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萱正在她和陳婉的小床上躺着。唇色青白,平日裡微紅小臉也失了血色,一幅病容。
衆人來了以後,見平日裡唇紅齒白的俏丫頭,臉色蒼白,脖頸還纏着幾圈紗布。
想到她是為了自己的阿奶,去割了自己的肉,便都心疼得不行。誇獎的話不要錢的說出來。恨不得這是自己的孫女。
陳萱三妹陳珠雖隻有十歲,卻見這麼多人圍着陳萱,擔心打擾陳萱休息,便上前說:“各位嬸母,伯父,伯奶,伯爺,現下該用飯了,不若留下用個便飯吧。”
衆人一聽,怎麼會好意思這麼多人在别人家用飯呢,于是紛紛叮囑陳萱好好修養,告辭了。
屋子裡這才安靜下來。
自古以後,無論男女老少,都熱衷于八卦,如果有人聽了八卦表示不敢興趣,不想聽。那就是這個八卦不夠炸裂。
而陳萱為救祖母割肉祈求上天的故事對于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的古人們炸裂程度不亞于陳萱現代時娛樂圈裡,某小生進監獄了,某影帝和影後結婚了。而陳萱和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陳萱是以一個非常正面的形象出現在這些人的口中,還十分讨喜。
于是陳萱的名字,迅速傳遍了整個昌平縣,走紅速度不亞于C國娛樂圈某卡姓女星。
在這個時代,誰會不喜歡一個為了救親人做出這樣犧牲的女娃?
簡直不能再符合主流價值觀。
平日裡,這樣的故事隻在前朝的《二十四孝》中聽過,什麼卧冰求鯉,什麼彩衣娛親,這些人隻存在于傳聞中,而現在,真有一個孝女,活生生的出現在本朝。這難道不叫人好奇嗎?
當然這其中也有陳家人的功勞,試問,誰不想自己家出一個孝女,有了這個名聲,族裡的女孩們都會好嫁許多。
——————
離陳萱割肉救祖母那日已過去了十日。
這十日,陳傳根家就沒有消停過。
首先是陳家村每個人幾乎都來陳萱家看了陳萱,當然不是關心,主要是好奇。
還要看看陳萱的傷口,感歎一句:“真是割了啊!”、“真孝順。”
又問:“痛不痛?”、“怎麼就想着割肉救阿奶的?”。
每個人都仿佛第一次認識陳萱,對她從頭到尾都好奇得不得了。
除了陳家村的族人們,一些和陳家人有親的人家還特地在來走親戚,就是為了來見一見陳萱。
不僅如此,随着知道陳萱的人越來越多,昌平縣裡,附近幾個村還有人結伴來陳家村,就是為了看看傳聞中的陳萱是什麼樣子。
隻有每日太陽落山後,天黑下來,陳萱家才能清淨下來。
陳清也在這個時候來給陳萱換藥。
陳萱的傷在這個時代并不是小傷,雖然她已經很小心不要割得太深了。
陳清小心翼翼地給将紗布一層層的揭開,露出還沒長好的傷口,陳清的動作放得很輕,陳萱依然疼得顫抖
“割開的傷口,永遠不會恢複如初,即使傷口好了,也會留下疤痕,值得嗎?”陳清皺着眉。
“值得。”陳萱咬着唇,忍受着頸上傳來的疼痛,開口:“當你沒有價值的時候,要想獲得價值,總要付出一些代價,這個代價已經算值得了,不是嗎?十三姑姑,謝謝你。”
“不必謝我,隻是看在你是我徒弟的份上。這些名聲值得你這樣做?看不出來你是個愛虛名的。”陳清很是不贊同。
“不是名聲。”因為忍痛,陳萱說的每個字都顯得有些沉重。“十三姑姑,如果你沒有在唐家學得一手醫術,陳家村會接納你嗎?”
陳清一時怔住了。
匆匆整理了藥箱,就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