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見狀,趕緊打圓場,"都是老黃曆了,咱這的閨女,誰小時候不是聽說自己是撿來的?現在日子好了,咱們女人也能掙錢了不是?"她指了指牆上新挂的價目表,"光劉海燙個卷兒三毛,修劉海一毛五,這不比種地輕松?"
女人們都笑起來,氣氛頓時輕松了不少。
又有人說,早知道這邊有澡堂,就不去鎮上排隊了,排隊兩小時,洗半個小時就得出來,還得走回去,一路上又擔心揚土又擔心受涼感冒,不如來李家村先剪頭發,再洗澡,洗完澡頭發也幹的差不多,正好走回家,還近又不用擔心着涼,實在擔心就中午頭自己過來挑水燒水,更方便。
張翠翠聽了這話,眼睛一亮,轉身從裡屋搬出個紙箱子,"姐妹們看看,我這兒新進了好東西!"
箱子裡整整齊齊碼着"海鷗"洗發膏、"蜂花"護發素,還有一摞摞印着牡丹花的搓澡巾。最讓女人們驚喜的是那些五顔六色的塑料梳子,梳齒上還帶着小圓珠,在陽光下亮閃閃的。
"這都是我大外甥從縣城捎來的,"張翠翠拿起一包洗發膏,"他同學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能給咱進到便宜貨,"她掰着手指算賬,"用這個洗頭,加收五分錢,但比皂角水順滑多了!"
西村的劉嬸子第一個心動,"給我來個全套!先剪頭發,再用這個...啥膏洗頭,最後泡個澡!"她掏出塊手絹,裡面包着皺巴巴的毛票,"正好今天賣了雞蛋。"
李梅麻利地端來搪瓷盆,倒上溫水,又拆開一包洗發膏。
淡藍色的膏體散發着茉莉花香,女人們都湊過來聞。
"哎呦,這味兒真鮮亮!"劉嬸子深吸一口氣,突然壓低聲音,"翠翠,這得不少工業券吧?"
張翠翠笑着擠出一團膏體,"不用券,我這是從廠裡直接拿的貨。"她熟練地揉搓出泡沫,"您摸摸,比肥皂沫細發多了。"
溫熱的水流過發絲,劉嬸子舒服得直哼哼。
李梅趁機推薦,"嬸子,再加一毛錢能用護發素,頭發更順溜!"
隔壁洗澡間裡,李老娘正往大鐵鍋裡添水。新砌的竈台火旺,不一會兒水就冒熱氣。她往水裡撒了把艾草,這是跟五爺爺學的法子,說是能祛濕氣,冬天用來洗澡洗頭都行。
中午時分,來了幾個紡織廠的女工,都在市裡上班,這是休假,她們是聽說這裡有"城裡式樣"的燙發,特意請假來的。
"同志,你這有'冷燙精'嗎?"領頭那個燙着波浪卷的姑娘問。
張翠翠不慌不忙,從箱底掏出個藍瓶子,"上海産的,一次收一塊二。"其實這是普通定型水,但她跟着大外甥學了個新詞。
女工們圍着價目表叽叽喳喳:
- 剪發+洗頭:兩毛五
- 火鉗燙劉海卷:三毛 -火鉗燙全頭小卷:五毛 -火鉗燙全頭大卷:兩塊
- 洗澡(自帶毛巾):一毛 - 租用搓澡巾:五分
水(桶):一熱一涼兩毛加水一桶一毛
當然,可以挑水抵用洗澡費用,挑兩擔水洗澡的時候就可以用水不限量。
暫時就這樣,要是以後有什麼變化,肯定還會改。
這些東西都是李大牛出去跑回來的,他是這麼和翠翠說的,“翠翠,現在理發也不用什麼手藝,多剪幾個頭就會了,反正大姑娘小媳婦就那麼幾個發型,多練練就行。”
這倒是挺有道理,張翠翠記得自己上輩子就是大哥家外甥經常給剪發,染發,看也看的差不多。
隻要剪子快,理發這東西多學就會,好看就行,這時候也沒有什麼離子燙這東西,火鉗燙發捎,兩個月就能再來一次。
考慮清楚後,張翠翠就大膽開始,洗發膏梳子什麼的,誰來剪頭都多少買點,這又是一門生意。
下午最熱鬧的時候,五爺爺背着手來視察。看見排隊的人群,老人靈機一動,讓會計老王李家牆外支了個攤子——賣炒瓜子、煮花生,還有自家釀的柿子醋。
"這就叫...那個詞兒咋說來着?"老王撓着頭問。
"配套服務!"正在燙發的鎮上姑娘接話,"城裡百貨大樓都這樣,賣衣服的旁邊準有修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