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善來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秦老夫人生平遭遇的最大挫折,是死兒媳。

生死隻是平常事,這個道理,秦老夫人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懂得了。

喪母那年,秦老夫人隻五歲,那是一個晴天,晴得很好,她記得很清楚,天是徹底的藍,一整塊,琉璃似的,她被下人抱着在園子裡看花,看了很久,進屋時額頭上有許多汗,母親見了,一面掏帕子給她擦汗,一面責罵下人看顧得不用心,然後就呼起痛來。大夫來得很快,但母親還是死了,死得非常痛苦,身體扭曲,指甲抓掉了,褥子上滿是摳刮的痕迹,還有血,為此,她一輩子不留長指甲。母親死的時候她沒有哭,看見母親被擡進棺材裡,她也沒有哭,因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奶娘掐了她一把,很疼,她放聲哭起來,要找母親,母親當然沒有回應,父親抱起她,她把委屈告訴了父親,奶娘掐得她很疼,父親卻說,奶娘做得對,因為她的母親死了,她為人子女,必須得哭一場。她不懂,但還是聽了父親的話,大哭了一場。後來再不見母親。問别人,母親去哪兒了,都說,沒見到,不知道,問了幾回,都是一樣的回答,也就不再問了。有這件事,後來青春喪夫,也就沒有很悲痛,因為她早已明白,人終究是要死的,就連神仙,也有死的,所以人死了,不算什麼大事。

但是兒媳的死不一樣。

母親是患病死的,丈夫是酒醉堕馬死的,各有各的因果,同她并沒什麼幹系。

兒媳的死,她卻是要負責任的。

兒媳是難産死的。

李照華,第一次見是在弟媳的壽宴上,看第一眼,就覺得很喜歡。弟媳的内侄女,早聽過名字的,人人都說好,容顔德功,樣樣都好,真見了,果然是好。那天她心情也很好。

她的命算很好的,雖然五歲時就沒了母親,父親又很快再娶,但繼母是個真正的好人,她沒在繼母手底下吃半點苦,繼母的性子實在太軟和,所以管不住親生兒子,父親又隻一味的溺愛,因此,弟弟就成了一個廢人,花晨月夕,流連于聲色場所,父親病故,還在孝裡,就往外跑。繼母無能為力,隻是整日的哭,找她,求她扶自己的兄弟一把。畢竟是親弟弟,她當然是想她好的,勸過許多回,但是沒有用,他每回都答應,但是始終不改,她知道,這個弟弟是扶不起來了。果然,繼母去後不久,弟弟就來找她借錢,不多,她每次都給了,即使知道他是拿錢去玩,因為要是不給,他下回就不來了,她必須得見到他這個人,才能講那些勸誡的話,她是真心為他好的。後來就不給了,因為她死了丈夫。她的孩子還小,宗族裡的人,虎視眈眈。弟弟又來要錢,她不給,他急了,講了幾句混賬話。她心裡清楚,弟弟沒有兒子重要,所以借着那幾句話,她大鬧一場,此後和娘家不通慶吊。她沒怪過弟弟,她認為弟弟隻是沒長大,還是小孩子,隻要吃些苦,就能長大,到時候就好了。弟弟讓她等了很久,十多年,他的長女出嫁了,他對于一家人,有了新的感受,于是想起了自己多年不來往的姐姐,于是借了妻子過生日的由頭,請姐姐見一面,看是否能夠冰釋前嫌。她當然願意去。弟弟父親變好了,繼母在天之靈會感到欣慰的,她心裡的愧疚,會少一些。

因為高興,席間喝了很多酒,有些醉,醉了,就說胡話,拉着人家女孩兒的手,要人家給她做兒媳。

做她兒媳不吃虧的,她兒子,也是樣樣都好,年紀輕輕就是秀才,人人都說他前途無量。

後來酒醒,想起這事,覺得真是丢人現眼,那般的冒犯,以後再沒臉出去走動了。

不料幾天後,弟媳就上門,問她那天做親的話,還作不作數。

作數!怎麼不做數!不作數,不是糟踐人家女孩嗎?真該死了!

一封信把正在外遊學的兒子叫回來,眉飛色舞地同他講,自己為他求來一個好媳婦。

她沒覺得不對,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年她就是,父親叫她嫁哪個,她就嫁哪個,親父母,還能害自己的孩子不成。

但是兒子冷着臉說不願意,還說她胡鬧。

她的心一下冷了大半截。

直到那時候,她才冷靜下來。

她實在太過得意忘形,以至于忘了,自己的兒子是一個多麼有主見的人。

可是她已經答應下來了。

她把那女孩子的好,再一次仔仔細細地講了一遍,期望兒子能回心轉意。

兒子一言不發,她知道是無法更改了。

她說會去找弟媳婦講。

心裡很不是滋味,這樣一來,既糟踐了人家女孩子的名聲,又害了弟媳……

兒子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他不忍母親為難,所以他改了口。

他答應成婚,是為了自己母親。

所以這件事,從根本上就壞了。

可惜她一無所覺,隻樂觀地認為,那樣好的女孩子,怎麼會有人不喜歡呢?所以會變好的。

兒媳當然是好的,美貌又有才情,孝順勤儉,知書達禮,丈夫婚後常不在家,婆母都覺得太不成樣子,她卻反過來安慰婆母,她說男人就是要這樣,日後才立得住,她絲毫不覺得委屈,心裡隻有敬佩,她還問丈夫的喜好,想要親自做幾件衣裳送給他。

她是真的受了感動。

她想,是菩薩保佑,她才能有這麼好的兒媳。

應試之年,兒子十九歲,決定下場。

她和兒媳一起給他打點了行禮,送他出門。

兒子走後不久,兒媳生起病來,茶飯不思,也不叫大夫來看。

她當然知道是什麼緣故,隻是兒媳年輕面嫩,說出來,難免使她害臊,所以她體貼地沒有多說什麼,直到兒媳婦一連半個月都不好,她有些慌了,什麼也顧不得了,連忙叫人去請大夫。

大夫診出了喜脈。

她當場就流下了眼淚。

丈夫是獨子,兒子也是獨子,她盼孫兒,已經盼了太久……

親自送了大夫出去,而後就是開祠堂,敬告列祖列宗,又請祖宗保佑,明年叫劉氏雙喜臨門。

列祖列宗顯靈。

兒子中了探花,多少人都說,兒媳的胎是男相。

州府報喜那天,萍城漫天的紅色,這輩子也忘不掉。

可是風言風語也随着喜氣一起闖進了萍城。

公主,相府小姐,探花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