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好好呀!”
許舒意伸了個懶腰,任由挽月給她穿衣服。
今天是入宮的第二天按照常理是要給太後和皇後請安的。
如果是其他人入宮,隻去皇後那裡就可以了,太後那裡是不必打擾的。
許舒意一個早晨要去兩處宮殿,早早就起床更衣梳妝打扮了。
她朝窗外一看,文心還在窗外打掃落葉,身心舒暢。
穿戴完畢,她從室内出來,看了一圈院子,已經被掃灑過了,很幹淨,就随手從樹枝上折了一片枯葉子,攤開手,微風一刮,就卷到地上去了。
許舒意眼珠一轉,挽月就明白了小姐的意思,大聲開口:“哎呀,怎麼撿了這麼久樹葉,地上還有葉子?”
文心聽了,知道是許美人的刻意為難,卻依舊走了過來,彎腰曲膝去撿那片葉子。
在她手指接觸到那片葉子的時候,葉子的另一半被一隻金線繡花鞋踩住了。
枯葉不堪重負,碎成了無數個小塊,又被風吹散了。
挽月佯裝驚訝:“姑姑怎麼這麼不小心,葉片都沾到我們家小姐的裙擺上了!”
文心依舊又蹲在地上,小心地把那片葉子從許舒意的裙擺上取下。
許美人身上穿着的料子她認得,流光沙裁成的衣服,名貴又嬌弱,一個不小心就會勾絲。
如果弄壞了她的衣服,又會被找個借口刁難。
許舒意看到皇後的人在她腳邊任由她刁難,心裡實在暢快,假裝大方:“算了挽月,文心姑姑也不是故意偷懶懈怠的,畢竟是皇後娘娘調出來的人,肯定不會偷懶懈怠的,文心姑姑要是偷懶懈怠了,那豈不是皇後教導無方了?”
“是不是,文心姑姑?”
許美人一口一個“偷懶懈怠”,若是聽的人不夠冷靜理智,可能就忍不住發作,坐實了皇後教導無方的名頭。
文心知道這不過是一個最簡單的誣陷,隻是如今并無人為她主持公道,宮裡的冤假錯案多了去,許美人年紀尚小,并無什麼惡毒手段,她還不把許美人這點小把戲放在心上。
隻是徐美人實在是嚣張跋扈了些,若不是皇後娘娘心善大度,這樣的人是不會在後宮活得太安穩的,許美人如此仇視皇後,也不知皇後能容忍她幾時?
“皇後娘娘一貫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美人可是對皇後娘娘有什麼誤會?”
“皇後娘娘自是天下的一等好人,隻是識人不清,派來了你這偷懶的奴婢,三番兩次做事不利,看在皇後的份上今天就放你一馬,再另給你個将功贖罪的機會,你可要好好表現。”
文心想:許美人也想不出什麼精妙的手段,隻是污蔑皇後娘娘令人惱火。
“一切都憑美人吩咐。”
“那便随我一同去請安,坤甯宮的路我還不認得,還要勞煩文心姑姑帶路。”
先帝時期的低位嫔妃是不敢在掌事宮女面前這麼嚣張的,後宮中的小道消息、人際關系還有花銷用度,都需要仰仗掌事宮女。
掌事宮女通常會和嫔妃們綁定,一榮俱榮。像許美人這樣一上來就得罪掌事女官的,實屬罕見。
挽月扶着許舒意走在前面,文心跟在一側,許舒意先去了慈甯宮的方向。
文心暗道不合規矩,新入宮嫔妃請安應該先去坤甯宮拜見皇後,再去慈甯宮。
剛要開口提醒,想了一下又算了,還是不要多嘴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許舒意輕車熟路地走到了慈甯宮,不等通報,直接進了殿内。
挽月和文心被青岩姑姑安排到了偏殿,姑侄兩個說些親密話不方便被下人在場。
“給姑母請安!”
許舒意不由自主地聲音就乖巧嬌嫩起來,像是香甜可口的糕點,聽得人心裡甜滋滋的。
太後含笑道:“起來吧,難得見你這麼有規矩,我這都有點不習慣了起來。”
“我哪天沒有規矩了?”
許舒意不樂意地鼓起小臉,身體卻親近地坐到了太後身邊,那也是她平時常坐的位置。
許舒意伸着雙手晃着太後的胳膊撒嬌,太後看到她手腕上空空,知道她嫌重,不喜歡首飾的束縛。
她從自己手上取下了一對鑲嵌各色寶石的金镯子,許舒意見狀剛要推辭,太後捉住了她的手,使了個巧勁,那兩隻手镯就被推進她的手腕上了,更襯的肌膚如霜雪般的晶瑩。
許舒意晃了晃手腕,撒嬌道:“姑母,好重!”要把手镯往下退。
太後看她這副不情不願的樣子,像是自己委屈了她一般,笑着逗她:“真不要,不要我就給甜兒那丫頭了,她可是向我讨要過兩三回呢!”
許舒意一聽立馬把手縮回了去,仿佛有貓咪張口咬她似的,生怕盛綿甜突然出現在這裡,跟她搶東西。
許靜看着眼前這個侄女,又想到自己的女兒,分明是一對表姐妹,卻如同凡間的雙生子一般,你争我搶。要是有一個人看上了什麼,另一個人不管是不是真的喜歡,也要争搶一番。
要是搶到了仿佛就能壓對方一頭,你争我搶的,讓她不得不學着一碗水端平。
太後一直也隻能慣着,不管什麼東西盡量都備上雙份,畢竟隻要盛綿甜沒看上皇帝,在她眼中,這都不算什麼。
先前不想讓許舒意入宮,也有出于這方面的考量,先帝隻有這一子一女,兩兄妹雖然年齡相近,卻并不親近,倒顯得她多慮了。
一旁的青岩姑姑又端了漆黑托盤,上面是一對成色極好的翠玉镯子,旁邊還有一對同色的綠色耳環,像是出自一塊料子,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太後讓她一并收下。
許舒意這是姑母對自己的愛護,不再推辭。
太後又緩緩道:“如今入宮後,卻和從前不同了,成為後宮的嫔妃,也該按後宮的規矩來了。”
她歎了一口氣又繼續道:“我知道當一個美人是委屈了你,隻是哀家在這方面并沒有太多插手的餘地,我能護你一時,卻護不了你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