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說一大通,婆婆也沒再說什麼。
“大牛啊,你是不是惹翠翠生氣了?她怎麼這麼大火呀?”
“不知道呀,我也不知道呀。”李大牛隻能說不知道,他不知道張翠翠為什麼這麼發火,說的這麼多。
“娘啊,現在村裡邊還是三哥當婦女主任嗎?不知道現在這二胎罰多少錢呀?”
雖然說周圍沒有人,李老娘還是壓低聲音,“不知道,西邊老楊家老二也領着媳婦出去蹲生去了。還有那老韓家,弟兄兩個也都跑東北去了,肯定是不生一個男孩不回來。”
這時候的路還沒鋪石子路,走起來咯咯哒哒的。
二小子腦袋轉來轉去,這片荒涼的景色對他倒是挺有吸引力。
瑛子走的穩,對剛出現的奶奶很好奇。
“娘,那老韓家就個老太太在家看家?”
上輩子,張翠翠和韓老大媳婦感情挺好,原來他們早就也上東北去了。
“哪啊,韓老大家擱家裡一個二丫頭,五歲了,正好比咱家瑛子大兩歲,和她奶奶作伴。韓老三,剛生了個丫頭就跟着他大哥一塊上東北去了,肯定也是不生男孩不回來。”
張翠翠聽婆婆這麼說,就知道婆婆的意思是他們還得去東北,省力又省心。
可不是嘛,生瑛子的時候,直接就是接生員在家裡接生的,也沒花多少錢。
就因為瑛瑛是個丫頭,婆婆那時候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
就因為是個丫頭片子,婆婆的臉直接呱嗒就落了下來。
月子裡,張翠翠連雞蛋都沒吃夠。
十幾年後,張翠翠和鄰居打賭,說能吃上一把十個雞蛋,鄰居都不肯和她賭。
雞蛋都沒吃夠,月子過的能好嗎?
真是應了瑛子長大後說的話,“月子仇,幾十年。”想到這裡,張翠翠慶幸上輩子女兒的婆家不錯,親家母伺候月子伺候的很好。
李大牛也沒辦法,十三歲沒了爹,二十八歲娶媳婦,十幾年都是李老娘自己當家。就算娶了新媳婦,當家的權利也沒移交。
更别說,張翠翠出嫁的時候,沒有什麼嫁妝。
這話說來就長了,在和李大牛定親前,張翠翠被退過婚。
唉,那是張翠翠不想回憶的經曆。也可能是持續幾十年的淡忘,現在,張翠翠也想不起那個人是誰了。在娘家為閨女的時候,張翠翠帶大了大姐家四個孩子,大哥家三個孩子,大哥就能狠心不出一點嫁妝。
還是大姐補貼了東西,這才沒光着身子到婆家。
就算沒有嫁妝,張翠翠活了一輩子也明白了。女人的嫁妝是底氣,那也不是全部。明明這樁婚事是李大牛二叔二姑親自去說的媒,大哥不出嫁妝,二叔二姑也是同意的。既然同意,又是親戚做親,張翠翠完全沒必要覺得自己低人一頭。
她嫁到李家,是清清白白過來的。給舅家做媳婦,更不需要低頭。怎麼幾十年,都得看婆婆臉色?就因為李家好臉面?也就是這幾年,過上十幾二十年,知道李家村出的那些故事,看看李家人做的事兒,張翠翠對現在婆婆看重的臉面完全不在意。
想明白,張翠翠就說了,“那,娘,你的意思是我們再去東北,兩個孩子你都不用帶?下半年二弟就上班了,你也有錢花,那生育罰款就能省下不用交了?那是國家政策!”
想到這裡,張翠翠對李家莊更是看不上。
就一百多戶的小村子,計劃生育搞的再怎麼好還能怎麼樣?國家給獎勵也不是全村每個人都有。
就這個李三木,退伍軍人,回來找了個高中生媳婦,在村裡當婦女主任幾十年,六十多歲的時候偷東西進了派出所,這能是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