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留便是半年,蜀地大亂,被另一方吞并了,很多人才精英向這邊投奔。
時間過去,受沒見着攻死,反倒見着人身體越來越好了,還和他妹妹一唱一和的,天天惹他生氣。唯一讓他高興的是,是他先前的皇後也沒死,還和那侍衛做了夫妻,日子竟還過得不錯。不過,這樣受的周圍放眼望去,就更都是幫攻說話的了。
兩人暧昧了一段時間。攻經曆生死,對受的心意變得更坦然,受則經曆世事,從非殺攻不可,變成想知道攻當時為何非要他親眼看見母親的死狀。攻不回答,隻願拉他說一項新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度,然後說這項制度的好處,受對此并不關心。
此時天下二分,另一方來求和——那是因不滿攻不肯稱帝而出去單幹的前任下屬,于漢河設宴,昔日君臣變為仇敵,主持這場宴會的是他這個被軟禁了的蜀王。
不知是對方有心偷襲,還是受于宴會上發的瘋惹怒了對方,總之,碰頭會開了,和平協議也簽了,雙方笑眯眯分手,可一分手後,那方卻是悄悄地要偷襲。
受料到了這個,因為他要是對方,也會這樣做,他本來就不相信任何人。他早就設下了埋伏,打了對方一個出其不意。
攻也并非是毫無準備,準備了大量的舊日軍旗,令敵方舊部想起當日跟從他時的君臣恩義,晃動軍心,成功殺出了重圍。
兩方僵持,大軍困在了漢河以北之地。受請求攻給他一支小隊,讓他殺出重圍,回到蜀地邊境,憑借他多年在蜀地的威望,一定能勸降幾個城鎮,找來援軍,來個兩相夾擊,以解京城的燃眉之急。
攻答應了,受得寸進尺說要把他妹妹也帶走,攻也答應了。可準備突圍的那一天,跟人走的卻是攻。妹妹給了封信,請他一定要好好活着,她把父母的墓重修過了,等人平安回來,他們一定一起去祭拜。
幾人輕騎飛過十二城,突圍竟然成功了。
抵達目的地後,普通士兵是很快就能召集,可将才卻沒幾個,士族全都牆頭草不肯來,受沒有辦法,才在攻的大力勸說之下,試着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士族這時候後悔願意來了,受把先前給他擺臉色的都砍了,其他都收入軍中。在推行制度的時候,他并不害怕士族勢力,能做到唯才是舉,不偏不倚。
這第二次北伐的路上,團隊很不穩定,不斷有士族來投奔,也不斷有人跑路。在長江以北與敵軍對上時,受還剛斬首了幾波叛族。該斬首的這波裡,有人逃出來裝作去告密,這個告密之人用的離間計決定了關鍵戰役的勝負。
大勝回京後,攻于路上染上的風寒加重,以至于一病不起。在他的強烈要求下,受答應重登帝位。
兩人又挨了一段苦日子,病情反複折磨着他們。受這時終于願意放下恩怨,卻好像來不及了。
一天大地回春的日子,攻纏綿病榻,昏迷時偶然聽聞了先皇後又懷孕的消息,動了殺心,叫人去把她的丈夫給殺了,又趕緊把人給綁了,還囑咐小心不要傷到孩子。
等殺手回來,他又昏迷了過去,隻留下紙上的幾句話。其他人按照這幾句話要給受和先皇後辦婚禮,受看了看人的病情,經過一番思想鬥争,就答應了。
攻最後一次醒來就是大婚之時,他好像回光返照一樣,都能夠起身來燒信了,燒的是二十多年前和受往來的書信,當時他們年紀很小,信上說的也都是些小孩子的胡鬧話。
他鼓起勇氣,把當年在軍營裡收到沒敢看的幾封信拆了。信上是受的表白,哀求之意一封比一封重,他求人回來,最後甚至說他要跟人走。在那封最後的信裡,受提出了私奔,約好了時間與地點。攻想起了那個地點,那正是京城郊外的小樹林,是自己攻破京城後抓到受的地方,他把受從小樹林裡抓出來,之後就讓人看到了血淋淋的砍頭場面。
看完這些信後,他心裡空落落的。發呆發了一夜,天亮照着光了才覺得有些冷,然後重新開始燒紙。
徹底燒完後,他下了決定,安心赴死,覺得受成家立業,還有了孩子,肯定不會跟着他殉情。
可他這時也不想想,他這輩子給受做的安排哪個是實現了的?人什麼時候聽過他的話?
受在聽聞人死訊的當晚就失蹤了,還帶走了攻的屍體。後來,人們在他父母合葬的陵墓裡找到了兩人的屍體。
全文完。
謝繁一目十行,跳着看完用了四個小時,一擡頭都十二點了。
看完第一個感覺是,結局竟然是be?文案上沒說。第二感想是,這主角倆打算給誰演?他得問問唐星辭。
他當時沒想那麼多,太想知道了,于是身體比腦袋更早行動了起來。等來到唐星辭門外,他剛要敲門,就聽見裡面傳來一句話:“媽,跟你說一聲,我好像戀愛了。”
誰?誰?跟誰!
他腦子裡轟的一聲,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這很有可能說的是自己。
他扒在門口偷聽到結束,回去時整個就是飄着的狀态,他現在覺得他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小說裡的悲傷都遠去了,唯有自己眼前的幸福才是真實存在的。此生長恨?他如今是此生長歡喜,但願長醉不複醒。
他突然遺憾,剛剛怎麼就忘記錄音了呢!他這也老實太久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