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市裡,李大牛一路打聽,終于找到了物資局。
物資局的門臉不大,門口挂着“和照市物資供應站”的牌子。李大牛走進去,看到一個中年男人坐在櫃台後面,正在整理賬本。
李大牛走上前,客氣地問,“同志,請問您這兒有石棉繩嗎?我們村建省柴竈需要用。”
中年男人擡起頭,打量了一下李大牛,問,“石棉繩?這東西可不常見啊。你是哪個村的?”
李大牛趕緊回答,“我是李家村的。我們村正在推廣省柴竈,石棉繩是必不可少的材料。您這兒要是有,能不能賣給我一些?”
中年男人想了想,說,“石棉繩是緊俏物資,得憑計劃指标購買。你們村有介紹信嗎?”
李大牛一聽,心裡一沉又是一輕,他知道,介紹信是當時購買緊俏物資的必備手續,自己還好開了這個東西。
他趕緊解釋,“同志,我們村是第一次建省柴竈,介紹信确實有,也有鎮上的條子,就是時間有點緊,技術員隻在我們村指導半天,我們村真的很需要這石棉繩。”
中年男人皺了皺眉,猶豫了一下,說,“你先把手續材料給我看一下,我們這東西也不多,你要是要的多,那真得需要好幾天。”
李大牛聽了,心裡有些着急,要是需要好幾天,那這次就根本沒機會搭省柴竈了。他
想了想,從布包裡掏出技術員給的省柴竈圖紙,遞給中年男人,“同志,您看看,這是我們村建省柴竈的圖紙。石棉繩是用來密封煙道的,沒有它,竈就建不好。您能不能幫幫忙?”
中年男人接過圖紙,仔細看了看,點點頭,“這省柴竈的設計不錯,确實需要石棉繩。這樣吧,我給你寫個條子,你去倉庫問問,看能不能勻一點給你。同志,你來我們這辦事,隻要手續齊全,頂多是多幾天時間,放心。”
李大牛聽了,連忙道謝,“太謝謝您了,同志!同志,您真是好心人。”
中年男人寫了個條子,遞給李大牛,“你拿着這個條子,去後面的倉庫找老張,他是管倉庫的。”
李大牛接過條子,趕緊跑到後面的倉庫。倉庫裡堆滿了各種物資,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正在整理貨架。李大牛走上前,把條子遞給他,“同志,我是來買石棉繩的,這是物資局的條子。”這時候,李大牛才想起應該跟人套套近乎,就把一盒煙塞到老張手裡。
老張順手結過煙,拿過條子,看了看,點點頭,“石棉繩是吧?這東西可不多了,我給你找找。”
他說完,轉身在貨架上翻找了一會兒,終于找到了一卷石棉繩。
“就剩這一卷了,你要的話,得趕緊買。”老張說。
李大牛連忙點頭:“我要,我要!多少錢?”
老張報了價,李大牛掏出錢,小心翼翼地接過石棉繩,心裡松了一口氣。他知道,這石棉繩雖然不多,但足夠建幾個省柴竈了。他小心翼翼地把石棉繩包好,放進布包裡,心裡充滿了感激。
回到家,李大牛把石棉繩交給技術員,技術員看了看,滿意地點點頭,“大牛,你這石棉繩找得不錯,質量挺好。咱們這就開始建省柴竈吧。”
接下來的幾天,李大牛忙得不可開交。
他們先拆了李大牛家的老竈,然後用耐火磚和黏土磚重新砌了爐膛和煙道。鋼制爐箅和耐火塗層粉是從供銷社買來的,李大牛按照技術員的指導,仔細地安裝和塗抹。石棉繩則用來密封煙道和爐膛的連接處,防止煙氣洩漏。
建竈的過程中,李大牛心裡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他知道,自家的三間土坯房已經老舊不堪,早晚得翻蓋。可眼下村裡批的地皮隻有三間房,要是現在翻蓋,以後想擴建就難了。于是,他決定先借着建省柴竈的機會,掏炕洞、重新搭竈,為以後建新房做實驗。
李大牛一邊建竈,一邊在心裡盤算着,“這三間房子如果翻蓋不了,那就隻翻蓋東平房,這樣娘以後有地方住。至于我們一家四口,等以後有錢了,就可以到别的地方蓋新房子。現在村裡批的地皮是三間房,等過個五六年就是四間,等到了新世紀,那就是五間房。”
技術員見李大牛有些走神,笑着問,“大牛,想啥呢?這麼入神。”
李大牛回過神來,笑了笑,“技術員同志,我在想,這省柴竈要是建好了,我們家的老房子是不是也能借着這個機會翻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