他們的主心骨,誰來關心陝西那片被戰禍犁成的白地呢?
以河南易陝西,實際上是用将領已經收回的國土換馬上要被将領收回的國土。她能看清,便不信龍椅上那個聰明的皇帝不能看清。
他隻是不願醒罷了。
孟太後點了一根降真香,洗手禱祝。煙氣萦繞在室内,像盛夏的飛蟲。
【要說趙構最出名的特點,無疑是他南逃之迅速和對軍隊手段之酷烈。
四次南逃,先從南京到揚州,再從揚州到杭州。第三、四次逃遁海上,逼得金兵搜山檢海不見康王。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攜帶15車古董南下,怕自己在亂世中護不住它們,想要将自己的心血交給國家。
奈何李清照一路追趙構一路逃。現實不是什麼“她追、他逃,他插翅難飛”的小尬劇,李清照最終還是沒追上裝了飛毛腿的趙構。
等到安定下來,李清照手裡的古董大部分已經散失。這無疑是中國金石學的一場巨大損失。】
“哈哈哈千古第一才女!第一才女……我應得的。那你就是大宋第二才女怎麼樣?”
“老師,你醉了。”
清溪上一葉小舟,舟上兩粒人。風撥開茂盛的綠色,旋上師徒兩個的發絲。
李清照沒有找到考上進士的小神童林幼玉,卻在江南水鄉覓得一個同樣靈秀的女兒。女孩頭上有雙親的重壓,于是她多方勸說,上下打點,終于使女孩的雙親艱難地松了手。
現在她們朱家的親戚談起大才女李清照,估計還在誇着她出手闊綽性情豪爽呢!
桌上紙筆散亂,杯盤狼藉。朱淑真抓住一張要被風偷走的詩稿,上面混着老師頭上散落的白絲。
“老師,我知道你對北伐心有不甘。怒傷肝、喜傷心,你又這麼大年紀了……痛!”
“哈哈哈你還教訓起你老師了?這麼小個人去談大夫的理論,不擔心憂傷肺啊?”
李清照收回手,朱淑真捂着額頭上被老師彈過的地方,竟然還是個端莊的小人兒。
她晃晃杯中的白水,再共老師喝一盅。
“要說憂,老師才是那個要愁憂傷肺的吧?一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邊‘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朱淑真想想還是氣不過。
她好心勸老師,老師敲她頭幹嘛?
“朝去暮來即老,人生不飲何為……”
朱淑真扁扁嘴巴:“晏同叔的《清平樂·秋光向晚》。”
李清照不理她:“杜工部在詩裡寫戰亂,成了一代名家,我初讀他詩時竟不知這破爛運氣,竟然也到了我身上。”
“國家不幸,竟然讓詩壇幸上了。我看,以後人再學詩詞,要背的佳作有太多了!”
“我甯可一輩子隻是那個閨中李後主!寫寫太平詞句,好過衆生南渡流離!”
李清照不知,她眼前這個與她吵的有來有回的小女孩在天幕的世界裡揀幽栖為名,以《斷腸》作集,從心底嘔出“多謝月相憐,今朝不忍圓”這類血淚詩句。
家人威逼,夫妻不合,抑郁而死,詩作被付之一炬。
紹興十年的舴艋舟上,酷暑洗盡,風光太好,好到人忍不住發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