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時間過得很快,就在飯菜飄香,香氣飄到屋外頭的時候,宋月芝看見門外已經有人自發地排起了隊伍。
那都是輾轉來到平遙鎮的百姓。
“大家往前面走走,飯菜已經準備好了,大家吃完将碗筷放到旁邊的大桶就行。”
宋月芝走到外頭吆喝。
這個時代有油紙袋,但如果打包飯菜的話,大多都是自己從家中帶籃子和碗碟過去裝。
可現在這麼多人,用油紙袋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于是宋月芝想到了以前學校飯堂的碗筷回收,大家吃好了就将碗筷統一放到一個地方,再去清洗。
大家聽到宋月芝的話,也都從有些距離的位置走到店鋪面前,宋月芝給大家依次遞過一碗上頭蓋了肉的青菜的米飯還有一個包子,每個人接過,都感激涕零地朝宋月芝和裡頭的人不斷地說着謝謝。
拿到吃食的人都站在一旁狼吞虎咽着,多少天沒有這樣正經吃過一頓飯了,他們帶着家人孩子來到這個鎮子,雖然大家對他們都很好,可他們也不好意思對百姓們白吃白喝。
好在縣令方才告訴他們,這處是朝廷安排的,縣主也出了主意,大家都可以到這裡吃上東西。
吃好之後,大家也有有條不紊地将碗筷放到了那個大木桶裡,更有幾人,當即跪下在地,朝宋月芝磕頭,一個兩個,然後就是大家都跪了下去。
“多謝縣主,多謝平遙鎮的大家。”
宋月芝連忙上去想要給他們扶起來,可他們非在地上磕了一個實實在在的頭才起身。
等人都吃的差不多了,趙大娘和趙星兒準備去外頭将那木桶收回來清洗,就看見幾個婦人等在旁邊,她們上前詢問。
“你們可是還想吃點别的?”
“不是的不是的,我們......”
“我們是想幫着洗些碗筷。”
那幾名婦人連連搖頭,她們跟着丈夫帶着孩子來到此處,本以為會過上颠沛流離的生活,可是不僅能吃飽飯,聽說晚上也有地方住了。
她們心裡除了感激還是感激。
隻想着,如果自己也能幫上什麼忙就好了。
于是她們看到那堆滿的用過的碗筷的桶,便在這等大家都吃完了,想拿去洗。
“嗨呀,就這事兒。”
趙大娘說着,還以為是什麼呢,她還以為這幾個是沒吃飽不夠分,還想着明日是不是還得再做多些吃的呢。
看着對方眼裡的拘謹,趙大娘又接着說,
“正好呢,我們還缺些人手,你們來幫我們做些收尾的事情吧。”
幾人聽到趙大娘這樣一說,頓時松了口氣,揚起輕松地笑容,幾人一起擡起那個木桶就往裡頭走。
趙星兒先進了屋子裡,跟大家說了這事兒。
宋月芝看到後面跟進來的幾名婦人,她們在看見自己的時候,臉上是又感恩又小心翼翼的。
“你們願意幫忙可太好啦,我們還在愁這麼多碗,要是洗到明天可就糟糕了。”
宋月芝揚起笑臉走到其中一人的身邊去。
她們看見縣主是這樣的平易近人頓時松了口氣,更是想着要多為縣主做些事情。
一天又一天過去,但湧入平遙鎮的人是越來越多。
但平遙鎮的居民們也都樂意接納和幫助他們。
來到平遙鎮的男子若是力氣大些,身體狀些,會被徐謹言和方縣令喊去幫忙搭建營帳和屋子,人越來越多,營帳也隻能解一時之需,還是得把房子搭建起來先。
而天氣也漸漸轉冷,大家蓋得棉被,穿的衣物也需要添置,女子們就去幫忙織布做衣服。
而平遙鎮的學堂,也重新開了起來,說是學堂,不若說是如今的托兒所更恰當一些。
因着男子出去幫工,女子也去做些縫補的工作,孩子就沒人帶,是以學堂的夫子們想着把學堂重新開起來,也不為了能教孩子們多少東西,至少能讓孩子們安全待在一個地方。
可來平遙鎮的人不少,孩子也不少,年齡也都是大的大,小的小,夫子人數并不多,也是忙的他們焦頭爛額。
而這一日,一位舊識來到了平遙鎮。
“付公子?”
宋月芝看着從馬車上下來的付思衡,有些驚訝。
“見過宋姑娘——”
付思衡朝宋月芝作揖,他借了宋月芝的恩情遇到了彭向明,随彭向明進京,彭向明同先帝禀明了情況,先帝隻随意說着讓他等下一次的考試,是以他就那樣在彭府住了下去。
付思衡備考的同時,也在彭府做着彭瑤姝的夫子,對外,彭向明說這是自己府上的幕僚。
彭向明也沒有白讓付思衡教自己的閨女,每月也會給他發月錢,雖然付思衡百般推辭,彭大人願意幫自己讨回公道,還讓自己在這京城有吃有住,已經很讓他感恩戴德了,哪裡還能要他的銀兩。
但架不住彭向明闆着個臉硬塞,是以他也收下了。
而這次,因着動蕩,他問彭向明是否有需要自己的地方時,彭向明想讓他回來平遙鎮看一下,畢竟這是彭夫人的家鄉。
所以他回到了平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