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等我下值了就煮。”
但等大夥兒喝上她煮的杏皮水,卻已是六七日之後。
因為“杏皮水”可不是字面理解的用“杏子皮”來加水熬煮,而是要将新鮮的杏肉曬成杏幹,再加上山楂幹、枸杞、陳皮還有冰糖,煮好後酸酸甜甜,如果能如前世一般有冰箱,再放進冰箱裡冰鎮一下,味道簡直更絕,午後疲乏,喝上一杯,簡直是神仙般的“下午茶”。
杏皮水的方子是她之前跟着網上一個比她咖位還大的美食博主複刻過後記下的。
隻可惜大秦沒有冰箱便不說了,冰糖也沒有,好在這幾日日頭好,杏肉慢慢變成了杏幹,家中也還有些去年曬好的山楂幹,阿嫂晚間歸來時再把她要的陳皮和枸杞從藥鋪裡買來,不消一刻鐘,杏皮水便煮好了。
“哇,快讓我喝一口!”
擺攤一天的阿嫂,地裡勞作一日的阿爹和阿兄,還有圈椅裡坐着的阿娘,都被這股清新的果香吸引,大哥渴得嗓子冒煙,他顧不得燙,便拿起木勺就是一口。
當然也毫無例外地被燙得直伸舌頭,可就是不肯吐出來,硬着頭皮吞了下去。
阿嫂見他猴急,直接不顧爹娘俱在,往背上擡手就是一掌。大哥挨了這麼一下便老實了,不過這倒是讓李卉刮目相看——
阿嫂應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不然怎麼爹娘隻顧着低頭小口啜飲而不制止?
看來女子地位在大秦也還是可以的嘛,這一時代人人都要勞作掙錢,漢代的皇後亦有兵權,幸好不是穿到明清時期,一屋子世家貴女為了一個男人争得你死我活,這樣的日子才沒有如今的有聲有色呢!
“果然還得賺錢啊!”小吃攤的生意好起來了,阿嫂脾氣也漲了,多好。
李卉先給大家一人一小杯飲,釜中的一半用盆盛出來,直接吊進了後院井裡。
在沒有冰箱的時代,地下井水可是一個“冰鎮神器”。
而另一半則也用盆裝起來,放進打好井水的陶盆裡,就跟前世酒店的那些自助飲料區,手中的喝完了,再用個小木勺一點一點往杯中舀。
“雖然舀起來放日頭底下的井水比不上後院井裡的,但味道也不錯。爹娘,大哥,阿嫂,你們覺得好喝嗎?”李卉又開始問他們要大衆點評。
“好喝,我尤其愛這個顔色,跟市集上那些珍寶鋪子裡賣的珍珠瑪瑙一般……”
阿娘評了杏皮水的成色。
“好喝,不甜不膩,喝一口便透心涼。”
阿爹評了杏皮水的味道。
“那若是愛吃糖的小兒買了,會不會覺得不夠甜?”
阿嫂是從小吃攤掌櫃的角度提出的建議。
“小孩兒不會這麼在意味道的,能上市集買吃的,便心滿意足了……”大哥接話。
李卉想了想,覺得大哥大嫂說的都沒錯:
“那便用現成的杏子磨些果醬,若愛吃甜的便在買杏皮水時送他們一勺。”
衆人口味各異,開小吃攤的不就是得盡力調衆人之口嘛?
到時不光有果醬,還有杏肉做的果脯,最不濟還可以賣直接曬好的新鮮杏幹嘛!
杏皮水上市之前,已成為李家人的夏日必備飲品。
阿爹和大哥出門勞作,每日必裝一囊;阿嫂出門擺攤,有時候一壺還不夠,還從事市集上買了個大一号的水囊;阿娘在家最為方便,除了要去布莊交貨之外,其他時候都必然要按照李卉教她的方法煮上,上了年紀不多吃寒涼之物,溫熱款的也好喝,隻是比井鎮的稍微酸一些。
而阿卉自己呢,照例是要帶到司農監去的。
因為在這裡,她還多了個試吃的新夥伴——就是一同通過考核的那位阿荇姑娘。
荇娘也是個愛吃的,還讓李卉以後每日都單獨給她帶一壺:
“我家阿嫂有兩三個月身孕了,昨日我帶回去的半壺,都被她一個人喝光了!”
電光火石間,李卉想起了阿嫂,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