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是這事兒,老頭兒老太太也不急着回屋歇了,搬了個凳子,在爐子邊兒上坐下,邊烤火邊聽連玉棋說。
“那小夥子,是我外甥的同學,叫梁萬,今年上高二,但他上學晚,年紀是絕對夠了。
他快高中畢業了,家裡呢,親媽後爸都是紡織廠的,普通工人家庭。
當初倆人結婚的時候,他後爸那邊帶過來一兒一女,兒子就比他大了不到半歲,之後,他親媽又生了倆小的。
這俗話說,有了後媽,就有後爸,反過來,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後爸那邊有門路,肯定是緊着親生的大兒子,媽呢,心早就偏了。
梁萬不想下鄉,一時半會兒的,也等不到招工的消息,就想談個對象,結婚了,就不用下鄉了。
這孩子想得清楚,他沒工作,想娶個有工作的媳婦兒、留在城裡,那是比登天還難的,正好,他也對那一家子冷了心,所以,願意入贅到女方家裡,當上門女婿。
隻要女方有份兒工作,能讓他留在城裡就行,除此之外,他就沒有别的要求了。
大爺大媽,梁萬雖然是我外甥的同學,但菁菁也是我看着長大的,私心裡,我肯定是更偏着咱們家姑娘的。
這小夥子沒工作,的确是個短處,但說句交心的話,有工作的男同志,誰又願意來當上門女婿呢?
就算真有這樣不缺啥、也不圖啥、願意入贅的男人,我覺着,你們心裡肯定多少也會犯嘀咕的。
所以,比起先說得天花亂墜、等結婚之後再露出真面目的人,我倒是覺得,這小夥子夠實誠,能不能成,咱們先不打保票,至少,讓菁菁先去見見。”
為了外甥,連二姨也算是難得地多了回嘴,她當然知道,這事兒一個弄不好,容易落埋怨,還有可能讓兩家的關系變遠,可要是什麼都不說,她這個“媒人”的作用又在哪兒呢?
“那就去見見吧!反正,見一面,又少不了塊兒肉!”
和一般家庭不同,韓菁的婚事,不是由爺奶、爸媽說了算,而是由她自己來拿主意的,長輩們頂多能給她點兒意見,至于聽不聽,那就得看這意見和韓菁心裡想的是不是一緻了。
之所以韓家内裡會是這麼個模式,一來,是因為她“獨生女”的特殊地位,二來嘛,即使算上韓大爺的堂兄弟家,韓菁也是老韓家唯一的一個大學生。
打從她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起,全家聚在一塊兒吃飯的時候,韓菁就能跟長輩們坐在一桌了,甚至考慮到她的感受,抽了幾十年煙的二爺爺,都不會在飯後掏出老煙鬥。
所以,剛剛韓家二老不吭聲,還真不是覺得連玉棋的話沒道理,而是把決定權全都交到了大孫女兒手裡。
既然已經決定見面,韓菁也就爽快利索地給出了她這邊認為合适的時間地點。
連二姨走了以後,一家人才說起了更推心置腹的話。
“菁菁,後天你先去見一面,你連阿姨雖然沒給人說過媒,但她為人怎麼樣,咱們還是清楚的。
要是那小夥子确實不錯,你們就先處着,結婚是大事,可不能草率了,日久見人心,咱們家的條件擺在這兒,不說給人設下365關考驗,但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做了決定。”
向英就這麼一個閨女,自然是要為自家閨女多做打算的。
不過,韓菁的奶奶餘秀芳同志也及時補充了句:
“慎重是對的,但人家小夥子急着解決下鄉的事兒,你要是相不中,也得跟人早早把話說清楚,别耽擱了人家,回頭鬧得小夥子沒時間再去想别的法子,這不就結下仇了嘛?”
“放心吧,我知道該怎麼做的。”
由劉東和連二姨作為中間人傳話,很快,韓菁和梁萬相看的時間就定了下來。
約在了禮拜三,雖說學校不放假,但這段時間,曠課的人多了去了,有的是家裡給找了門路、先去把工作崗位占上了,有的是跟着紅*小兵去有家底兒、屁股又不幹淨的人家鬧騰了。
所以,像梁萬這樣,還知道提前去辦公室跟老師打聲招呼的,已經算是十足的乖學生了。
正好,今個兒宋濤也不在,梁萬和劉東倆人從教室溜出來,幹脆就去廁所換了衣服。
瞅了眼梁萬身上的呢子大衣,劉東語氣不無“嫉妒”:
“新做的衣服,我媽打算讓我去上班的第一天再穿的,真是便宜你小子了!
不過,怪不得都說,人靠衣服馬靠鞍呢,你小子,今個兒看着,還真挺俊的,我估摸着,今天這事兒,保準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