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杜若收到了亓宣的回信。
她取出信紙,匆匆看了一遍,不信邪,又仔細看了一遍,終于确定,亓宣這個笨蛋,又在王顧左右而言他了。
她和亓宣說,亓仲揚這人不簡單。
結果,亓宣這個笨蛋,洋洋灑灑,倚馬萬言,好一通講古,恨不得把亓家的族譜給她介紹一遍。
杜若随手抓起書案上的鎮紙,揉啊揉,揉啊揉,使勁揉搓,仿佛手中的鎮紙就是某個不在跟前的大笨蛋似的。
等等……族譜?
她心念一動,不知道想到了哪裡,突然把鎮紙扔回案上,坐直身體,又把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亓宣說,河州亓氏,如今主事者乃兄弟三人,長兄伯益、次兄仲揚、幼弟叔敬,三人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自幼親厚,感情甚笃,諸事皆共進退。
兄弟三人?
杜若記得,錦玉閣的東主,就是亓仲揚。
亓宣這是在暗示什麼嗎?
杜若單手撐着下巴,目光落在這三個名字上,沉思起來,不過她思緒亂飛,想了半晌,卻無半點頭緒。
她和亓宣認識數月,亓宣從未談及他的家世,她隻知道他是太子伴讀,以及他家住道政坊,其他的,一無所知。
本來,她與小夥伴相交,隻看性情是否相投,從來不會考慮對方家世,畢竟,在弓月城,沒人的門第比定遠侯府更高。但是現在,她卻想到這個問題了。
亓宣這個笨蛋,他有考慮過這事嗎?
亓宣說他知道了,他真的知道了嗎?
哼,他這個大笨蛋,恐怕什麼都不知道!
有些事,不去想還好,一旦想多了,俱是煩惱。
杜若盯着信紙看了半晌,又把信紙裝回去,放進了匣子裡,眼不見為淨。
“若娘子,門房送進來一份帖子。”正在這時候,小侍女青葉,拿着一份帖子進來了。
“誰送來的?”杜若問她。
“汝南伯府。”青葉答道。
杜若大略知道是誰發的帖子了。
她接過帖子,信手翻開,隻見灑金箋上,落款果然是顧芊芊。
顧芊芊是汝南伯府的小娘子,下帖邀請她明日去城外别院玩。
杜若來到長安之後,認識了不少小娘子,有些相處得比較投緣,有些則關系平平。顧芊芊是小娘子之中和她關系比較好的一位,今日她下帖相邀,杜若就算再忙,也得抽出空來應她的約,更何況杜若就是在瞎忙,實際上沒什麼事非她不可。
當下,杜若拿着帖子,去了正院,和周氏說這事。
“汝南伯府的别院,是在樊川吧?”周氏問宋嬷嬷。
“對,就在朱坡附近。”宋嬷嬷回道。
“明日你打算騎馬去,還是坐船去?”周氏又問杜若。
樊川地處神禾原與少陵原之間,潏水從中流淌而過,是漢時樊哙的食邑封地,故得名。自漢時起,長安城的貴胄,就喜歡在樊川營建别院,大燕的貴胄亦如是。
這些别院倚原面水,風光秀麗,景色撩人,又兼此地古刹雲集,名園荟萃,是不可多得的尋幽探勝好去處。
妙香給杜若的遊玩建議中,有不少地方位于樊川。
前一段時日,杜若忙着小莊子的事,還沒來得及好好玩耍,如今得了空,倒是可以去看看。
“騎馬去吧。”杜若不耐煩坐船,選擇了騎馬。
“我們家的别院,離汝南伯府的别院不遠,我打算去收拾一下,要不你和我一起坐船去吧。”周氏沉吟片刻,對她說道。
本來,周氏隻打算在長安短住,城外的别院,她就讓孫管事去看了下,有無破損漏水,沒打算特地去收拾,如今形勢有了變化,有些事,應對自然不同。
春日過去了,但是夏日避暑,秋日登高,冬日溫湯,這些都是長安貴胄避不開的交際應酬,現在不作準備,到時候恐怕會手忙腳亂。
城裡的府邸,城外的别院,骊山那邊的山莊,該修葺的修葺,該收拾的也要收拾。
周氏心裡迅速盤算了一下,哪些事迫在眉睫,現在就要定下來,另外一些事,還須到了地頭,看過以後,才好做決定。
“好吧,我和阿娘一起去。”杜若沒有反對。
“行,阿娘這邊事情多,有得忙了,你也搭把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