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直播]創飛老祖宗的一百種方法 > 第68章 起跑線上

第68章 起跑線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在蟬鳴喧嚣的八月,悶熱的空氣猶如一層密不透風的大網,彌漫在校園的每個角落。

三天的開學考試剛剛結束,當第一場晚自習的鈴聲響起,班主任羅老師抱着一摞空白草稿紙,腳步匆匆地走進教室。

草稿紙在空調吹出的微風裡輕輕翻動,發出“簌簌”的細響。

“唰”的一聲,原本參差不齊的讀書聲瞬間被打斷,同學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講台。

羅老師清了清嗓子,拿起粉筆,在黑闆上寫下:“你想考什麼大學?為什麼?”

字迹蒼勁有力,這看似簡單的話語,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在複高班學生們的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複高班的學生,大多從高考的硝煙中冷靜走來,往昔對清華北大不切實際的幻想,早已被殘酷的分數碾得粉碎。

回溯上一屆高三有七百多學生,考上本科的僅有四成,而如今,兩個複高班加起來才六十人,其中本校複讀生更是僅有十五人,占比少得可憐。

尤其是縣中學師資力量更是青黃不接,優秀教師不斷流向教育資源優渥的大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而經濟的枷鎖,猶如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更是讓不少家庭在孩子複讀的問題上望而卻步。

縣城裡多數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經濟壓力沉重,一旦某個孩子高考失利,家長們權衡再三,往往會選擇放棄,将希望寄托在其他孩子身上。

和大部分學校一樣,作為縣重點,複高班收生,要麼憑借高額的學費,要麼憑借優異的成績。

家庭條件優越但成績欠佳的學生,可以通過繳納不菲的複讀費,獲得複讀的機會;而成績尚可但家境貧寒的學生,則面臨着兩難的抉擇。

在這樣的淘汰抉擇下,願意資助孩子再拼搏一年的家庭,實在是鳳毛麟角。

“放棄幻想,認清現實。”羅老師目光如炬,掃視着教室,簡單的話語卻擲地有聲,“今天的晚自習你們可以随意讨論,放學前把答案交上來。”

護國寺的銀杏樹下,一群趕赴京城趕考的舉子大家圍聚一處觀看昆侖鏡。

近年來,來自後世的新奇事物,已悄然成為官府科舉考試的重點考察内容。

去年恩科,某位考生在模拟戰場中憑借獨特的戰術,擊敗了朝中資深大員,赢得了聖上的賞識與滿朝贊譽。

如今大考即将來臨,舉子們愈發勤勉地鑽研這些新“科考”知識。

從恩師平日的言語中,他們隐隐察覺到,此次考試的形式将迎來重大變。

“大學又是何物?”陳表喃喃自語,聲線中滿是困惑,“這‘大學’之名,聽着像國子監别稱,可招生人數,竟比國子監多出十倍有餘!”

陳表心中暗自揣度,與後世學子考卷上的知識一對比,一股強烈的落差感瞬間将他淹沒,挫敗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這般規模的學府,該彙聚着何等驚世鴻儒,又将培養出多少經天緯地的棟梁之材?

陳表越想越不安。

他不遠處的案幾旁,是李東陽的孫子李硯。

“哼,不過是商賈牟利的新花樣罷了。”李硯輕蔑地冷笑一聲,目光掃過名錄上密密麻麻的專業,滿臉不屑,“我祖父當年參加明經科考試,帖經、墨義、策問,三場考核層層篩選。哪像如今這些後生,僅憑幾張紙就決定了前程!”

對于這種新的人才選拔方式,他滿心憤慨,他是家長次子沒有門蔭的資格,寒窗苦讀十數年,不為堕落家族名望,結果即将開考了,卻從祖父口中改卷的聽聞噩耗。

“這又是在耍什麼玄虛?”圓臉書生雙眼瞪得幾乎要裂開,言語中滿是憤怒與不解,“各州郡錄入分數線如一團亂麻,毫無條理,成何體統! ”

任瀚雙手背負在身後,須臾,他像是想到什麼,雙手猛地一擊,暢快笑道:“這分數線的劃定,竟與我朝南北分卷的制度不謀而合。看來這‘大學’錄取的門道,全藏在這張表裡。”

楊惇原本一直沉思,此刻突然狠狠拍向桌子,桌上茶盞被震得叮當作響 。

“莫不是同我朝科舉分三甲放榜一個道理?過了這紅線,才能踏入這‘大學’的門檻。”

“善!”

