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這日在西山吃了大半隻雞,回到家中時,她雖然累,卻并不餓。
故而阿嫂做的暮食,她隻喝了點羹,又吃了幾勺煮得軟爛的豌豆,便要去歇着。
天氣越來越熱,她睡了一會兒便渾身是汗,全然不似白日裡在西山時,清風一路相伴,惬意又舒心。
既睡不着,那就起來吧。
可院落裡一片漆黑,反倒是月亮更加明亮。
李卉便穿好衣裳,走出房門。
之前看到過一個研究,說是人在夜晚時最忌多思,但她是個俗人,還是個穿越過來的俗人,不知何時回去,又怎樣回去。
“難道我要在這裡一輩子嗎?從前世的李卉真正變成大秦的一個卉娘?”
她突然之間的感懷,連月亮都沒法回答。
脖子擡得酸了,李卉才低下頭來。
憑着白天對這個巴掌大的小院的了解,閑庭信步。
卻在那處石磨上,看到了滿滿兩簸箕的杏子。
那是今日從西山背回來的。
如今卻被攤開鋪平在這對着清風吹幹。
就在這一瞬間,方才那些EMO的情緒全被這份被尊重善待的溫暖填得滿滿當當。
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全家人看到她第一次出門打獵累到飯都吃不下,今日還遭受了那樣的驚吓,對于她很寶貝的杏子,怕堆在一起放壞了,這才攤開來。
她雖主業是研究秦漢史,還在三尺講台與學生們坐而論道,可總覺得隔靴搔癢;如今得了這機緣穿了過來,穿到一個大秦小娘子身上,借她的身心來經曆一番,立刻便覺得有太多值得書寫和記憶的地方,待來日再回到原來的社會中,将所見所聞所感一一記載下來,定會給她的學生和研究課題源源不斷地注入靈感吧。
“難怪都說曆史書上的任何一行字,背後都可能是一個人獨一無二的一生。”
月下的這一番沉思,讓李卉對這句話的分量有了重新的認識。比如她這幾個月來所經曆的一切,或許在史書上都不會有隻言片語,可她卻深切地體唔過。
就好像他們家的小吃攤,從一開始隻賣蒸餅,如今菜品也逐漸多了起來,将來或許還會開店,然後開分店,然後成為安縣的一張閃耀名片……
就好像她在原身的家中感受到的家人之間的照顧與溫情……
還好像她與那個叫“幸”的市集守衛,從一開始的陌生到漸次的熟悉,或許将來還有其他可能,也未可知……
“咳咳,扯遠了。”
李卉出言把自己的思緒拉回來,然後趁着月色,摸起一個甜杏來,放進了嘴裡。
自然熟透的杏,果味很濃,味道也香甜,拿來煮杏皮水正合适。
夜色越來越深,當困意終于來襲時,李卉第十個杏子也吃完了,她又變成了那個“既來之則安之”的前世穿越者。
“凡事皆有機緣”,李卉随口打了個偈語,迷迷糊糊睡去,一醒來時已天光大亮。
“看來昨日是累狠了……”
她比平時晚起了近半個時辰,等她吃上朝食時,家中便隻剩下織布的阿娘。
恰好阿娘來燒水,便碰見了她。
李卉那句“早安”沒說出口,隻含混地喊了聲“阿娘”。
“你昨日少背些杏子回來,也少受些罪嘛,哦對了,你準備用杏子做什麼?”
“杏皮水,阿娘。”有了昨日的那番思考後,李卉決定對家人再耐心一點。
“我是預備着到時候收麥子農忙,給大家做些新鮮的漿水飲子來喝。杏皮水解渴還解暑,阿娘織布也費眼睛,一坐就是大半天,喝點杏皮水也解解乏……”
李卉故意将話說得前言不搭後語,顯得孩子氣。字裡行間卻又是對家人的拳拳關切之情,不用說這一席話聽得阿娘很是受用,她伸手在李卉的左臉頰上摸了摸:
“那好,我們便等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