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鴻遠接到天啟電話的時候,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幸福狀态當中。
這潑天的富貴終于是輪着我了?
作為一個後起之秀,他的理想狀态當然是能夠被兩個巨頭當做優質小弟來回争取了,最後跟誰不好說,但好處費肯定不會少。邵鴻遠并沒有覺得自己這個想法沒志氣。
俗話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生存之道,小公司也同樣。
體量放在這裡,SK不是什麼巨頭公司,活得委婉一點很正常,說不定還有大把公司想像他這樣委婉呢。
最早報告說千鳥天啟之間出現嫌隙的廖勢也因此都更得邵鴻遠看重,甚至許諾出了百分之一的股份。盡管當時邵鴻遠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是不怎麼相信的。
但,事在人為。
看,這風不就吹起來了嗎?
好不容易等到自家老闆打完電話,對此事極為上心的廖勢立刻上前詢問:“ Boss,怎麼樣?”
邵鴻遠淡定地擺擺手:“天啟的價碼開得不夠高啊…我們也不用急,等他們打得越激烈,對我們的争取也會越不計成本。”
他倒是不擔心業内短時間内有其他公司能夠取代SK的位置,畢竟這個生态圈裡,中間這層,SK是獨一份的,旗下幾乎包攬了頂流愛豆、一線男團女團。
就整一個造星工場。
廖勢聞言若有所思,他和自家老闆的觀點不太一樣,認為選定了一方,就要堅定的站在這一方的身後。
左右搖擺,總感覺容易出事。
到時候萬一兩頭不讨好,那可就吃大虧了,萬一雙方都熱鬧了,幹脆聯手先把SK幹趴下也不是沒可能。
邵鴻遠看出了廖勢的猶豫,心情頗為不錯的他順口解釋了一下:“太快答應下來,顯得我們太積極主動。那可就被人拿捏住了。”
諸秋,可從來不是什麼好相處的人。至少要再等對方擡一擡價碼,這可涉及到立場和站位,慎重些對方也不好說什麼。
顯然邵鴻遠心中已經有了自己最終的人選。
*
千鳥這邊,同樣也通過了她們獨有的情報渠道得知了天啟和SK的聯系。
諸秋可不僅僅隻是拉攏SK作為統一戰線,這隻是備用措施罷了。看,如果不是她出手及時,那就是天啟會搶到優先權了。
經紀公司的頻頻失利并不會對千鳥本部帶來太大影響,千鳥這麼大一個公司呢,不至于一年沒有什麼優質新鮮血液,整個公司就垮掉了。
她們的底盤是大明星。
但諸秋是個吃不得一點虧的性子,在這一點上,她是把自己當人生主角看的。
主角基本定律一:得到的永遠要比失去的多得多。
主角基本定律二:凡事發生,必皆有利于我。
相信這些,并為之行動,最終就會成為你所想要的那樣。
在諸秋的放權下,千鳥率先就在影視資源方面進行反擊,高價搶奪大熱劇集獨播權,自家旗下平台輪播,順便帶動下一個季度的新劇。
在以往,除了某些比較特殊的、特别符合自家公司調性的劇集之外,三巨頭并不會特意花高價去買獨播,因為沒有這個必要,大家體量都是差不多的。
買個劇充實一下自家資源庫就行了。
千鳥财大氣粗的,現金流充足,就直接把整個季度的優質劇包圓了。當然,隻談錢肯定是不夠的,能拍出好劇的劇組可都不是隻會看短期利益的。
所以諸秋同時還跟這些劇組敲定了等這些劇組下一次作品産出之後,無論是否獨播在千鳥,都會在旗下平台給出超高曝光。
這才是真正吸引那些劇組的原因。
未知的下一部劇,至少在宣發和排片上有了絕對的保障。
這可是千鳥旗下的視頻平台,不是什麼三無小平台。千鳥最早就是從渠道起家的,正因為她們掌握着最大最優質的渠道,才會吸引到源源不斷的優質藝人擠破頭。
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諸秋的高效率,和她大膽放權、快速決策,甚至為了提高效率特意開設了一個臨時機動部門有關。
這些都是患有嚴重大公司病的另外兩家巨頭公司根本來不及跟進的。
至于放權,也不僅僅隻是明面的那層需要。
諸秋知道自己公司裡估計還有内鬼。
那些手握股份的高管可以暫時排除嫌疑,更底下一點的經理一層,沒有股份這層利益關系和公司牢牢綁定在一起,同時又是什麼事都會經過他們手上去操辦的地位。
這一收買,千鳥的信息圍牆就相當于是爛了一個窟窿。
一家商業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商業機密,有合約束縛,為了自己的未來,内鬼肯定不會洩露這種重要的事情,但在一些日常情況下,不經意的透露一個時間?一個地點?一個看好的藝人?
這可就怪不到内鬼頭上了。
諸秋翻看着前一段時間各部門的報考,查漏補缺,找找看能不能發現什麼蛛絲馬迹,然後就很自然地看到了盧如容那邊發過來的情況。
程偉彥?
本來千鳥這邊想壓一壓程偉彥,這個小明星借着公司的資源剛混出點名氣來就叫嚷這要自由了,不磨一磨性子以後怎麼帶團隊。
結果不料被天啟截胡了。
也正是從這裡開始,天啟處處搶在了千鳥前面。