聽見弟弟的新發現,白袍的楊慎托着下巴,目光“工商管理”與“食品科學”兩個專業名目間來回遊移。

“這‘工商管理’,細究起來,倒與古時市令掌管市集的差事頗為相似。可這‘食品科學’……”楊慎劍眉微蹙,語氣中滿是疑惑,“莫不是後世連糧食産量的核算都成了一門學問?”

聯想到此前所見地理考題,竟将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相互關聯進行考查,楊慎心中的猜測愈發笃定。

一旁的人望着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亂的分數線、院校名錄和專業介紹,紛紛搖頭歎息,臉上寫滿糾結。

郭維藩更是神色凝重,下意識地依據自身學識,代入分數去匹配院校,片刻後,臉色如霜打一般,一片慘淡。

老儒眯起渾濁的雙眼,凝視榜單許久,才緩緩開口,聲音中帶着幾分顫意:“這些‘農學’‘雕塑學’究竟算什麼學問?難不成學子們寒窗苦讀十載,最後還是要回歸田間勞作,或是擺弄泥雕石刻?”

時代的洪流,讓後世的學問方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與老儒所熟知的傳統學術大相徑庭。

“農學,也值得單開一科?”

有人顫顫巍巍的倒出來心裡話,一時之間,庭院陷入了死寂般的沉默 。

寒門出身的書生想到自己多年來日夜苦讀聖賢書,隻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今看到這些所謂的專業,他滿臉的不解,隻覺得這些新的學問偏離了正道。

“讀書人都去鑽研旁門左道,那誰來為朝廷效力,治理天下?”

“這不也有法學、行政管理嘛!”王元正伸長脖子,眼睛緊緊盯着屏幕,大聲嚷嚷,“說不定和刑部、吏部有關。”

老儒捋了捋銀白胡須,神色凝重,分析道:“這大概是後世選拔人才的新路子,區分得太細了。”

老儒看着後世的學子,心中油然生出了一絲敬意。

他想到自己,都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若以後世“一考定終生”的制度,自己恐怕這輩子都擺脫不了老農的身份。

在這超越認知的選拔體系背後,老儒隐隐感受到一種時代的進步,這讓他既感慨又無奈 。

「我要和他們解釋高考是啥情況嗎?他們好像都當成科舉了。」

「你看書去别分心,我兩會講。」

瓜崔介入語音,淡淡的說道:“高考與科舉雖說二者都是選拔人才,但科舉是封建王朝選官吏,讓讀書人圍着皇權打轉;高考則是給國家挑建設人才,為各行各業注入新生力量。”

封建王朝四個字一出,殿内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緊張的氣息如潮水般彌漫開來,壓得人喘不過氣。

李治聽聞此言,眼皮一跳,雙手下意識地死死攥緊扶手。

他目光複雜,想起往昔科舉開科時的盛景,大雁塔下瓊華宴,天下英才滿懷壯志,魚貫而入,一心為李唐江山效力。

再到朱元璋這裡,他的表情越發猙獰,他想起自己剛剛要求大學士們精心完善的科舉制度。

科舉取士是為了選拔官員治理天下,誰家天下?我家。如果科舉取士是亂國的根源,要怎麼解。

如今瓜崔這番對八股文的批判,直刺向他最敏感的神經,他的胸膛劇烈起伏,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殺意。

瓜崔的講解還在繼續。

“科舉制度自隋唐時期确立,在漫長的曆史演進中,一直肩負着為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維系社會穩定的重任,堪稱封建統治架構的重要基石。

然而,步入晚清時代,這一傳承千年的制度,其内在弊端如沉疴宿疾般日益凸顯,逐步淪為阻礙社會進步、束縛人才培養的沉重枷鎖。

八股取士作為科舉考試的核心模式,對思想的禁锢達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八股文在格式上有着極其嚴苛的規範,内容更是被死死限定在四書五經的狹窄範疇之内。

必須嚴格遵循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八個固定環節,毫無自主發揮的空間,隻能代聖賢立言,将自身思想深深禁锢于儒家經典的樊籠之中。

這種僵化刻闆的寫作範式,極大地束縛了學子們的思維,就如《儒林外史》中範進中舉的故事,深刻且生動地刻畫了當時讀書人對科舉功名的瘋狂追逐。”

瓜崔在屏幕下角附上了範進中舉的原文。

和州軍營篝火噼啪作響。

這段時期,紅巾軍勢力不斷壯大,朱元璋的隊伍在殘酷的戰争中艱難求生,同時也在為未來的發展謀劃布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