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她的牛車路過自家田地時,小黑也威風凜凜地站在車頭。鄰居們有恭維的,也有羨慕的,李卉覺得木讷的阿爹是真正的高興。
爹娘還問起過她這一趟差事的報酬,她本來想過向之前那樣瞞着,但後來還是選擇了和盤托出。哪知阿爹卻道:
“這是功德一件,阿卉做得對。”
李卉聞言,在感動之餘,便做得更賣力啦。
因為她每日要負責這一趟茶水的派送,又不用忙着出攤,所以其他時間便都閑了下來。
阿嫂身子多有不便,她便在家中做好了她一人的飯食,再趁着熬煮杏皮水的便利,直接将食材帶到司農監後廚,做好了再順道在送茶時遞給阿爹和大哥。
李卉變着花樣做了很多菜,白菜湯,小米粥,涼拌苦菜,魚肉羹,還有風幹的野山雞肉都拿了出來,但她卻發現大家都興緻缺缺,就算是蘸醬吃,也沒多少胃口。
她便想到了前世看過的一本書,說在一些地方,人們需要每日勞作,就很喜歡吃重口味的東西,重油重辣,吃了身上就能渾身是勁。
況且阿嫂的孕吐也越來越重,眼看着吃不下東西人都瘦下去了一圈,于是她便想到了一種簡單易行的快手菜——小米涼皮。
前世的夏天,她最喜歡的便是在空調房裡,大口地嗦着一碗涼皮再追個劇,現在想來都還是無比惬意。
可在大秦朝,她就得一早起來泡小米,把小米浸泡兩個時辰後,再用石磨将其碾碎,若要口感更好些,便要多磨上一會兒,變成小米米漿。
石磨自然是比不上前世的大功率破壁機,但她也已經知足。
小米米漿裡加上一大勺綠豆澱粉,再放上少許鹽,将米漿攪拌成細膩濃稠的面糊,到能沾手的程度最好。
再找一個不大不小的陶盆,要緊的是底部要平,将面糊用木勺舀上去,再把小陶盆整個一起放在竈上鐵釜裡,用水的熱氣讓米糊凝結成面皮,過涼水後再整個撕下來,兩三張同樣大小的面皮便能拌上一盤。顔色油光鮮亮,再舀上幾勺甜辣醬,光是看着便讓人胃口大開。
一晃十日便要過去,李卉便越來越盼着獨屬于她的五日假期。
可在第七日的晚間,家門口突然便多了兩位嬸子,李卉瞧着面熟,稍想了一下才想起來是離自己麥地不遠處的人戶家裡。
“今日午間,見你家阿娘在吃小米涼皮,我們便想來問問,這涼皮是如何做得?”
農忙時節,無論男女老少都要下地幹活。所以阿娘也就暫停了織布,到了地裡幫忙:“聽以前老人們講起過,有一年搶收麥子,還碰巧見過王上的車駕呢。”
李卉之前讀史書也見過類似的記載,是啊,民以食為天,王上都要去收麥,更何況是普通老百姓呢?
涉及到今後開店的機密,杏皮水也就算了,但涼皮雖然簡單,她也想藏這些,可不能誰來都說。
于是她便“簡單”地将最複雜最需要掌握火候的“米糊凝結成面皮”這一步說得十分詳盡。結果這兩個人倒嫌麻煩起來,就問她能不能明日也幫着做些來。
說完便開始觀察李卉,見她有些猶豫,便先道:“小娘子手藝好,如何這送上門來的生意卻不做呢?”
李卉便說是方才在想家中小米還夠不夠,意思就是如果要買她做好的,可能價格就稍微要得更高些;但如果自己拿上一斤小米過來,價格便能便宜些。
“我與兩位嬸子也是鄉裡鄉親的,不好要得太高,您們看得起,就拿了小米來,我随意收個七八錢的手工費吧。”
那兩位嬸子便低頭一合計,說了個“行”。
李卉估摸着這倆也是在家中不知道做什麼飯送到田地間去的妯娌,不多會兒功夫她倆便利落地把一斤多小米塞到了她手上。
“那我明日便讓我阿娘一并給您們送過去。錢到時候給我阿娘就成。”
那兩人一聽,這還是先吃後付錢啊,稀奇,“不過阿卉你的手藝,我們是信得過的,杏皮水煮得好喝着呢!我們作為長輩也不能欺負你一個小輩兒,還是先把錢付了,你收好哈。”
“行嘞”,李卉也高興,“那就辛苦嬸子們多幫忙宣揚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