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窯裡的炭還在燒着,紡織隊的紡織任務也井然有序的進行着。
首輪生産的棉線被拉了出來,禾苗讓人用骨針穿好,用來編織漁網。
在一般人的眼中,魚是難吃且耗時費力的,有了漁網,便可以快速獲得魚。魚雖難吃,但在關鍵時刻,便是救命的糧食。
漁網的網眼約莫一拳頭大小,從中間往外展開,展開後呈一個圓形。圓形的邊做了加工處理,有包邊,包邊上系有石塊,這是為了防止網目變形。
這樣式,與禾苗記憶中的手抛漁網一般無二。
使用這種漁網時,需左手持網口三分之一,右手連橛子握住三分之一以上,身體側傾,右肘微彎形成發力基礎。
然後以右腳為軸,身體向左旋轉,同時右手用力将抛網底部甩出,利用離心力展開網體。左手同步向前伸展,配合右手的甩動,确保網口張開呈扇形。
當網體完全展開,石塊帶着漁網沉底時,快速收回。
“拉起來!”号令發出,一開始躍躍欲試地芽此刻有些費力的重心往後移。
枝兩步并做三步,上前扶住芽:“穩住重心。”
二人将将維持住漁網的穩定。雲也上前拉住漁網末端的繩索,三人合力将這張新做好的大網拉起。
一瞧,這漁獲可真不少。
拳頭大小的網眼讓不少小魚跑走了,許是一直都沒有被捕殺過,大河裡的魚十分的單蠢。
網撲了過來,也不知道逃跑,呆愣愣的,直至網拉起,魚才驚慌失措的亂竄,始終不得其方向。
胖頭魚,鲫魚,鲢魚應有盡有,在一衆活蹦亂跳的魚獲中,黑魚的嘴吞吐着其它的小魚。
漁網自是不能夠這麼直接拉回部落,衆人背着背篼,把魚放入背篼中,再将漁網打理好,才回到部落當中。
滿滿的魚獲需要進行熏制處理,為此,用石塊壘起的煙熏房搭了起來,煙熏房外還搭了一個小棚,專門用來放幹燥的柴火。
草繩穿過魚鰓,魚被懸挂在架子上,木頭的清香順着灰色的煙飄向上方新鮮的魚,分子間的擠壓,讓血水從魚被剖開的腹部流出,滴落在火坑裡,發出“滋滋滋”的聲響。
除此之外,還有些用煙腌制過的獸肉被挂在此間。
或蒸,或炒,軟糯的臘肉滿齒溢香,瘦肉緊實,肥肉入口即化,這一口鄉野之間的煙火氣,是禾苗再也回不去的鄉愁。
第一次捕魚,收獲滿滿,最好的慶祝便是來一場全魚宴!!!
全魚宴,顧名思義,全是魚做的食物。
當得知晚上要吃魚時,樹發誓,獸神在上,她絕對不會浪費食物的。
個頭小的魚被直接開膛破肚,炸成酥脆的小魚幹,撒些鹽和辣椒粉,可做飯前的小零嘴。
由于輔料的充足,禾苗心中的食譜,有不少可勉強做出。
胖頭魚頭大身小,用來做剁椒魚頭最合适不過。
将魚鰓去除,用水清洗幹淨,蔥姜蒜少許鹽進行腌制,去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