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姑娘方才說施粥棚從寅時便開了火,能否再加派人手?多熬些姜湯,莫讓百姓染了風寒。”
姜清芷咬了咬下唇,旋即恢複如常:
“自然。隻是這糧食...姜家庫房所剩也不多了。”
“本官此次赴任,雖未帶太多物資,卻也籌措了些錢糧。”
陳墨白從袖中取出一卷文書,
“待明日清點完畢,便撥一部分給姜家。隻是往後,還需姜家多費心了。”
姜清芷接過文書,指尖觸到陳墨白掌心的薄繭,心中微動。她福了福身,柔聲道:
“大人心系百姓,清芷自當效犬馬之勞。天色不早了,大人舟車勞頓,不如先去府中歇息?關于流民安置,我們再從長計議。”
姜清芷側身引路,錦袍下擺掃過青石闆,留下一道若有若無的香痕。
兩人沿着蜿蜒的街道前行,兩側商鋪已亮起燈籠,暖黃的光暈中,不時有百姓投來好奇的目光。
行至一處轉角,姜清芷忽然停下腳步,指着牆上斑駁的告示道:
“大人請看,這是三日前張貼的尋糧告示,百姓們為救災民,紛紛捐出存糧。”
陳墨白湊近細看,隻見告示邊角已被風雨侵蝕,墨迹暈染開來,卻仍能辨認出百姓們密密麻麻的捐糧記錄。
最小的數額不過半鬥糙米,最大的也僅是幾石粟米,他的神色愈發凝重:
“如此杯水車薪,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大人所言極是。”
姜清芷輕歎一聲,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漠沙城地處邊陲,往年秋收尚可自給,今年卻遭了蝗災,顆粒無收。如今流民湧入,更是雪上加霜。”
說話間,兩人已到姜府門前,兩盞大紅燈籠将“姜府”二字照得透亮。
跨過高高的門檻,姜清芷拍了拍手,立即有丫鬟提着燈籠前來,将他們引至客房。
屋内炭火正旺,桌上已擺好熱氣騰騰的飯菜,羊肉的香氣混着香料的味道撲面而來。
“大人請先用膳,客房已備好熱水,可解乏去寒。”
姜清芷說着,親手為陳墨白斟了杯酒。
陳墨白端起酒杯,卻未飲下,目光落在姜清芷臉上:
“姜姑娘可知,方才那些流民中,有個孩童一直盯着我腰間的玉佩。”
他頓了頓,玉佩在燭火下泛着溫潤的光,
“那是先帝所賜,刻着‘護民’二字。”
陳墨白微微拱手還禮,目光中帶着幾分審視,卻又不失溫和:
“有勞姜姑娘在此等候,實在過意不去。本官在路上可沒少聽聞姜姑娘的名聲,都說姜家樂善好施,姜姑娘更是心懷大義,是這漠沙城百姓口中的大善人呐。”
姜清芷嘴角噙着一抹恰到好處的淺笑,微微垂眸,那長長的睫毛輕輕顫動,似有幾分羞澀:
“大人謬贊了,姜家不過是盡了些微薄之力,實不敢當此贊譽。這都是些分内之事,不足挂齒。”
陳墨白輕輕點頭,目光中流露出一絲贊許:
“姜姑娘謙虛了。在這亂世之中,能有姜家這般心系百姓的家族,實乃百姓之福。這漠沙城能有姜姑娘這樣的人物,也是幸事。”
姜清芷擡起頭,眼神清澈明亮,迎上陳墨白的目光:
“大人過獎,姜家在漠沙城紮根,百姓們的安穩便是我們最在意的事。如今大人遠道而來,有大人坐鎮,漠沙城日後定能更加太平。”
陳墨白微微含笑,擺了擺手:
“太平盛世,是本官和諸位的共同心願。日後還望姜姑娘多多協助,若有需要姜家的地方,本官也不會客氣。”
姜清芷盈盈一笑,再次欠身,動作優雅而大方:
“大人言重了,姜家定當全力配合大人,為漠沙城的發展盡綿薄之力。大人若有任何吩咐,盡管開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