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嫂的疑問,卻并沒有成為李卉的心結。
“大家接受新鮮事物,總要有個過程嘛!”
她這樣寬慰着阿嫂,也這樣寬解着自己。
因為誰也不願意自己花了大力氣來做的事情,最後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嘛!
于是,早在來市集的路上,她便想好了應對之策。
她把兩小碟子豆腐從烤爐上端下來,昨兒又連夜做了個鐵的烤盤,放在爐子上,就現烤起來。
“快來嘗嘗,快來看看咧,新出爐的烤豆腐呢,好吃又不貴哦!”
為了生存,前世是i人的她,來到大秦,不得不變成了i人。
那些人根本都沒聽過豆腐,不過因為品質用料良心,烤豆腐的椒香味,還有豆子的清香味,早已在市集的這個西南角散播開來。
終于在一刻鐘後,在陸續圍了五六個人看的同時,第一個掏錢買的人出現了。
“給我來一塊嘗嘗”,那人道,“你這小娘子,想法還挺多,好像隔三差五就有新吃食呢!”
李卉一聽便知道這人是個懂行的,說不定是這長甯街上吃遍了的人。
于是她更不敢瞎糊弄,還是堅持讓他嘗了再買,并且一再強調,“如果覺得不合口味,也不用買,當真的。”
她見阿嫂心痛木了的樣子,一直在對她使臉色。
李卉就當沒看到,還是不疾不徐地現烤了兩塊先給他嘗。
純手工石磨豆腐,用前世的話說的就是,毫無科技和狠活,再蘸上大秦人愛吃的各種蘸料,她還是很有信心的。
果然那人連着吃了兩三塊後,直接就用自帶的碗碟買了兩份走。
李卉終于舒了一口氣,忙活這大半天,豆腐終于有了進項,一份七錢,兩份她還給了些優惠,因為是來買豆腐的第一個顧客嘛,适當照顧是禮尚往來。
李卉掂量着到手的十二錢,心裡頗為得意。
“這豆腐,不止可以烤着吃,還可以買回去,加菜加肉煮菜做羹,味道都很好。”
第一個買完離開後,那些往常來買小吃攤上的蒸餅和肉夾馍的主顧們,也都想嘗嘗豆腐的味道,可瞧着那樣子,又不肯再破費買些,李卉便明白了,這是想要蹭吃呢!
她在心底盤算過,雖然豆腐做了五斤,但帶出來的隻有不到兩斤,方才也還有進賬,也不算特别虧本。于是她又站在碳烤爐子旁邊,把烤盤重新架起,估摸着面前的人數,再烤了一份的量。
過了不久後,那些吃了免費烤豆腐有臉皮薄的,便說要切二指寬的豆腐回家去,李卉又趕緊跟他說怎麼煮,怎麼吃,“比如您在魚肆買條鲫魚回去,用鲫魚和豆腐來煲湯,湯就很鮮,鲫魚肉也會更嫩。”
那人付了錢,道了謝就走了。
因為臨近收攤之時,長甯街上的人也逐漸少了些。
但好在石磨豆腐賣得七七八八。連帶着那些蒸餅和肉夾馍,也隻有她和阿嫂吃完就沒有的分量了,這也意味着,小吃攤上新菜品,再次成功。
“小娘子,你這可是賣肉菜蒸餅?”
來人語氣雖和善,卻也帶着一絲疏離。李卉憑着她那點對大秦冠冕服飾的殘存記憶,知道來人不是管理市集衙署的官員,就是那個世家大宅的公子哥。
聽這語氣應是尋味而來。
可李卉都猜錯了,那人自報家門,道是縣學學宮令身邊之人。
李卉正在心中疑問,她何時認識到如此地位顯赫的人?
“我那侄子,在仁和布莊做學徒,他前不久到你這來買過一回蒸餅,剛巧那時我又在他家做客,便吃了一個。實話說做得很好吃,所以我這才慕名而來。”
李卉忙道,“談不上慕名,就是維持生計的小本生意罷了。”
不過,以她的前世直覺,她覺得這位先生來找她,絕不隻是為了跟她簡單攀談。
果然,那人身體微微前傾,道出了真實目的:
“過幾日,縣學宮要整體前往農莊忙春耕,農莊上人手不夠,小娘子可否願意協助着做上一日飯食?”
哦喲,這不就是學生春遊實踐活動,要找廚師給他們保證一日三餐嘛!
這可是筆大生意,若做成了,酬勞定然不低。
但雖說隻是做飯,卻也是跟大秦帝國未來的公務員們打交道,也得謹慎些才好。
于是她道:“承蒙不棄,我願意竭盡全力,鬥膽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