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很輕的提醒聲,水道上緩緩使出一個小白船,機械的,細節很不錯。
其實有兩年這個水道是專程用玻璃封住的。
不過沒兩年現任館長嫌不好打理,就拆掉了。
再沒過多久,他就整來了這個智能引導屏,又采購了一批不同樣子的機械船,依靠這個吸引來了不少大小朋友。
“滴。”時間正好,終點到了。
依照我的需求,它頂着小藍旗指引我來到了一樓的某一處。
我看了一眼,那的确位置不錯。
寬大的木質桌子的周圍,四個書架錯落有緻地擋住了周圍的視線,臨近樓梯,拐出去可見噴泉,還有兩顆發财樹。
噴泉和之前的樣子差不太多,白色的大理石被保養的相當不錯,隻是水流噴出的方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也不是來看噴泉的,我去抱來了相應的報紙。
前面就說過,前任館長相當執着于館藏,自然其中也包括報紙。
對應月份翻找本地的森流潮報(晨報),案件發生的第二天七月十五的頭版頭條就是香織夫人的死訊。
也就是說,七月十三是她的生日,七月十四的早上,女仆小姐發現她已經去世,驚慌中報了警,而後消息引來了記者,整個山莊門口堆滿了長槍短炮。
已經回想起了當時的樣子,我沿着日期挨個翻找下去,取出了其中涉及這個案件的報紙。
再按不同報紙沿着日期小擺一下,桌子很快就被占了半張。
拿的時候我也大概看了一眼,雖然當年也不是沒見過。
各家報紙的标題起的一個比一個誇張,大大的字體上滿是感歎号,配圖也是從森流家的老宅到家徽不一,甚至有的幹脆放上了夫人床上同款的白玫瑰或是身上戴的胸針獨立照片。
還是很多彩的。
大概找完了報紙,接下來我打算找的是雜志。
雜志上雖然不會像新聞這樣及時有各種各樣的描述,但相應的,前期有對森流家的采訪專欄,後期說不定也會有關于案件的專案專訪。
值得一看。
可以順帶說句閑話,整理報紙的時候我注意到了司機嘴裡說的那位課長。
他叫高荻克。
香織夫人案發生的時候,他還是個剛入警署的新人。
的确晉升神速。
但我現在提他并不是想感慨他的機遇或是才能。
而是在我的理解裡,管琦現在應該已經見了這位課長,至少也該進了警署,而不是這麼大個個子杵在門口跟店員先生急赤白臉。
下一秒,管琦留意到了因為拿雜志走到門口附近的我,驚喜地沖我用力揮手。
他的眼神還是這麼好。
這下我不得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