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流民之光她每日畫餅 > 第39章 離經叛道

第39章 離經叛道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縱觀小報首刊初稿,内有風月趣聞,亦有嚴肅社論,既談文化藝術,又載人物專訪。”

“你意圖廣納受衆,可是否曾想過,若内容包羅萬象,未有側重,最終會不會……反倒失去了明确的讀者群?”

谷星蹙眉神傷,她不是沒想過此事。

不如說,她一直深受此事苦惱。

《大事件》并非憑空而生,它的原型乃是一本誕生于1991年的英國雜志《big issue》。

當時英國正經曆嚴重的貧富差距,公衆對流浪漢的态度大多嗤之以鼻,視其懶惰不堪,碌碌無為,然亦有仁人志士認為,貧困并非天生,而是環境使然。

正因如此,《big issue》的成功不僅僅是它獨特的商業模式,内容的優質,更是借着時局之勢,順應了世人對流浪漢生存之苦的關注。

但這一切皆是建立在那片土地、那時風氣之上。

若将此事生搬硬套到這古禮森嚴的世道中,你叫這跪天跪地,跪皇帝為天子的百姓,去明白“衆生平等”的道理?

實屬癡心妄想。

她在這書中世界中短短一月,便在那律法之中,處處可見歧視。

若你為流民,便無立足之所,亦無正途可行,甚至連安身立命的資格都被剝奪。

世人對流浪之人,唯有避之不及,嫌惡有餘,憐憫不足。

由流民立刊,為流民謀生,其志雖善,其路卻難。可這刊物若想得以存續,其購買者卻是這些對流民嗤之以鼻的百姓。

……這并不是一件易事。

若她一開始便執意照搬《Big Issue》的套路,徑直刊載社論,剖析世道不公,揭破流民疾苦,那便是死路一條。

非但刊物無立錐之地,恐怕還會被人視作離經叛道之物,連流傳的機會都無。

甚至蕭楓凜會第一個遣阿信來斬她。

因此小報初期,必先立穩腳跟,方能謀求長遠。

她深知小報創辦之初,所能倚仗的唯有兩道收入:其一,乃是售賣之利;其二,則是商賈的廣告投放。

至于慈善捐助……至少短期之内不可妄想。

即使有,也隻能逮着蕭楓凜這個冤大頭來薅上一薅。

因此刊物初期,風流趣聞、坊間逸事,才是主心骨。

此類文章,百姓皆喜,老少鹹宜,方可借此博人談資,使刊物穩固市集聲勢,漸漸滲入社論,使其如針線般穿插于字裡行間,待影響鋪開,再圖改變策略。

待世人對刊物的印象改觀,便可逐步增添社論篇幅,吸引那些富商權貴、名流士紳之目光,借其名望與捐助,為刊物開拓更廣闊之路。

而要改觀世人的想法,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便是攻克未來的學子。

這是她苦心籌劃之事,亦是她謀求将小報送入國子監的原因之一。

她要将《大事件》,植入世家貴胄、未來官員之眼,令其成為讨論之事,借由他們的影響力,使其成為一種“風氣”,一種“趨勢”。

如此一來,小報便非單薄之紙,而是撬動世道的一柄利刃!

待想通一切,谷星重重地歎了口氣,“我知你心中所憂。”

她沉吟片刻,終是定下結論:“風流趣聞闆塊,控于六成,文化藝術占二成,社論與人物專訪,各為一成。”

“至于廣告商,便從百姓最關注的‘食’字入手,尋那藏于市井巷陌、未曾大紅大紫的酒樓食肆,助其名聲漸揚。”

言至此處,她略微蹙眉,語氣亦透出些許遺憾:“隻是可惜了首刊裡的‘長雲寺秘聞’……蕭楓凜不許刊登,說有損天子形象。”

李豹子聞言,微微颔首。

倒不如說,此事本在他意料之中。

長雲寺一案,若真登載小報,勢必能引起百姓熱議,銷量大漲。然而如今《大事件》方立根基,若在此時招惹官府,隻怕禍福難測。

心神微頓,耳邊卻又聽谷星語出驚人:“雖失去那頭條,但蕭楓凜許我一專訪。”

李豹子微微一驚,“那你想問什麼?”

谷星摸了摸脖子,略顯無奈。

問他什麼?總不能問他殿試心得,應試技巧,學習方法吧?殿試已近尾聲,即便她再快馬加鞭,也趕不上這趟東風。

“還能問什麼?問他擇偶标準,問他可曾暗許哪家娘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