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娘為什麼說,那便不得不提及趙家新進門的兒媳。
前面已經說了,趙家在這李家村中乃是幾戶獨門獨姓的存在,幾戶鄰居與他們并無關聯不說,即便有幾家同姓人家,也與趙大娘家的關系頗為緊張。
那些人平日裡沒少仗勢欺人,對趙家孤兒寡母百般刁難,搶奪土地之類的行徑更是家常便飯。
在這般情況下,待到水庫修建,趙家舉家搬遷至新的村落之後,家中所擁有的土地比以前愈發稀少。
而當趙大娘兒子到了談婚論嫁之時,面對家裡各種不好的條件,趙大娘實在别無他法,最終隻得給自己的兒子,挑選了一個身強體健之人作為媳婦。
畢竟,在當時那種艱難處境之中,身體健康或許便是能挑選的唯一一個條件了,這還是媒人看着趙家兒子人才還行的份上。
“老嫂子,你家這兒子人才是好,可家裡窮啊,咱就擺明了條件,找個好生養的姑娘,多生幾個,也就行了。别的,咱家就沒必要挑揀了。”
這些話啊,可都是那李老娘曾經跟張翠翠念叨過的呢!
就在今天,當張翠翠聽到趙大娘這般說起時,那些記憶便如潮水般迅速湧上心頭,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之中。
要說這身體好,那可是好生養的主要原因。
媒人也直接說,“身體好,生個大胖小子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兒?而且這孩子将來長大了,說不定還真就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呢!”
媒人說對了一半,這趙家娶回來的兒媳婦雖說身子骨硬朗,在生産隊幹活的時候頂個男人用,但腦子卻不太靈光,換句話說,就是腦筋有點轉不過彎兒來。
“缺心眼兒,老趙家媳婦有點缺。”
這樣的話,村裡街頭巷尾的,也不是沒有人說。
趙大娘還真羨慕李老娘有翠翠這樣的兒媳婦,翠翠是李老娘大姑姐家的女兒,這樣的兒媳婦還能對李家不好,該幹什麼事你就幹什麼事,什麼事都告訴兒媳,說不定兒媳婦還能管得好呢。
張翠翠一邊聽着兩個老姐妹在那拉呱,心裡卻翻湧着複雜的情緒。
她想起了上輩子的種種經曆,那些記憶仿佛就在昨天,卻又像是隔了一輩子那麼遠。
上輩子,她和丈夫大牛帶着兩個孩子回娘家時,娘家大哥聽說要交罰款,吓得臉色都變了。那時候,據說罰款的數額高達2000塊,對于他們這樣的普通農村家庭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雖然娘和大姐對她态度很好,但大哥的反應卻讓她心涼了半截。最終,一家人無奈之下,隻好再次離開家鄉,去了東北謀生。
把瑛子扔在了老家和李老娘作伴。
而這輩子,情況卻完全不同。
昨天回來時,她已經大概知道了罰款的數額,雖然也不少,但比起上輩子的2000塊,已經算是能承受的範圍了。
今天一大早,大牛就去二舅家借了500塊,加上家裡的一些積蓄,再多借幾家,就能湊夠罰款的錢。
張翠翠心裡終于松了一口氣,至少這輩子不用再背井離鄉了。
她看着趙大娘和李老娘還在那兒絮絮叨叨地說着,趙大娘家的兒媳婦雖然身體好,能幹重活,但腦子不太靈光,村裡人都說她“缺心眼兒”。
趙大娘年紀大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心裡總是擔心自己哪天撐不住了,家裡的事情沒人打理,兒子一個人扛不住。
趙翠翠聽着,心裡也有些感慨。她知道趙大娘是個要強的人,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親自操持,可畢竟歲月不饒人,再要強的人也抵不過時間的摧殘。
趙大娘歎了口氣,對李老娘說道:“老姐姐,你說我這身子骨還能撐幾年?家裡的事兒要是沒人管,那可怎麼辦啊?兒媳婦雖然能幹,可腦子不靈光,人情往來、鄰裡瑣事都得我親自出面。我這心裡啊,真是愁得慌。”
李老娘拍了拍趙大娘的手,安慰道:“老嫂子,你也别太操心了。兒媳婦雖然腦筋轉得慢點,但人老實,幹活也勤快。你慢慢教她,日子長了,她也能學會的。再說了,你家大孫女不是挺懂事的嗎?過幾年她長大了,也能幫你分擔些。”
趙大娘搖了搖頭,苦笑道:“大孫女是懂事,可再過幾年她也要嫁人了。到時候家裡就剩四個男的,一個糊塗娘們,這日子可怎麼過啊?”
張翠翠聽到這裡,心裡也有些不是滋味。
她知道趙大娘家的難處,可自己家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雖然這輩子不用再去東北了,但家裡的經濟壓力依然不小。
罰款雖然湊夠了,可接下來的日子還得精打細算地過。她看了看趙大娘,心裡想着,或許自己也能幫上點忙。
她走上前,輕聲對趙大娘說道:“大娘,您也别太擔心了。家裡的事兒,您慢慢教兒媳婦,她雖然腦筋慢點,但人老實,肯學。再說了,咱們村裡的人也都知道您家的難處,鄰裡之間互相幫襯着,日子總能過下去的。”
趙大娘聽了張翠翠的話,眼裡閃過一絲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