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人相信韓菁的眼光是一回事,但結婚畢竟是人生大事,不可能隻聽韓菁的話、就認定梁萬是個好人了。
打從進屋,一直到吃飯的時候,韓老爺子和韓學禮都在暗自觀察着梁萬的一舉一動。
嗯,能看得出來,小夥子平常可能不太去别人家串門兒,或者是心裡有點緊張,不過,挺有禮貌。
在飯桌上,既沒有過分拘束、連菜都不敢夾,也沒有太過誇張、恨不得把所有的好菜都摟到自己碗裡。
可别以為這不重要!
要知道,一家人每天聚得最齊,應該就是吃飯的時候了,要是連吃飯這點兒時間都對付不了,那以後還怎麼在同一個屋檐下過日子啊?
而且,細節決定成敗,雖說也有可能,小夥子的表現,是故意裝出來的樣子,可他們倆人,一個是曾經的電工組長,一個是現在的副廠長。
如果小夥子年紀輕輕,就能把他們倆給騙過去,那韓老爺子覺得,就算将來有一天,對方暴露出了真面目,他也願意認栽!
“小梁,吃個橘子吧!”
把桌上的碗和盤子撤到廚房裡,向英順手拿了個橘子,遞給梁萬的同時,坐在了沙發上。
這似乎是某種信号,“得到暗示”的韓學禮清了清嗓子,說:
“小梁啊,你家裡的情況,我聽菁菁提過幾句,但,你以後是要跟菁菁一樣、在我們身邊生活的,情況和一般的結婚嫁娶還不太一樣,那你看,我們是不是得抽空去你家裡坐坐、和你媽聊一聊啊?”
梁萬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
“叔叔,我覺得,沒這個必要!
我媽确實養大了我,但當年我爸走了,廠裡是給了撫恤金的,包括我們家現在住的房子,也是廠裡看在我爸犧牲了的份兒上、才給分了套大的。
從小到大,我是沒挨過打,但在那個家裡,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也隻有我自己才知道。
我沒覺得自己欠了他們的,以後,我也不打算跟他們有太多來往。
您放心,我的年紀已經夠了,結婚的事,我自己就能拿主意!”
就宋家的事情,梁萬雖然沒和韓菁正兒八經地聊過這個話題,但是,這個人的三觀跟你是否一緻,在很多時候,你其實是能夠感覺到的。
他不可能為了給韓家的長輩們留個好印象,就委屈自己、給宋承志和楊翠華當一輩子的“血包”。
原主尚且不欠他們的,更别提他這個半道來的了!
正如梁萬所料,他這樣“冷酷無情”的話,要是讓一些人聽見了,指不定要怎麼議論呢。
可落在韓家人身上,一個個的,卻是連眼皮子都沒眨一下。
韓老爺子和老太太那是從戰亂年代走過來的,别說不想搭理親媽後爸,就算是更“不孝”的事兒,他們也沒少見過。
韓學禮是副廠長,他能坐到這個位子上,有貴人相助、有能力加持。
可他要是個心慈手軟的人,信不信,要不了半個月,一直盯着這個位兒的人就能齊心協力、把他拉下來?
至于向英,她在婦聯工作,那些雞零狗碎、亂七八糟的事情,見得還少嗎?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說這話的人,都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慷他人之慨的家夥,有本事,爹媽拿刀對着你的時候,你别躲一下啊!
“行,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小梁,我就有話直說了啊!
我們一家都是和善人,雖然是招女婿,但那些不把女婿當人看的事兒,我們是絕對不會幹的。
說起來,你和菁菁領證結婚,其實一般的嫁娶,差别不大,雖說免去了一些繁瑣的事情,但該有的東西,還是不能缺的。
我們家的條件就擺在這兒,是比一些人家強些,但強得有限。
二百塊錢、一隻手表、兩身新衣服、兩雙鞋,這些,就是我們家能拿出來的東西了。”
韓家就韓菁一個閨女,也不存在将來分家的可能性,像是什麼36條腿之類的家具,韓學禮和向英合計過後,就直接折算成錢了。
這幾年流行的彩禮三大件兒其實是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但這三樣,韓家是早就配齊了的,拿舊的充場面,到底不太像樣兒。
所以,韓學禮幹脆跟人淘換了張手表票。
他這人,在廠裡工作的時候,恨不得一句話能繞七八個彎子,可也正因為在廠裡費腦子的時候太多了,在自個兒家裡,他做事情,就更願意簡單直接明了一些。
像是這會兒,不等梁萬開口,韓學禮就預想到了他可能會有的反應,直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