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兔同籠,一共35個頭,94個腳,問題是籠子裡有幾個兔幾個雞。”念完題目,喬花兒問文斌斌:“斌斌,一隻雞有幾個腳?一隻兔子有幾個腳?”
“雞嘛,有一隻腳的,兩隻腳的,還有沒腳的,兔子的選擇就更多了。”
這孩子的腦洞忒大了點!不管正在說什麼,他都能把話題引到奇怪的地方去。喬花兒不願再浪費口舌,直接切入關鍵點:“這裡的動物都是健全的活物,雞有兩隻腳,兔子有四隻腳。”
“哦,好吧,繼續。”
“我們假設籠子裡全是雞,那就有35*2=70隻腳,那麼為什麼會少了94-70=24隻腳呢?因為我們的籠子裡不僅有雞,還有兔子,少的那些腳是因為我們把兔子當作了雞,每隻兔子少了兩隻腳,24÷2=12,所以12就是兔子的隻數。”
“哦,我明白了。”文斌斌恍然大悟,一邊在草紙上演算,一邊解釋,“那也可以假設籠子裡全是兔子,35*4=140隻腳,多了140-94=46隻,為什麼會多46隻腳呢,因為籠子裡并不全是兔子,還有雞。多出的腳是把雞當成了兔子,但它原來是雞,每隻雞多出兩隻腳,46÷2=23隻雞,12隻兔子。”
文家的基因确實好,前世她在大學裡才真正弄明白的雞兔同籠題,現在隻給文斌斌講了一遍,文斌斌不僅聽懂了,而且會舉一反三。
這樣聰明的男孩子如果沒有挨那記讓他發瘋的耳光,就算沒有他妹妹的物理天賦,沒有他哥哥的經商天賦,應該也有不小的成就吧!
“哈哈,花兒隻講了一遍,哥哥就弄懂了,哥哥好聰明啊。”無論是誇她哥哥還是貶她哥哥,文巧巧都是傻乎乎地拍手笑着叫着跳着。
文斌斌摸了摸文巧巧軟趴趴的劉海,笑道:“妞兒真乖。”
瞧着這對兄妹之間的親密互動,喬花兒微笑着微笑着,心中突然泛起無邊無際的疼。
~~
前世,喬花兒在曾學校和一個男同學打架,老師把打架雙方的家長到學校去。對方家長見到老師二話不說先把自己的孩子踹出去兩米,喬梁卻沒有打罵喬花兒,而是和她講道理。
“被人打了,痛了,難道不應該用痛雙倍的力量打回去嗎?可是,你用兩倍的力量打回去,那人痛兩倍的同時你也痛兩倍呀。痛不痛,我們先放在一邊,你說,我就是忍着痛也要讓他痛。但打回去真的有用嗎?你用兩倍打回去,他再用四倍打回來,你再用八倍打回去,冤冤相報什麼時候是個盡頭?這樣做,你痛也痛了,卻還要多一個敵人。花兒,你認為這樣做劃算嗎?”
喬花兒思考了很久,覺得喬梁的故事很有哲理,搖搖頭說:“不劃算。”
喬梁柔聲問:“所以呢?”
喬花兒低頭小聲說:“以後我不和人打架了。”
喬梁不僅是個文化人、孝子、好爸爸,他還是個大善人,左鄰右舍誰有困難了,就算擱置自己手裡的工作,喬梁也要去幫幫對方。
“以德報怨。”是喬梁的口頭禅,也是他的具體行動。他很容易原諒别人對他的壞,反過來幫助那些曾傷害他的人。為此,王春芬沒少生悶氣,有次王春芬實在忍不住了,說喬梁:“你對好的人好,很好,對壞的人好,就是吃飽了撐的。你讀書把自己讀傻了。”
“頭發長,見識短。”
這是喬梁對王春芬的抱怨做出的回應,他不但不贊同王春芬的話,而且還和王春芬吵了起來,王春芬因此受到雙倍的傷害,自己躲在沒人的地方哭。
父母間的争吵,喬花兒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她一向随感覺做事,如果覺得父親對,就聽父親的,如果覺得母親對,就聽母親的。
那次打架後,喬梁用尊重和理解使得喬花兒接受了他的道理。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喬花兒拒絕和任何人撕逼,因此少惹了許多事端。
但世界上有喬梁這樣沒有底線的好人,自然也有沒有底線的壞人。
這些壞人不是你不去招惹他,他就不來招惹你;不是你退讓了,他懂得見好就收。他們是這樣的人:你不惹他,他以為你怕他;你退讓,得到的是變本加厲。
這些人與喬花兒在劇本世界中所做的事差不多,傷害無關的人不需要太多理由,一個就夠——就是想要你死。
隻不過劇本世界是假的,而她的遭遇是真的。
九歲那年的夏天,喬花兒路過文家房後的過道時,左上方一道潮熱的水柱從天而降,淋了喬花兒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