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雲陵看到鏡中自己戴着紅纓的模樣,臉頰上暈開的紅色宛如的粉嫩的桃花。
許婚之纓需要等到新婚之夜時,新郎親手從新婦發髻上解下來。
姜雲陵取出心愛的号鐘琴,撫摸着号鐘琴,這琴很快就要和她一起去晉國了,她在不久之後就要離開齊國了。
一想到要離開齊國,姜雲陵心中有些不舍。但想到姬瑄,姜雲陵便期待将來和他一起的生活,又吩咐麥冬将号鐘琴放回了庫房。
定好姬瑄和姜雲陵的婚期後,姜原便和陳玉鸾商議姜雲陵的嫁妝。
“夫人,君父先前給陵妹準備的嫁妝是按照嫁太子的規格,你看看這些嫁妝有沒有需要削減的?”姜原進入放置姜雲陵嫁妝的庫房,看了看堆積如山的嫁妝道。
陳玉鸾道:“那次隻是嫁衛國,這次可是嫁晉國,所以還是這些嫁妝便好。”
姜原點了點頭,雖然現在隻是嫁晉國公子,但是晉國實力比衛國強,所以嫁妝不能少了。
姜原的目光落在了号鐘琴上,心想這不是祖父傳下來的琴嗎?但是他不怎麼喜歡彈琴,偏愛聽吹竽,所以這把琴給陵妹當嫁妝也無所謂。
接下來,姜原和陳玉鸾商量姜雲陵出嫁時,應該讓正卿高嬰帶兵去送親。
姜原不禁想起了往事,自姜雲陵的母親周王姬嫁入齊國,就一直欺壓他和姜慎,對他們兄弟倆不是打就是罵,而君父非但不幫他們說話,還責怪他們總是惹王姬不高興。
君父一即位就娶了王姬,還沒有立他為太子。王姬有孕後,就變本加厲地向君父吹枕邊風,說她肚子裡的一定是兒子,等這個孩子出生後,就立為齊國太子,君父還對她有求必應。
但是王姬生下的卻是個女兒,就是姜雲陵,王姬還難産而死。姜原對此頗感慶幸,因為在王姬死後,君父便立了他為齊國太子。
自己得以成為齊君,姜雲陵幫助了他許多,他也該讓姜雲陵平安嫁到晉國,所以由正卿高嬰帶兵去送親比較穩妥。
晉國,姬瑄和姜雲陵定親後便搬出了绛宮,住在绛宮外的公子府中。
姜雲陵喜歡蕩秋千,姬瑄便在庭院内做了一個纏繞着花藤的秋千,覺得她應當會喜歡。
如果是國君和太子娶妻,就由卿前去代為迎親,而公子娶妻要親迎。姬瑄需要親自去齊國迎娶姜雲陵,他打算讓晉國的卿族子弟谷廉同他一起去。
四月,到了姬瑄來齊國迎親之日。韻節宮中,麥冬正給姜雲陵梳妝打扮,戴上各色華麗的首飾,穿好織繡精美的嫁衣,其他宮女協助麥冬忙裡忙外。
齊國尚紅,姜雲陵出嫁便選擇了大紅色的婚服,紅綢錦緞做的婚服上面用金絲和銀線繡着蓮花祥雲紋,蓮花紋高華雅緻,祥雲紋巧妙靈秀。
麥冬靈巧地将姜雲陵千萬縷瀑布般的青絲挽成發髻,飾以玉簪和寶钗,系好鮮紅明豔的許婚之纓,佩上明珠耳墜,潔白的脖頸戴上鑲嵌着金銀和水玉的項鍊。
接着,麥冬用青黛畫了畫姜雲陵柳葉般的彎眉,又給她嬌嫩粉紅的唇塗上紅豔的胭脂。
在麥冬和宮女們的齊心協力下,姜雲陵很快梳洗打扮完畢。
四月正值春夏之交,夾着夕陽氣息的薰風吹拂着,既有春日的輕柔又有夏日的溫熱。
嫩綠纖細的芳草轉為蓬勃生長,變得濃綠繁茂,仿佛碧綠的毯子,在夕陽的照耀下泛着燦然的光澤。
姬瑄帶着迎親的隊伍抵達臨淄宮時,姜原出宮殿接見他,姜原面朝西,姬瑄面向東行再拜之禮。姜原拱手行禮,請姬瑄進門,姬瑄拿着雁跟随其後進門。
走至韻節宮門前,雙方再次拱手行禮後入内。入内後雙方三次拱手行禮後到了階前,又三次彼此謙讓,請對方先登階。因此,姜原先登階上堂,在阼階上面向西而立。
姬瑄登上西階後,到房門前面向北将雁放在地上,行再拜之禮。
麥冬打開房門,等候姬瑄親迎的姜雲陵便走出房門。
姜雲陵擡眸,映入眼簾的是婚服似火的姬瑄,他的一颦一笑都優雅如畫,奪目的風華令人為之震撼。鮮豔的紅衣穿在姬瑄身上格外合适,紅衣用金銀線繡着花紋,仿佛閃耀着無瑕的光澤。
不經意間,對上姬瑄明似朗星的眸子,姜雲陵的面容飛上桃花般的粉紅色,心跳不禁加速,仿佛有小鹿亂撞。
阼階之上的姜原對姜雲陵道:“陵妹,你到了晉國後,不要忘了齊國,也莫要忘記父兄之恩。”
“臣妹必不敢忘。”姜雲陵眼中柔光流轉。
“陵妹,你到了晉國以後,切記要恭敬行事,要謹慎,不要違反晉國宮室之規,白天黑夜都不要犯錯誤。”陳玉鸾也向姜雲陵說了告誡之辭。
姜雲陵向姜原和陳玉鸾行禮拜别,姬瑄向她伸出手,溫柔地握住姜雲陵柔嫩的手指,而後走下層層台階。
出了臨淄宮門,姜雲陵即将登上馬車時,姬瑄按照禮節,将拉手用的引繩給姜雲陵。
麥冬辭謝道:“公主還沒得到貴國的教誨,還不能接納公子這一禮節。”
兩名宮人扶持着一張小幾案,姜雲陵踩着小幾案登上馬車,麥冬為她披上一件披風。姬瑄驅車前行,車輪滾動三圈後,由車夫替代姬瑄駕車。
姬瑄坐上自己的漆車走在前面,由高嬰護送姜雲陵和她的嫁妝走在後面。
十日後,車隊便抵達了晉國,因為還未舉行婚禮,姜雲陵先在绛都最好的驿館中住下。姬瑄安排姜雲陵在此休息三日,三日後正式舉行婚禮。
驿館周邊,還有高嬰率領齊兵把守,保護姜雲陵的安危。在這三日内,每一日都有宮人來給姜雲陵講述婚禮的流程和每一步該注意的禮儀。
教授禮儀的宮人終于離開了,姜雲陵吩咐麥冬準備熱水給她沐浴。
姜雲陵的身體在水中舒展,她的肌膚如玉般光潔,仿佛被一層細膩的微光所籠罩,烏發披在香肩上。水流順着肌膚流下,仿佛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