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着,又過了幾日,天氣開始變好,氣溫有所回升,太陽也開始重新升起,前幾天好不容易下的那一層薄雪也開始消融。
洛陽城中的街道也開始恢複生機,到處一片悠閑和樂。
相對應的,朝廷的局勢也變得逐漸清晰,燕王造反也接近尾聲。
幾年前,自從太孫朱允炆繼位後,朝廷局勢便開始動蕩不安。
一方面,是太孫年幼,沒有任何威望,而他的叔叔燕王,能力超群,幼年時起便随□□在軍中南征北戰,頗受将士信任。
另一方面,是太孫即位之後,不加以穩定朝政,反而急于加強中央集權,大肆殘殺宗室。可各地的藩王都手握軍隊,怎麼可能會束手就擒。
因此,削藩的诏令一下,燕王便打着清君側的名号反了。
燕家,細細算下來,和燕王也有些關系。
燕王的妻妹徐氏嫁給了燕冰文的舅舅,也就是開國大将楊璟的兒子楊雍,而楊雍和徐氏的女兒,也就是燕冰文的表姐,又和燕冰文的大哥訂了親。
燕父也是在太孫還未即位的時候便預料到了會有這場禍事,但即使燕家和燕王有這層關系,燕父剛開始也不打算争着從龍之功,他思前想後,反而決定保持中立,帶着全家外放。
而明朝的官員外放制度特别殘忍,因此大部分的京官都不會選擇外放。
但燕父為了脫離朝廷的争鬥,選擇外放,在大同.鳳翔.濟南這些地方展轉了十幾年,直到燕冰文十歲的時,燕父才因政績優秀被任命為洛陽參政。
後來二哥娶的妻子,也就是在燕家來到洛陽之後定下來的,洛陽太守嚴大人的女兒嚴玉。
嚴大人,原名嚴夢春,和父親是同屆考生。中了進士之後因無人舉薦,外放出京,多年之後因政績優秀被破格提升,為洛陽太守,算下來,屬于中立派。
而燕父,因為和嚴大人是多年的好友了,再加上為了把燕家從燕王一脈中脫離出去,保持中立的态度,這才和嚴家定了親。
但在燕王造反的時候,一封來自北平的密信卻打破了燕父辛辛苦苦的謀劃,徹底改變了燕家的态度。
因為那是已經過世八年的外祖父楊璟的信。
原來,外祖父楊璟沒死,反而暗中投靠了燕王。因此,燕父看過外祖父的信之後,隻得改變了中立的态度,選擇暗中支持燕王,給燕王秘密的運送物資。
所以,在燕王造反的這段時間,燕父和大哥他們,都這件事情弄得焦頭爛額,一直呆在書房 ,整個燕府也因為這件事情變得緊張兮兮。
這一切對家中的女眷來說卻沒有太大關系,燕冰文也隻能感受到家中氛圍的不對勁,選擇獨自一人在房中看書。
過了一會,正當她倚在窗前的榻上看書看得入迷得時候,她的貼身丫鬟綠蕪進來了。
原來,是綠蕪看燕冰文最近心情不好,給她熬了甜湯。
燕冰文嘗過之後,覺得味道不錯,又想到最近母親忙于整理家中賬本,十分勞累,便準備中午的時候給母親帶過去一碗。
楊母嘗過幾口之後,也很喜歡,覺得裡面的蓮子煮的恰到好處,紅豆軟糯,接着,又想到燕父他們最近一直在書房商議公務,無暇顧及自身,準備給他們也送過去一份。
但又看到旁邊堆得密密麻麻的賬本,抽不開身,便讓女兒送過去。
燕冰文聽到母親的吩咐後,也想到父親和大哥他們最近幾天都一直窩在書房,忙于公務,便叫綠蕪他們多煮一些,準備等一下送過去。煮好之後,看到鍋中還有許多,也吩咐丫鬟給三哥和大嫂他們每人送去一碗。
接着,她便帶着甜湯送去書房,但等到她來到書房門口的時候,卻被門口的小厮攔了下來。
福伯一看是小姐,連忙解釋道,“原來是大小姐啊,但老爺吩咐了,最近幾天不準任何人進入書房,您這是有什麼事嗎?我進去通報一聲”。
看着門口攔住自己的福伯,燕冰文覺得有些奇怪,畢竟父親的書房何時有了這條規矩?
但她看到福伯嚴肅的表情,也沒多想,老老實實的回答,“福伯,我是過來給父親他們送甜湯的,母親嘗過之後很喜歡,想到父親和哥哥他們近日的勞累,便叮囑我送了過來”。
福伯聽後,說道,“那大小姐,您等一下,我和老爺說一聲”,接着他敲了敲書房的門,“老爺,小姐做了甜湯,夫人讓送過來,您看,要放進來嗎?”
此時,書房裡燕父和兩個兒子正在商議燕王造反的相關事情,突然聽到敲門聲,心中一驚,接着,又聽到福伯的話,才放下心來。
大哥聽到小妹送甜湯,才反應過來,原來他們已經那麼長時間沒有休息了,想到父親和二弟肯定也十分勞累了,便建議道,“父親,要不先休息一下吧!正好小妹送甜湯過來,您先喝一點,後面我們在接着讨論”。
一旁站着的燕從敏也跟着附和,“對啊,父親,這件事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
燕大人也看到兩個兒子臉上的疲憊,也就同意了,讓燕冰文單獨進來。
燕冰文一進去,便聞到了一股燒焦的味道,連忙捂住鼻子,環顧四周,便看到了雜亂的書房和神色疲憊的父親他們,有些好奇,便和他們一邊打招呼,一邊盛湯,
“爹爹,這是綠蕪做的甜湯,你們嘗嘗,味道怎麼樣?”
燕父和兩位哥哥接過燕冰文手中遞來的甜湯,嘗過之後,也紛紛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而燕冰文聽到父親他們的回答後,也很高興,眼睛轉了轉,好奇的問道,“爹爹,你們在商議什麼啊?”
燕父看着小女兒水靈靈的大眼睛,絲毫不覺得耐煩,反而感覺可愛,放下手中的碗,輕輕拍了拍燕冰文的頭, “你呀你!也沒什麼,就燕王造反的事情”。
燕冰文一聽到是這件事情後,瞬間沒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