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壓榨過頭,蒙恬他們雖然很想直接壓着相裡殷去墨坊看新刀具,但在李世民的勸說下還是先吃了飯才過去墨坊。
吃完飯,蒙恬他們終于忍不下去,再次把相裡殷擡着跑到墨坊,享受飛一般的待遇。
激動沖刺的速度可比李世民快多了,等李世民到的時候就發現他們已經說上了。
“……商代的青銅冶鑄技術就不多闡述。”
“春秋戰國和我們大秦的冶鐵是這樣子的。”
相裡殷拿起一塊紅褐色的鐵礦石,把它和木炭一層一層地夾在一起,道:“此為塊煉鐵,它……”
專業術語晦澀難懂,蒙恬他們聽得似懂非懂。
李世民卻聽得熱血沸騰,因為這些話真的很熟悉!熟悉到他深刻知道曾經聽過。
當年颉利可汗趁他初初登基,入侵泾州,而他苦于國内虛空,不能一舉殺到突厥腹地時,他的臣子們就曾說過這些話。
玄齡和如晦陪着憋屈的他,勸慰道:
“春秋戰國及秦,匈奴鐵器發展落後,所以趙國李牧能大破匈奴十萬騎,秦朝蒙恬能卻匈奴七百餘裡。”
“但在秦末戰亂時,匈奴偷學了中原的冶鐵技術,騎術本就強大的他們配備馬铠,鐵制武器,把自己裝備成重裝備的騎兵,壓制漢朝五十多年。”
“一胡敵三漢,生長在馬背上的草原遊牧民族在騎術上天然就比我們有優勢。”
“但隻要我們休養生息,強勁軍備。突厥軍備原地踏步,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一漢敵五胡,屢戰屢勝不在話下。”
“商的青銅冶鑄技術…… ”
“春秋戰國的塊煉鐵技術……”
“我們大唐的冶鐵技術…… ”
這些話對當時憋屈的李世民就是一香噴噴的大餅,和相裡殷現在所講合并在,把記憶中的李世民和現在的李世民一起釣成翹嘴。
不是畫空餅,而是他李世民的臣子,都貼心!
“木炭夾着鐵礦放進高爐點火焙燒,使鐵礦成鐵。”
相裡殷現在給蒙恬、長公子他們這些門外漢介紹冶鐵方法也不奢望他們懂。
純粹是依貓畫虎,把當時先生們的話轉述一遍罷了。
“弄好的塊煉鐵放在熾熱的木炭中反複加熱和鍛打,最終成刀劍形狀。”相裡殷拿起身邊的一把斷刀,向李世民等人展示。
刀被雖厚但對人眼來說還是薄的,得靠近看才看得清的疊打了幾層。
“要疊…… ”
“七至九層。”
突然冒出來的聲音讓衆人循聲看去,然後就看到長公子微微發紅的眼眶。
相裡殷沒轉頭,聽到聲音隻點頭道:“對,長公子說得對,确實是七至九層。”
本以為長公子是瞎蒙的其他人:“??”
看到衆人眼中的驚奇,李世民就知道自己情緒又外顯了。
但情緒這種東西委實難以掩飾,一想到有一個他的臣子就在大秦的某一個角落,李世民眼眶裡再次泛起些許晶瑩。
他頭微仰,聲音稍顯嘶啞道:“一想到大秦的将士在與敵人對戰時能夠用上更鋒利的刀具,保護大秦疆域與自身安危,孤心中就為他們開心。情緒外顯,還望諸位見諒。 ”
蒙恬感動,其他五位将軍自愧不如。
秦小政側目,秦小政自愧不如。
相離殷看向李世民的眼神更愛了,長公子一心為國為民的樣子,真像先生說的主上。
心中感歎,相裡殷還是繼續介紹道:
“秦冶鐵法處理出來的鐵為白口,質地又脆又硬,而且産量低,還常需要毀爐取鐵,損耗巨大。”
蒙恬眼神蹭亮,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确實是這種感覺:“對對對!”
他們恨不得把頭點斷。
李世民更是把斷劍放在中間,用行動表達自己對這句話的肯定:“确實質地較差,容易崩裂。”
至于産量低和毀爐取鐵他就不太了解,不過李世民用眼神對相裡殷表達信任。
其他将軍有樣學樣,紛紛用眼神和語言對相裡殷方才的說辭投以肯定态度。
被鼓勵到的相裡殷:“=v=”
他按住嘴角上揚的弧度,矜持道:“接下去就是我同你們說的重點了。”
重點來了,衆人這下子連呼吸都放輕了,就怕聽不清相裡殷的話。
相裡殷帶着他們這一行人往裡走,邊走邊介紹道:“把生鐵加熱到熔化,去炒煉成鋼或熟鐵。”
“我們叫做炒鋼或者炒鐵技術。”
王離茫然道:“這鐵還能炒?”
其他副将更是有種認知被掀翻的感覺:“這鐵還能真融化?”
蒙恬比他們懂一點點,但這更讓他知道相裡殷所說的融化鐵有多難做到,他驚恐:“這得多猛烈的火才能讓鐵融化啊!”
