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推陳出新,才能勾住食客們刁鑽的舌頭。”
繼柳枝烤肉和素菜拼盤後,卉娘食肆沒幾日便又推出了新菜:“檸檬無骨雞爪”。
這是她在家中用兩斤雞爪,調了無數次檸檬醬汁的比例,才敢上新的。
小攤車上除了那些素菜拼盤,便是兩個中型大小的陶盆。
左邊是無骨雞爪,右邊是沒脫骨的,旁邊招牌木架上是“有骨無骨皆好食”。
雖然秦朝普通人識字的不多,但總有那麼幾個能夠認得,這便是一種廣告效應。
果然饕餮們對新鮮吃食的追求是幾千年來都不變的。
暮色四合,小攤車才推出去沒多久,便有聞着味兒的人來登門了。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作為被前世各種營銷“喂到飽”的人,李卉深谙此道。
那些食客們走近了才發現,兩種口味的陶盆裡,還各嵌了一個小木碗,就是給這些賞味者免費嘗鮮的。
一個拿起無骨的,道是“還真是細緻,把骨頭都幫我們去了……”
說着便“嗷嗚”一口,整隻雞腳便都下了肚,“酸爽又有嚼勁,好吃。”
和他一同前來的那位小友則不好這一口,頗為嫌棄:“當街對吃,不雅不雅。”
他則大而化之:“如你覺得不雅,我們買一份,去食肆中堂食如何?”
于是這位仁兄便被拉了進去,“小娘子,有骨無骨都來一份!”
“好嘞,客官稍坐,這就來。”李卉麻利地将兩種口味分别裝了盤,掂了掂,總計有一斤左右。她見他們打了酒來,便就沒再問他們要不要買酒喝的話。
吃雞腳鴨腳就是要下酒,不然阿侪爹為何要甯願每殺一隻雞少收一錢的辛苦錢,也要每隻留下一腳來攢起下酒呢?
這樣一看,阿侪爹也是個愛吃會吃的。
正想着,又有之前的老主顧過來買烤肉。
李卉自然又适時地推薦起門口的檸檬雞爪來。
那人卻道自己不喜歡食酸的,“往後若是有其他口味的,我再來買!”
說着見堂中坐着的那桌新面孔客人,便壯起聲氣道:
“阿卉小娘子,你這烤肉,我每回都要來買些回去打酒來喝呢!”
屋裡被cue的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異口同聲道:
“小娘子,再來六個烤串!”
于是這一晚下來,新客和舊客都來,她原本擔心不好賣的檸檬雞爪和鴨腳們,因為量少,連推銷半贈送地,都賣完了。
不少人到她快閉店時才來,見門口有上新食,都遺憾地說想嘗嘗。
可李卉隻好跟他們說,“明日早些再來吧。”
新菜上來後,總要有個“新手保護期”,所以一開始那幾日,數量有些虛高。
所以當阿侪來找她的時候,她也沒敢多要,隻每次要他拿來的一半。
等她發現每日基本上能賣出去的大約斤數後,已過了十日。
“阿卉姐姐,我又來啦!”
話音剛落,阿侪便站在了院中桑樹根兒底下摸起小黑的毛發來。
食肆那邊雖然能住,但李卉是想等阿嫂生了之後再過去。現在家中多個人自然就能搭把手,總不至于萬一有個什麼還措手不及。
故而李卉也将家中的地址告訴了阿侪。
“往後你每日便送七斤,哦不,八斤過來吧。記住了哦,這兒便是我家。”
她還順手拿了個木片,在牆上畫了個記号,怕他找不着地方。
阿侪一手拿着個肉夾馍一手拿着錢袋子,幾下晃悠着就在巷口沒影兒了。
那多出來的一斤,她并不賣,而是專門留給阿嫂當零嘴吃的。
還得有骨無骨各半斤,這樣她在家幫着穿肉串的時候,就有了磨嘴兒的。
這是阿嫂近來的新口味,就這麼一個阿嫂,就這麼一個小福娃,可不得寵着嘛。
其實不光是阿嫂,現在除了阿娘織布時不吃外,阿爹出門下地,都得帶上半斤!
“我那幾個老夥計都好這一口”,阿爹見天兒就得要上兩斤出去,半斤自己吃,剩下的就全進了他那幾個老夥計的口裡。
自然,帶回來的還有三五兩錢,李卉自然是不要的,阿爹便全部交給了阿娘存起來,“就當是給我們阿卉攢嫁妝喽!”
“哎,要是你大哥能吃到這麼好吃的雞爪子就好了!”
大嫂和大哥真伉俪情深,有口吃的都想着。
前世讀過的書都還在她的腦子裡,書上講,始皇帝還覺得百姓在旱災過後無法各自拿出足夠多的糧食去應征,便是采用了“以軍制治水,以軍糧犒民”的決策,所以就算是去應征的那些百姓們都能吃到軍糧,何況大哥本就是大秦的軍士呢?
“不打緊不打緊,等修好了水渠,大哥自然就回來了,到時候我不光給他做,還給我們小福娃做,讓他倆天天啃!”
“千好萬好,那也沒在家好嘛!”阿嫂懷孕後變得矯情了許多,李卉這個前世看網上戀愛小短劇為主要娛樂消遣的人,知道她這是“悔教夫婿覓封侯”了。
“要捎帶點過去就好了……”
我的大嫂啊,李卉心道,這無骨雞爪,和湯和水的,擱路上也放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