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過後的樓市似乎進入了平淡期。
很少有新盤推出,新聞熱點也沒有太多變化,時間波瀾不驚地步入了2001年。
而吳茜那番話,夏志琪不時會反複思索,它不僅和她一起跨年,最後都要被盤出包漿了。
記得演員裡有一種派别屬于體驗派,講究全情投入,從内而外地進行角色融入,以至于恍惚間會把自己和角色融合。
好處是戲人合一,缺點就是演員不容易抽身離去,戲都完了,人還在角色中沉浸。
另一種表演方式叫“方法派”,講究理性把控,掌握表演層次。缺點是體會不到“情難自已”,很難完全融入角色,更體會不到戲中人那震撼心靈的人生旅途。
假如把穿越者也比做演員的話,她應該屬于後者。
她允許自己在舞台安全範圍内試錯、犯錯,可多數時候還是以局外人、觀察者的心态去進行嘗試。
太愛自己,所以舍不得愛其他人。
這樣的人更适合進入努力搞事業的A9人生,那樣的舞台才會更大。
夏志琪的關注點,很快就被理性拉回到樓市中。
樓市宛如一位迷人的渣男,他追逐着你的錢包,用眼花缭亂的招術,令你看不清他真實面目。
一旦看破他,他就是你的舔狗,你能博得一大票真金白銀。
還有什麼比這種遊戲刺激?
元旦剛過,在許家彙的二手市場,就發生了一場接一場的“海量成交”,都圍繞着一個叫做“浦江彙”的項目展開。
它不是新盤,去年剛上市時簡直無人問津,哪知今年突然成為了市場香饽饽。
購入者多為台灣人,據說他們一進中介店,全都指名道姓要買“買浦江彙”。
具體流程就是先坐下來和中介聊,全程眼眶都紅通通:“醬紫啊,我隻想買浦江彙,因為它真得很好喔,我是它的忠實粉絲。你造嗎,這家開發商在台北的房子我都沒搶到,所以才來内地搶房喔!”
于是整個海城的二手房中介,好多都學會了台灣腔,整天問“你造浦江彙嗎,很受歡迎耶”。
随後就是更多有關浦江彙被瘋搶的消息。
據說那些台灣買家會哭着、跪着、求着,加價數萬乃至十幾萬,懇請業主出讓手中浦江彙,而且業主偏偏還不賣。
随着時間的推移,2001年春節前,浦江彙“二手房”價格一路上揚,新盤更是一房難求。
等過完了2001春節,幾乎所有的海城房産雜志都異口同聲地說浦江彙是絕對的一線豪宅。
過完春節的人們,從中介、銀行、交易中心,還有廣大圍觀的吃瓜群衆、無知業主,都看得目瞪口呆,都搞不清楚這裡有什麼玄機。
連劉暢這樣的資深業内人士也不由心動了,他拿着公司分來的購房資金問夏志琪:“要不要去買一套?咱們和中介熟悉,讓他們幫忙留心,肯定可以搶到。”
夏志琪說:“最好别摻和。”
這話已經很客氣了,她更想說的是:賺錢的都是傳說,等你買入,說不定就是高位套牢。
記得穿越前,被炒為“全國第一豪宅”的湯臣一品就是由台灣人開發出來的。
浦江彙背後也有台商,炒作伎倆估計都差不多。
盛名之下,是無數土豪的累累屍骨。
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保健品要買。
等到了3月,購房者雙眼赤紅,二手市場上出現了一股更強大的力量,浦江彙每個月能創造幾十套的交易量。
無數人讨論,無數的人沖了進去。
浦江彙就是錢啊,買它就是賺,轉眼就是幾十萬的利潤。
“買來150,昨天180,今天據說200都有人成交”。
“買了浦江彙,産證沒出就賺幾十萬”、“還不快去搶!”
夏志琪盡管很不屑,還是親自去考察下。
沒想到這個小區不遠處就是煤場,附近的大路小路上都有煤渣,路邊有不少賣菜和烤肉的小販。
連個整齊點的菜場都沒有。就這,海城成交第一的豪宅?
難道有錢人都瞎了,好像也不至于。
夏志琪裝作購房者,親自進售樓處和樣闆房看了下。
房型就像大多數台商那樣,非常小家子氣。門廳小,卧室也小,完全靠縮小面積來維系高單價。
最不能忍受的是連層高都偏矮,一股濃濃的屌絲味。等站到南陽台上眺望天際時,她發現這麼貴的價也不是毫無道理,因為遠處的江景實在太美了。
一條波光粼粼的江水映入眼簾,海城的地标性電視塔看得很清楚。
江河湖海是最難複制的背景,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很多大城市都以此背景為佳。
她在浦江彙樣闆房的陽台來來回回地走,主要是看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