秦小政倒是冷靜,但從他攥緊李世民手的動作就知道,這冷靜是假的。
在場也隻有李世民是不迷茫,并且還更加興奮
是的是的,當初他的親親臣子就是這麼介紹的,雖然他隻知道皮毛,但是他知道能融化鐵的原理!
李世民像是學子在驗證試卷答案般問道:“火力不足,一是因燒火的爐子問題;二是因風力設備?”
蒙恬他們聽得眼珠都要掉出來了。
第一次回答可以說是瞎貓碰見死耗子,但這一次可不一樣了,在他們的眼中,此刻的李世民仿佛閃耀着智者的光芒。
蒙恬驚呼:“公子,你這個也知道???”
相裡殷說出冶鐵知識蒙恬他們還能理解,畢竟他是墨者,但長公子能一點就通他們就不能理解了。
相裡殷也驚訝:“長公子好悟性。”
他看着李世民的眼神驚疑不定,這人,這人,這人難道就是天生的墨者聖體??要不然怎麼能夠這麼快就領悟他好不容易才領悟的東西?
李世民微笑,其實他也不是那麼想懂,可無奈他有一群厲害的臣子,還有一個記性不錯的腦子。
他像是卷子被先生們齊齊誇贊完美的學子,矜持:“相裡先生說得仔細,孤根據您說的推敲罷了。”
蒙恬他們:“那更厲害了長公子,我們就沒聽懂,您竟能舉一反三!”
李世民眼底明亮,宛若有光,這是看到線索的光,這是看到希望的光。但在相裡殷看來,這就是長公子求知的光。
相裡殷心懷欣慰,覺得自己把冶鐵技術的發展告知長公子可能确實是一件正确的選擇。
帶着李世民等人走到了一處緊鎖的大門面前,相裡殷停下腳步,其他人自然不敢随意亂動。
相裡殷這宛若呼吸都放輕的樣子讓衆人更加謹慎。
相裡殷沉聲道:“長公子猜測得對,若想炒鐵,隻能換爐子和加大火力。”
一邊說,相裡殷一邊推開厚重的大門。
一個巨大的橢圓形爐子出現在他們面前。
這個冶鐵爐和他們以往所見到都不一樣。
他們:“哇!”
相裡殷臉上是根本控制不住的驕傲笑容:“這就是我們新做出來的炒鐵爐!”
相裡殷帶着李世民等人走上前,蒙恬他們感歎:“這确實和原先看過的高爐不一樣。”
“是的。”相裡殷肯定他們的說法,“此高爐的一大重要改造就是爐的形狀。”
蒙恬疑惑:“如此改動和不一樣嗎?”
相裡殷笑:“影響自然大。”
他向衆人介紹眼睛看不到的部分:“從地面向下挖成缶底狀的坑,内邊塗一層耐火泥作為爐膛。”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圓形高爐的中心位置出來的鐵質量總是最差的,後面才發現是因為風力很難到達高度過三米的高爐中心。”
蒙恬他們好像有點懂了。
秦小政也聽懂了,他道:“将圓形變為橢圓形就可以在扁的兩側鼓風,使得風力可以達到高爐中心?”「1」
相裡殷向小家夥投來贊賞的目光,贊同道:“是,橢圓形有助于風力傳輸,因此,我們能冶煉更多的鐵,質量更好的鐵。”
此話一出,蒙恬他們好像看到了美好的,在高質量刀劍海洋中暢遊的未來。
李世民心更是顫動,因為這些更是熟悉得可怕。
他輕聲道:“那鼓風技術不知如何精進?”
相裡殷樂意解答,道:“墨者們會用到牛皮制成橐鼓風從上方鼓風。”
相裡殷說着拿起一個皮橐,這東西兩端細、中間鼓起,皮囊上還有一個拉杆。
李世民做恍然大悟狀,但實際上他發現這鼓風道具與他在工部看到的圖紙一模一樣。
發明任何東西都很玄妙,别看他懂得這種理論知識,但是放在實踐中确得經過好幾年的建造試用,最終才能作出合适的冶鐵爐。
而現在,這些他本以為至少需要至少兩年來實驗的東西就擺在眼前。
他的臣子,即使并不在他身邊,也能解他的燃眉之急。
相裡殷道:“火候和鐵融化後的攪拌時間次數難以掌控,容易出現炒練過火的現象。如此,就得加入一些生鐵來補救,我們将之稱為灌鋼法。”「1」
“此法我們鑽研了一年有餘,最近才發現點苗頭,雖然是苗頭,但也能批量生産出質量更好的鐵了!”
相裡殷繞過李世民他們,走到爐子後面拉開一個簾子,露出裡面無數個箱子裡,打開一個箱子,裡面是滿滿的刀具
比李世民在這個秦朝見到的一切刀劍看起來質感都更好!
相裡殷把長刀抛給李世民。
長刀飛來,李世民第一時間就察覺到這刀上熟悉的感覺,這是唐刀的質感。
蒙恬他們蠢蠢欲動,急聲呼喊:“長公子,快點試試看這刀怎麼樣!”
李世民正有此意,他把一直别在腰間的斷劍扔向半空。
甩起長刀
“吭呲!”
在衆人的驚呼聲中,長刀毫不費力的就把斷劍攔腰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