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着意過今春 > 第5章 念動

第5章 念動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她仰首望着皇帝,眼角眉梢滿是期盼,“爹爹,你給我換一位老師好不好。”

“張學士不好嗎?他若是以後還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你直接當面糾正他便是。”

“不好!我想要首輔當我的老師。”

“為什麼你想首輔當你的老師?”皇帝橫生好奇。

黎昭文不假思索道:“因為他很厲害呀,他十九歲就考中狀元,學識自然比張學士厲害,肯定不會像張學士這樣每日隻會讓我抄詩文。”楊宗道眉目清和,品行端方,頗得宮人稱贊,黎昭文雖不曾與他多有交往,卻是早已對他頗具好感。

皇帝失笑道:“你這番話要是讓張學士聽見,恐怕他要顔面大損。”

張學士的學識實際不亞于楊宗道,隻是他已年近六旬,黎昭文每每想與他閑談時,這位老先生隻會自顧自地朗讀書文佯裝不聞,原因無他——張學士不想和她讨論朝政事宜,愛滔滔不絕的黎昭文每次隻能自讨無趣。

出于私心,她沒有将這些狀況實言相告皇帝。

黎昭文四顧左右無人,悄聲道:“隻要爹爹你不說,他就不會知道。”

“爹爹,你就讓首輔當我的老師吧。”她繼續投去懇求目光。

皇帝正色道:“你能不能保證認真聽首輔講學?否則我可不會就這麼輕易答應你。”

黎昭文知道此事有望,瞬間展顔笑道:“我何時騙過爹爹。隻要你給我換老師,我保證日日像哥哥一樣勤奮讀書!”

國朝未出現過首輔為公主之師的先例,得知消息的朝臣皆是出言反對。

皇帝疼愛公主是人盡皆知的事實,雖然數本抗議奏疏遞呈至皇帝處,各人都知曉國朝政務決策權終是掌握在皇帝之手,他們以禮節以朝綱為由上奏反對,是盡為人臣子的本分,最終結果如何,他們都心知肚明,再者說來,首輔楊宗道對此并無異議,大家自然不會拂長官的臉面。

反對風波持續不過三日,此事便順利敲定了。

黎昭文得償所願,每日參加講學自是比以往更加認真努力,有時甚至鑽研讀書至廢寝忘食的地步。帝後對此大感詫異,問及她其中緣由時,她隻轉笑避開話題。

她的舉動出人意表,但大家念及她年紀尚小,權當她的刻苦是一時興到之舉,是故過後便不再探問。

假使有人細探這個疑團,其實不難發現公主的真正意圖。她深居禁中,單純靠遊園玩鬧無法打發閑散無聊的日子,楊宗道願意告訴她在宮外的見聞,願意與她讨論後宮不能觸碰的朝政,講習亦不會像張學士一般枯燥;這位溫和可親的首輔,于她而言算是亦師亦友的存在。

彼時正值皇帝登極後首次殿試舉行,她得以聽聞許多科舉的相關情事,也便是在那時,她第一次深入了解科舉。

後來她時常暢想自己若能參加科舉會得到怎樣的成績,有一次還在皇帝面前坦言道:“如果我是男子,我也想參加科考,我要寫厲害的文章,成為狀元!”

她的聲音甚是稚氣,以緻這句豪言更像是玩笑話,皇帝聞言朗然一笑,道:“誰說狀元就必須是男子,父皇也可以讓南枝當我朝第一位入仕的女官啊。”

往昔的一句戲言,能否在今生實現?黎如松所言不錯,皇帝确是寬厚仁慈,那麼他的這份仁慈之心會原諒她所犯的欺君之罪嗎?她不禁推想皇帝得知真相時會作何反應。這個念頭倏地萌生,瞬時化作滾滾思潮在腦海翻湧,她的心亦随之一動。她與皇帝是相知相處數載的親人,深知他的性情,将來入京或能借此際遇得到皇帝信任重用,她心想。

炭火熾熱,室内萦繞混沌氣息,黎如松将窗格支起,一陣清冽寒風拂過黎昭文的臉龐,她的波濤思緒由此停滞,回過神來,不動聲色道:“爹爹,我想提前入京準備會試,最好三日後便走。”

家中事素來由謝婳做主,黎如松不敢自作主張,為了女兒能順利入京,他當即去尋謝婳商議。

“文兒打算三日後啟程入京。”

“你答應她了?!”謝婳心下一凜。

黎如松搖首道:“你不同意,我可不敢瞞着你答應。”

謝婳“哼”了一聲,道:“你知道便好。文兒她年紀小,尚且不知道考量,難道你也要跟着她一起胡鬧嗎?”

黎如松自認理虧,輕攬她肩膀,柔聲勸道:“科舉乃是一國大事,哪裡算是胡鬧。你與我說說,如果文兒不入京,别人要是問起緣由,你該怎麼說? ”

謝婳思索片刻,道:“就說她體内餘毒未請,易生重病,不宜遠行。”

“之後呢?你打算讓文兒裝病到何時。”

謝婳睨了他一眼,道:“當然是等會試結束。”

黎如松繼續問道:“等三年後會試再舉,你也要用這個借口?”

他這是有意尋她錯處,謝婳柳眉倒豎,頓有愠色,掙脫他的溫厚手掌,怒道:“我不說了。你是知府大人,思慮比我周全,我說再多都不過是白費口舌。”

她說話陰陽怪氣,黎如松置若罔聞,不與她辯駁:“往年參加科考的士子年歲不同,閱曆不一,但能摘得榜首者多半皆是已過弱冠之年的青年,文兒十六歲就考中解元,屬為罕見。現在人人稱道她文采出衆,好奇她将來的會試成績,我們此時宣稱她病弱不宜入京尚且合情合理,可往後呢?繼續用這個理由能是長久之計嗎?”

說着歎了口氣,“以文兒的性格,你覺得她會願意整日閉門不出?”

謝婳見他神色黯然,登時怒氣消減,反握他的手,規勸道:“文兒中毒時,你便又急又哭,将來她在京中日日要與那群權臣相處,你難道就不憂心?你隻顧着眼下文兒的感受,卻不想她以後的處境,唉……到底還是沒我想的周全。”

黎如松聞言,頗覺有理,轉念一想:“以文兒的學識,考中進士不難,到時候真要留在京師,豈不是要在天子身邊任職?文兒涉世未深,也不知能不能應付那些繁雜人心。”

附和道:“池州與京師相距千裡,文兒在那的事情,我們未必能第一時間知道。”

“現在知道了其中利害,你待如何?”謝婳道。

黎如松道:“設法讓文兒放棄入京念頭。”

夫妻二人就此有了對策,實則卻多了一重心事。

他們萬般疼愛黎昭文,是出于父母的本心,亦是緣于初時那個錯誤的決定。如是感情,是始作俑者不願宣之于口的悔意和愧疚。

他們的立場、态度、處境,注定了那個編織已久的謊言需要延續,與此同時,他們隻能選擇無視女兒多年的堅持與理想。

在這微妙時刻,兩人皆是沉吟不語,思考着該怎樣與女兒商量此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