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天餘溫猶存。從宿舍醒來,簡單洗漱,和天邊的太陽打過照面,然後匆匆出門,帶上食堂買的一根油條一杯豆漿,趕着八點整進了教室門。
文華在教室裡坐了一上午,聽了四個小時的數學連堂。筆記本上刷刷寫着各式各樣的符号與定理,幾乎每一道題老師都帶着濃濃的北方口音說:
“這道題簡單,不需要多講,用泰勒展開就行。”
“這道題簡單,不需要多講,就是積分的思想。”
一兩分鐘之後,老師便展示出滿滿一屏幕的手寫步驟。
有的時候題目确實簡單,文華剛剛在答案欄寫出一個數字,坐在後排的金佳就會探身拍拍文華的肩膀,對過答案,比較步驟,再各自聽課,對照老師的解法。
更多時候題目其實很難,把步驟抄到紙上,也很難看懂關節處是如何運算得出,老師省略的步驟裡有沒有被需要的内容。
去食堂排隊,文華一行拿着資料,就着等待的時間讨論那幾道一團亂麻的題目。周遭吵吵嚷嚷、飯菜飄香,某些被記錯的公式、計算的問題被檢查出來,思路拼拼湊湊集中在一起找到一個突破口,在幾道題目題号前草草打上一個勾。
終于排到窗口,文華才把筆放進口袋,資料扔進手提袋,快速地扯出一張飯票遞進去,指了兩葷一素,再端着盤子找了兩張拼在一起的桌子坐好。後面的人打好飯,也跟着坐過來。幾個人給仍無頭緒的幾道題拍了張照,發到朋友圈,等待班上幾個學數學競賽的理科生場外援助。
許寒問馮毅:“隻打這麼一點?”
馮毅飛快點頭。
金佳補了一句:“有的人開始注意形象了。”
馮毅重拳出擊。
吃飯的時候,四個女生随口聊了聊最近的八卦,兩個男生單手打着遊戲。文華誇了句食堂,說這個學校的食堂比自己學校食堂好吃。其他人附和。
朋友圈很快被看到,有人給文華發消息。微信點開,湯昊發來的圖片,詳細地解構了老師的步驟,替他們做了二次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